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石瑛:人立世之楷模,一身正氣的「民國第一清官」

石瑛:人立世之楷模,一身正氣的「民國第一清官」

文/張屹

世風竟日下,高潔有如君

在我們以前所受的教育中,那國民黨統治時真是叫一片地黑暗,貪官污吏橫行,民不聊生,那些高層官員如孔祥熙,基層官員如王保長,個個如大嘴老鴰,吃得個是腦滿腸肥,而百姓則是痛不欲生。

現在我們對歷史有了比較清醒的認識,對各個時期的人物評價也客觀了許多。每個朝代,不管有多黑暗,多齷齪,總還是有不少潔身自好之耿介之人,儘管他們不能代表那個時代,但是,他們在當時人們的心中所留下的形象,依然是偉岸高大的,只是可惜,隨著時光地流逝,離我們是漸行漸遠,以至於消失在歷史的霧藹之中,不為人們所知了。

石瑛便是這樣一位值得人們懷念的人,他在民國時期被譽為"民國第一清官"、"布衣市長"、"不亞於謙、不讓海瑞"、"現代包拯"、"湖北的聖人"以及"正義的化身"和"現代古人"。

在這一堆的譽稱中,"布衣市長"是最直接凸顯他本色的,那是他就任南京市長時,避開歡迎儀仗隊,手拎舊提箱,著布衣布鞋入市府時所得的雅號,從中也很能看出其性格特徵。

石瑛,字蘅青,湖北陽新人。是我國著名的革命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早年留學英法,回國後,歷任民國臨時政府大總統秘書、國民黨一大中央委員、北京大學教授,武昌高等師範大學校長,武漢大學工學院院長兼教授,湖北省建設廳廳長,浙江省建設廳廳長,湖北省參議會議長,南京市市長等職。1943年因病逝世,年65歲。國民政府舉行了公祭,蔣介石親自主祭。

石瑛可以說是國民黨元老級的人物,早在1905年他就積極協助孫中山號召留歐學生組織同盟會,並負責向華僑籌款事宜,深得孫中山信任和賞識。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石瑛奉召回國。

當孫中山被迫辭去大總統後,石瑛奉命回武昌主持同盟會湖北支部。並參加國會議員競選,當選為眾議員。"二次革命"失敗後,被袁世凱通緝,遂赴英國入伯明翰大學潛心研究學問,歷時九年,終於學有所成,獲博士學位。

正是由於在這一段風雲之時,他在外注重學術,無干政壇,故而在後來的國民黨內地位並不是很高,1922年,他與校友,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一起回國,一起同時應蔡元培之聘為北京大學教授,深受禮遇。

對民國政治歷史熟悉之人應該知道有個所謂"西山會議派",他是由林森為首13名國民黨部分中央委員,在北京西山碧雲寺孫中山靈前召開的一次以"反對同共產黨合作"為主要議題的會議,這對國共兩黨的走向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而石瑛就參加了這次會議,也許正是由於參加了這次會議,嚴重影響了他在國內的聲譽,以至於長期得不到宣傳,當然也得不到他應有榮譽和地位。

西山會議後,石瑛似乎厭惡了政治,轉而去搞他的技術去了,他先是在石井兵工廠當了一名工程師,北伐軍抵達上海後,石瑛又去當了龍華兵工廠廠長。他努力整頓,興利除弊,終使支出減半而出品加倍,對國民革命軍繼續北伐所需軍火供應殊有貢獻。

作為民國元老,石瑛的所為真是有些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但他卻不以為然,只做他有興趣的事情,完全不管別人是如何看他的。

他一會兒去大學當校長,當教授,一會兒又去湖北,淅江當廳長。他集中心力,展其學於交通、水利、農林、工商諸部門,創造規模,蕩滌舊污,為後來者所效法。

石瑛一生特立獨行,廉潔奉公,做出了許多不合世俗人情的事情。他為民請命、力抗權貴的許多事迹,在民間廣為流傳。他拒絕接受蔣介石所薦黃埔畢業生;反對林森擴建中山陵園;怒打孔祥熙;痛斥汪精衛。他如一股清風,給當時的官場吹來陣陣清新的空氣。

