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凹凸有致·叄:腿足與面板牙板結合榫卯

凹凸有致·叄:腿足與面板牙板結合榫卯

文 | 明清傢具研習社

·

在古典傢具的榫卯結構中,腿足與面板牙板的結合形式可以說相當豐富。我們可以根據腿足與面板及牙板的結合方式,分為兩大類別:長短榫式及夾頭榫式。

長短榫式多用在桌形結體傢具上,無論有無束腰,都以腿足上端的長短榫與面板結合,而根據牙板與腿足的結合,又有抱肩榫、齊牙條、四面平、粽角榫諸式。

夾頭榫式則多用於案形結體傢具,以夾頭榫、插肩榫為多見。因插肩榫與夾頭榫只是外形不同,而內在結構一般無二,故歸入夾頭榫式。

下面我們將逐一展開敘述。

無束腰結構|長短榫

無束腰傢具上的長短榫基本都是腿足柱頂出長短榫,側邊並不開槽做掛銷。其特點是兩個榫頭一長一短,而且朝向兩個方向。其作用是把大邊和抹頭固定在一起,長榫連接大邊,短榫連接抹頭。

把連接抹頭的榫鋸短,是因為連接抹頭的榫頭與大邊伸向抹頭的橫榫發生了衝突。如果不把這個榫頭去短,勢必頂住大邊榫頭,使面板落不到底。

如無束腰的杌凳,面子底面四角各鑿榫眼兩個,在大邊上的深,在抹頭上的淺,為的是避開大邊上的榫子,這兩個榫眼與腿子頂端的「長短榫」拍合。

裹腿做的凳、桌也屬無束腰結構,它在面子的邊抹下常加「垛邊」,每根垛邊兩端均格角並鑿透眼。

腿足頂端的長短榫須先貫穿垛邊上的榫眼,然後再與面子四角的榫眼拍合。為此,裹腿做腿足頂端的長短榫,往往比一般無束腰傢具腿足頂端的長短榫要長一些。

有束腰結構|抱肩榫

抱肩榫從大類別上來講,還是屬於長短榫式的結構,只不過在在束腰的部位以下,切出45度斜肩,並鑿三角形榫眼,以便與牙子的45度斜尖及三角形的榫舌拍合。斜肩上有的還留做掛銷,與牙子的槽口套掛。

抱肩榫結構用在有束腰傢具上,如有束腰的杌凳、方桌、條桌等等,今天研習君的朋友圈分享了幾張黃花梨羅漢床的抱肩榫結構,不知道各位有沒有在意。

在「抱肩榫」這一結構中,牙條和在它之上的束腰,有的是用兩木分做的,有的是一木連做的。

兩木分做的叫「兩上」或「真兩上」,意思是分兩次才能安裝上去;而一木連做叫「假兩上」,其貌似「兩上」 , 而實為一上。

真兩上的傢具,在牙條背後往往有栽榫居中聯結,為的是加固其結構,而這個載榫屬於另加的榫卯,是我們後天要研習的內容。

經觀察實物,「假兩上」要優於「真兩上」,因為一木連做可以免去長條的拼縫,堅實耐用,在製作時間上也要早於「真兩上」的傢具。

有束腰結構|齊牙條

有束腰傢具中還有一種齊牙條的造法,也屬於長短榫式的結構,多數用在炕桌上,其腿足部分多作獸面紋飾雕刻,腿足下端雕虎爪。

其結構是牙條出榫,插入鑿在獸面旁側的榫眼內。束腰與牙條兩木分造,則在腿足上端留造四個榫子,兩個與兩根束腰上的榫眼拍合,兩個與鑿在桌面底面的榫眼拍合。

把牙條造成齊頭,是為了遷就腿部的獸面雕刻,避免使用抱肩榫出現格肩的斜角破壞獸面的完整形象。

高束腰結構|抱肩榫

高束腰結構亦為長短榫式抱肩榫,造法和一般有束腰傢具結構相同,只是加大了柱頂長短榫和下端開槽掛榫的距離,傢具裝好以後,外露一根短柱,且短柱邊上開槽口,嵌裝束腰兩端的榫舌。

