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孟浩然行雲流水般的詩作,毫無精雕細刻,卻顯得空靈疏淡

孟浩然行雲流水般的詩作,毫無精雕細刻,卻顯得空靈疏淡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詩人,雖然他與王維都以寫山水田園詩而著稱,但仕途卻不像王大才子那樣風光無限。不過李白卻非常看重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估計也因為李白喜歡他的瀟洒恬淡,所以當孟浩然與他短暫相聚後,李白就非常惋惜地嘆道,「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不過孟浩然卻並不以為然,反而去了一趟廬山,就有點戀戀不捨了。

晚泊潯陽望廬山

唐代:孟浩然

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

東林精舍近,日暮空聞鍾。

人生苦短,難得清閑。一個人捧一本書,安靜地坐在樹下聞著一抹花香,享受一縷暖陽,內心平和,偷得清閑便是幸福。有幸三生相識,唯願一刻清閑長相思,孟浩然不是不想念李白,而是更留戀山水,於是他寧願沽衣典書,也要詩酒江湖。他太清閑了,以至於可以「春眠不覺曉」;他也太知足了,「把酒話桑麻」,到哪裡都是一醉方休。

這首詩就是他隱逸思想的代表作,詩的大意是:在江面上揚帆幾千里,竟沒遇到一座名山,直到泊舟潯陽城外,才見香爐峰非同一般。我曾讀過慧遠公的小傳,一直懷念他塵外仙蹤。東林精舍已近在眼前,夕照中卻傳來山寺的鐘聲。

孟浩然仕途不順,就乾脆寄情山水,每天賞花觀柳,感風吟月,奔走於名山大川,徜徉於詩酒天地,倒是非常悠閑自在。這一天他正在潯陽江上賞景,兩岸青山隱隱、茂樹深深,卻不見名山古剎,詩人有些悵惘,加上旅途疲憊,就想在此停泊休息。

開篇「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詩人淡筆揮灑,勾勒出一片寬闊的江景,千里煙波、青山碧水,輕舟蕩漾、無限春意。「始見」二字輕輕點染,就描摹出廬山突兀而起。前兩聯如行雲流水,毫無精雕細刻,卻顯得空靈疏淡,在詩行中含蓄地透露出作者的驚喜神態。

接下來孟浩然介紹了高僧慧遠,他曾經在香爐峰麓建造「東林精舍」,帶領徒眾同修凈業。孟浩然雖然不像王維那樣潛心修行,卻也深知佛學典籍,他讀過慧遠的傳記,深深地傾慕與懷念這位高僧棄絕塵俗的幽蹤。

「精舍」是指出家人修鍊的場所,也是高僧佈道的地方。孟浩然並非專程來拜訪名剎,但看見東林精舍就在眼前,而遠公卻作了古人,詩人因此感到惆悵和感傷。「日暮空聞鍾」,傳達出詩人懷念和惆悵的感情。詩人一定心想,如果高僧還能健在,自己要不要在此居住一段時間,向他請教一點佛理,下次碰到王維也不會無話可談。

這首詩筆墨疏淡,寫景若隱若現,卻蘊藏著豐富悠遠的情思,也露出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傾羨,以及夢想超脫塵世的念頭。繁華之中,古意清閑;細水長流,縈繞心田。孟浩然早已不願涉足宦海沉浮,卻望盡天涯紅塵間, 歸隱山林落清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劉方平寓意深遠之作,短短二十個字,卻盡顯唐人的風采
十首濃淡相宜的古詩詞,遠看如淡近看濃,雙立亭亭傲晚風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