1932年,石瑛奉命調任南京市長。到任後,感於南京百廢待興,市府財力拮据,石瑛力去浮華,力戒奢侈。他以身作則,搬家時自己搬行李,平時坐車三等車,坐船坐統倉。要知道這時的石瑛是國民黨中央委員兼市長,他率先垂範的作用不可小覷。

石瑛的這些作法可不是作秀,而是一以貫之的,早在外國學習期間他就是如此,及至到做到了民國高官,也仍然這樣,絕非欺世盜名。據載:"石氏飲食粗劣,與寒士無異,生平無任何嗜好,頗類老僧。"他平日生活極端簡樸,粗茶淡飯,客來加一盤炒雞蛋而已。辛亥革命先驅曹亞伯稱其為"湖北聖人",馮玉祥稱其為"民國以來第一清官"。

石瑛主政南京時,正值中日關係緊張之際,時汪精衛任行政院長兼外交部長,理論上是石瑛的上司,汪自是親日派,多與日本人周旋,而石瑛則對日本人的亡我之心恨之入骨,從來不管上司的態度如何,對日本人動輒峻拒,從來沒個好臉色。

1935年4月,日本《朝日新聞》訪華代表團抵南京,汪精衛通知讓所有市府科長以上官員到機場迎接,接到通知後,石瑛大怒,立即通知所有科長以上人員,放假半天。但是,胳膊擰不過大腿,這些科長們當然還是都去了機場,而石瑛覺得這簡直就是奇恥大辱,於是他憤然辭去市長一職。

辭職後,他還去干他的實業和技術,他來到了武漢任建設廳長,時值抗戰爆發,他堅定地認為,這是全民族地抗戰,認為要打敗日本,必與共產黨合作。遂主動找到當時中共代表團和八路軍辦事處負責人董必武說:"國民黨是腐敗了,我想培養一批象你們共產黨人那樣能吃苦耐勞,為民做事的人,到湖北各縣去推廣合作事業。"

董必武欣然同意,在應城湯池辦起了培訓班,這就是後來著名的"湯池培訓班"。由時任湖北省委宣傳部部長陶鑄負主責。訓練班一共辦了三期,受訓學員達數百餘人。培訓班畢業學員,均以合作指導員的合法身份,在全省各地宣傳和組織人民群眾團結抗日,發動淪陷區的敵後抗日游擊戰,為後來建立鄂豫邊區抗日游擊根據地,為組建新四軍第五師培訓了大批骨幹。

1943年2月,石瑛勞累成疾,就醫於重慶歌樂山中央醫院,十月四日,終告不治而逝,年65歲。

石瑛的聲名如今並不是十分地響亮,但是在當時,他的所為卻是得到了國共兩黨一致地尊重,董必武始終稱他為"老朋友",《新華日報》,於石瑛病逝的第二天,就發表短評,給石瑛以高度的評價:

"石瑛先生值得我們追憶的是他從政的清廉自守和對官場奢浮嫉惡如仇。石瑛先生做官並不小,要發財並不難,可是,他安貧如素。在抗戰的今天,這樣的操守是特別可貴的。我們舉目四顧,今天象石瑛那樣能做官清苦廉潔的人,能有幾個。"

石瑛,如同一片接納、凈化古今中外文化和思想的海,將孔孟之道與三民主義相結合,將西方的科學民主精神與中華文化的"日新"和"時中"觀相結合,使古今、中西文化在他身上實現了完美融合。

他篤信"空言不能救國",一生重實踐,重力行,尤其是在力行中留下的寶貴財富,值得今人在研究經濟、金融、教育和文化思想各個方面借鑒。

石瑛,人立世之楷模,無論其政治傾向如何,但如果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與民眾休戚相關,甘苦與共,正色立廟堂,就必然會青史留香,人民,是不會忘記他的。

正如石瑛的盟兄、國民黨司法部長居正對他的一生的評價一樣:"律身以儉,接物以誠,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貧賤不移,威武不屈,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控 的精彩文章:

蘇聯衛國戰爭期間的游擊隊,不受重視,分布零星
康熙皇帝身患瘧疾,御醫勸他不要服西藥,病好後,御醫被流放

TAG:文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