子女教育:陪伴 是最真切的疼愛
每一個帶娃的母親,都有一部心酸的血淚史。
孩子哭了要哄,孩子餓了要喂,孩子醒了得陪玩。還要做飯、洗衣、拖地、洗碗,每天過得像打仗一樣。很多媽媽恨不得孩子一下子長大,再也不用操心。
於是,白娘子這個傳說中的人物,令媽媽們羨慕不已。孩子一生下來,自己就被壓在了雷峰塔下,從沒接送過孩子,不用輔導孩子作業,不用擔心氣出心梗。十八年後母子相認,孩子已經高中狀元。直接跳過養育孩子的鴻溝,妥妥的人生贏家!
但是,白娘子這樣的人生,真的是值得羨慕的嗎?
在孩子年幼的時候,最需要的是爸媽的關愛和陪伴。長期沒有爸媽陪伴的孩子,即使後來回到父母身邊,也不會因為血緣關係而自動與爸媽親近。
「中國家庭教育第一人」梁啟超,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這在世界科學史上也是寥寥無幾的。
九個子女取得的輝煌成就,離不開梁啟超對他們從小的愛與陪伴。
梁家是個大家族,可梁啟超從不在孩子面前耍威風。與大部分中國人含蓄內斂的性格不同,梁啟超從不吝於對孩子愛的表達。
他給每個子女都起了昵稱。大女兒思順是「大寶貝」,思懿是「司馬懿」,思寧為「六六」,小兒子思禮為「老白鼻」。他對孩子們嗲聲嗲氣,威嚴全無。
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他始終把陶冶親情放在第一位,在愛的灌溉中,一家人形成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氛圍。
晚清名臣曾國藩,身居要職,公務繁忙,常年在外,無法天天陪在孩子身邊。但他通過書信的方式,以朋友的姿態,一直保持和孩子們的交流。他給孩子的陪伴,不是物質上的,而是精神上的、心靈的陪伴。
曾國藩一直堅持給子女寫信,為他們批改詩文,探討學業和生活中的種種問題,還多次為全家擬定嚴格的學習計劃:「吾家男子於看、讀、寫、作四字缺一不可。女子於衣、食、粗(工)、細(工)四字缺一不可。」
曾國藩以書信的形式陪伴孩子們成長,使得曾家沒有留守兒童的一系列問題,人才輩出。
不久前,我去貴州旅行。在黔東南西江千戶苗寨,一位苗族阿姐用熟練的普通話向我們介紹著當地的風情。
她也和我們分享了她的故事。過去為了生活,她也不得不外出打工,只有春節才能回家呆幾天。假期結束,分別時,最小的女兒總是抱著她的腿,哭著不要媽媽走。而大孩子就把妹妹往後拖,說媽媽給咱們掙錢去了。每當這時,她總是心如刀絞。
近幾年,她家門口開發了旅遊業。沒多少文化的她,以驚人的毅力學會了普通話,每天為遊客講解,賺取少量的抽成。她說,雖然掙得沒有打工時多,但如今能夠每天陪伴孩子,她很滿足。
我們能陪伴孩子的時間並不多。轉眼間孩子就會長大,離開家,不再需要你的照顧。那時你才會發現,最美好的時光,就是陪伴孩子的時光。
請一定要珍惜陪伴孩子的時光,別等到「親欲養而子不待」時才後悔。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