由於束腰增高,不可能與牙條一木連做,而且在束腰、牙條之間往往還加一層肥厚的托腮。有的還在邊抹與托腮之間還安短柱(矮老),將束腰分隔成段,形成了一塊塊的絛環板。

這樣它的造型和唐宋時的須彌座非常相似,而與一般有束腰傢具腿足上截完全被束腰遮沒的外觀截然不同。

四面平結構|四面平榫

四面平式結構有兩種造法,一種是面板另行安裝,一種是用粽角榫造成。

我們先說另行安裝的一種,由於此種榫卯未見用於其他傢具,似乎是四面平式傢具的專屬用法,故匿名「四面平榫」。

其造法是腿足上部不造束腰,在頂端長短榫之下直接格肩造榫,並在兩面各留出一個斷面為半個銀錠形的掛銷,與牙條上的槽口套掛。

四根牙條和四條腿足拍合後,腿足上端長短榫納入面板預留的卯眼之內。

在古典傢具中條幾、條桌或畫桌常常採用此種結構,但基本足下都有霸王棖或托泥加固,牙條的用料也要有一定的高度和厚度,否則容易搖晃不穩。

四面平結構|粽角榫

「粽角榫」是另外一種四面平傢具的製造方式,但是「粽角榫」不單單用於四面平傢具,在櫃架類傢具中也十分常見。

粽角榫是在柱頭長短榫的基礎上,底部起向上削出45°斜肩,斜肩內側挖空,把板面邊框轉角處靠下一些的位置亦剔成45°斜角,組合時,長短榫分別與大邊抹頭上的榫窩吻合,同時邊框外斜角也正好與腿上的斜肩拍合。

這樣組合起來的傢具每一個角都是用三根方材結合在一起,由於它的外形近似一隻粽子的角,故有此名。

也有人認為此種造法的傢具每一個角的三面都用45度格角,綜合到一點共有六個 45 度角,故應寫作「綜角榫」。

除了四面平結構,粽角榫還可以運用在書架、柜子等傢具上,桌子上用的粽角榫與書架、柜子上用的往往稍有不同。

桌面要求光潔,所以腿足上的長榫不宜用透榫穿過大邊。書架、柜子則上頂高度超出視線,所以多用透榫,以期堅實。

案形結體|夾頭榫

夾頭榫是從北宋發展起來的一種桌案的榫卯結構,實際是連結桌案的腿子、牙邊和角牙的一組榫卯結構。

案形結體傢具的腿與面的結合不在四角,而在長邊兩端收進一些的位置上,前後兩面多採用通長的牙板貫通兩腿,形成牙板固定腿足,腿足加固牙板,牙板又輔助腿足支撐案面的多功能結構,這種結構,人們稱之為「夾頭榫」。

其造法是案腿上端開口,嵌夾牙條及牙頭,講究的做法有牙條牙頭一木連做的,也有分做的,但不管連做還是分做,用腿嵌夾牙頭是標準的做法。

但也有隻嵌夾牙條的,牙頭則嵌在腿足上截兩側的槽口之內,這種造法不及前者堅實。

還有一種在腿足上端只開槽不開口,牙條用揣揣榫與牙頭作角接合,嵌人槽口,這種做法只有夾頭榫之形而無夾頭榫之實,更不堅實。

做工優良的夾頭榫,能加大案腿上端與案面的接觸面,增強剛性結點,同時使案面和案腿的角度不易變動;又能把案面的承重均勻地分布傳遞到四足上來。

案形結體|插肩榫

插肩榫的外形與夾頭榫不同,但在結構上差別並不大,其實屬於夾頭榫的一種形式。

與夾頭榫的不同在於,插肩榫前榫自豁口底部向上削成斜肩,做成前榫小,後榫大,前榫斜肩,後榫平肩的榫頭。

插肩榫的牙板也要剔出與斜肩大小相等的槽口,當牙板與腿足拍合時,又將腿足的斜肩嵌夾起來,形成齊平的表面。

插肩榫拍合後會在看面上留下兩條梯形斜線,在一定程度上還起著美化和裝飾的作用,這與腿足高於牙條、牙頭的夾頭榫,在外貌上區分開來。

在插肩榫結構中,由於腿足開口嵌夾牙條,而牙條又剔槽嵌夾腿足,使牙條和腿足扣合得很緊,而且案面壓下來的分量越大,牙條和腿足就扣合得越緊,使它們在前後、左右的方向上都不錯動,形成穩固合理的結構。

插肩榫的另一個有點是,腿足與牙條交圈,為牙條和腿足所形成的空間輪廓的變化及雕飾線腳的運用帶來了便利。

幾百年前以來,「夾頭榫」和「插肩榫」結構,都成為案形結體的主要造法之一,也是明清傢具最常見的兩種形式。

傢具的腿足結構大多是沿用建築中大木結構的變化,雖然傢具的形式不同,但這種設計的主要特徵沒有發生變化。

這樣的結構設計不但能使上部承受的力均衡地傳遞到支撐點,而且也兼顧到了外部的美觀,體現出了結構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 END -

【研習君發福利了】

凡是在本周研習文章結尾留言,每篇點贊量第一名的粉絲,將會獲得由研習社提供的專屬禮品——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著名古典傢具研究專家胡德生老師簽名本的《古典傢具收藏入門》一本。

— 讓最好的傢具,傳承有序 —

| 投稿 | 轉載 | 合作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大研習君 的精彩文章:

相得益彰:明清傢具鑲嵌裝飾
卧榻之側——床榻類傢具

TAG:正大研習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