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二戰時許多槍械採用側面和機匣上方供彈

二戰時許多槍械採用側面和機匣上方供彈

二戰時期,將槍械的彈匣裝在側面包括機匣上方,不是衝鋒槍就是輕機槍,特別是輕機槍,將彈匣置於機匣上方,非常方便射手更換彈匣,有利於輕機槍火力的持續性,典型的機匣上方供彈的輕機槍有捷克ZB-26、英國布倫式、日本九六/九九式等。

至於第一把投入實戰的德制MP-18衝鋒槍,卻採用了側面供彈方式,影響了日後某些衝鋒槍的供彈,譬如英國司登式衝鋒槍就借鑒了德制MP-18衝鋒槍的供彈方式,儘管整槍研製卻參考了二戰時德軍另外一支著名的衝鋒槍MP-40式。

由於MP-18衝鋒槍最早使用了32發蝸牛彈鼓,倘若製作成下供彈,會導致形狀會非常奇特,且側面供彈方式,卧姿射擊火線降低,持槍的射手會感到更舒適,非常適合一戰時期無處不在的塹壕戰,因此,MP-18衝鋒槍就是一把為塹壕戰而誕生的衝鋒槍。

考慮到輕機槍是步兵班最主要的火力支援武器,且當時的輕機槍事實上也不輕,輕機槍只是相對重機槍而言的,重量都在10公斤左右,因此整槍較重,不變端起來射擊,主要是陣地戰使用,以持槍者卧姿射擊為主,大都採用了機匣上方裝彈匣的模式,降低了火線高度的同時,也方便射手快速更換彈匣。

甚至澳大利亞的歐文衝鋒槍,都採用機匣上方插彈匣的方式,因為此槍主要是以腰間挾持射擊為主,上插彈匣有利於快速換彈匣,保持衝鋒槍的火力持續性,儘管後來廠家開發了下插彈匣的歐文衝鋒槍,但澳大利亞軍隊並未採購裝備。

當然,機匣上方插彈匣的輕機槍包括極少數的衝鋒槍,會影響射手的視線,瞄準具是偏向一側的,所以現代班用機槍,就不再採用上插彈的模式,而改成機匣下方供彈具方式,或乾脆使用彈鏈供彈。

側彈匣供彈方式,儘管非常有益卧姿射擊,但卻導致槍械重心偏向一側,且隨著彈匣中子彈的射出,重心時刻都在變化,對射擊精度有一定的影響,同時也會影響控槍的舒適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平視野 的精彩文章:

關於《亮劍》:張大彪天天吃罐頭,李雲龍卻只能啃大餅
關於二戰時期:美海軍所擁有的各類航母

TAG:國平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