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考生名為「孫曰恭」被擬為殿試頭名,朱棣:換人這名字不能點狀元

考生名為「孫曰恭」被擬為殿試頭名,朱棣:換人這名字不能點狀元

讀書人十年寒窗,為的就是在科舉考試中一展平生所學博得功名,但真正能一路披荊斬棘從鄉試、會試、殿試中脫穎而出的終究還是少數。沒有點真本事要想考取舉人、進士那是絕無可能,而對於一舉奪魁高中狀元更是很多讀書人想都不敢想的事。

考生名為「孫曰恭」被擬為殿試頭名,朱棣:換人這名字不能點狀元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在鄉試和會試中,考生完全要憑真才實學。不過到了殿試一切都會充滿變數,由於皇帝是殿試的主考官,因此他可以憑藉自己的喜好來確定考生的名次,甚至以書法、相貌乃至名字欽點狀元,這種事在歷朝歷代都有發生。

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秦鳴雷、瞿果成、吳情等三百多名貢士參加殿試後,讀卷大臣擬將吳情定為第一名,並將這一名單呈送給嘉靖帝請他欽定。嘉靖帝看到名單上頭一個名字叫「吳情」不由心生不悅,因為吳情與「無情」諧音。他非常不高興地說:「如果朕將吳情定為第一,那豈不是讓天下人說朕也是無情第一嗎?」

嘉靖帝又看了名單上還有一個名字,叫秦鳴雷,他回想起昨天晚上做夢,夢見巨雷轟響,認為這是天意,於是毫不猶豫地將秦鳴雷定為狀元,吳情因為名字而失去了狀元。

考生名為「孫曰恭」被擬為殿試頭名,朱棣:換人這名字不能點狀元

其實,早在永樂年間就有人因姓名而失去了狀元頭銜。永樂二十二十年(1424年),殿試之後,讀卷大臣擬將孫曰恭定為一甲頭名。永樂帝看到這個名字總覺的哪裡不對勁。原來古代文字是豎著寫的,這樣「孫曰恭」後面的「曰恭」兩字疊起來就很像是個「暴」字,這就引起了永樂帝不悅。

歷史上,永樂皇帝是通過暴力奪取侄兒的皇位的,即位後又大肆屠殺建文功臣,一度被天下人認為是「暴君」。所以他對「暴」字極為敏感和忌諱。否定了孫曰恭之後,他發現名單上還有一個叫邢寬的新科進士,「邢寬」正好寓意「刑寬」,表明自己要實行仁政,而不是崇尚暴力,於是欽點邢寬為狀元。

清代因為名字而丟了狀元的也有不少。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殿試後,讀卷官請乾隆欽定前十名考生的名次。他將這十份策論從頭到尾都認真讀了一遍,發現最後一份策論是胡長齡寫的。他覺得胡長齡這個名字非常吉利,預示著自己能長壽。於是,他笑著說:「胡人能長壽嘛!」遂將胡長齡定為狀元。

考生名為「孫曰恭」被擬為殿試頭名,朱棣:換人這名字不能點狀元

與胡長齡一樣,王壽彭得狀元也是因為他名字的緣故。王壽彭家境貧寒,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中舉人,1903年參加殿試。這一年恰逢慈禧太后七十壽辰,因此這一科被稱為「萬壽科」。為了讓慈禧太后能高高興興地過個生日,大臣們有意將王壽彭作為狀元人選推薦給了慈禧。

因此王壽彭的名字中,壽彭可以理解為「像彭祖一樣高壽」,彭祖是古代傳說中的老壽星,活了八百多歲。如果加上他的「王」姓,就寓意著「王像彭祖一樣高壽」。選王壽彭作為狀元的意思要祝慈禧太后能長命百歲,也希望清王朝能千秋萬代地延續下去。

考生名為「孫曰恭」被擬為殿試頭名,朱棣:換人這名字不能點狀元

與王壽彭的命運不同,同樣有才華的王國均則因為自己的名字不好而被慈禧定為三甲。同治七年(1868年)殿試後,讀卷官選定的呈送皇帝審閱的策論中,有一份是一個叫王國均的考生寫的,他的文章確實不錯也得到了同治帝的認可,將其列為前十名。

可是等到唱名時,鴻臚寺官員念到王國均這個名字時慈禧的臉色大變,並立即讓他們停止唱名。原來「王國均」三個字與「亡國君」的讀音相同,對於國勢日漸衰敗的清王朝而言,「亡國」是統治者最不想聽到的忌諱之語。慈禧認為將王國均列為前十名,就等於承認了同治帝是亡國之君。於是將他降為三甲,雖然也是進士,但含金量卻大大折扣了。

考生名為「孫曰恭」被擬為殿試頭名,朱棣:換人這名字不能點狀元

因最高統治者的喜好,殿試中常常出現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變故。有人不具備狀元的實力卻因緣際會得了狀元頭銜,而有的卻具備實力而被其他因素所埋沒,看來科舉考試的公平、公正性不得不給封建專制統治的最高權力讓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都御史 的精彩文章:

大清定都北京便下了一道蠲免詔書,名為愛民實際上是一張空頭支票
此人因酒量太大被康熙帝賜為進士,時人都稱他為「酒帝」

TAG:左都御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