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中有不少曲筆,尤其對曹魏集團和司馬氏多有回護、溢美
《三國志》中的確有不少曲筆,對曹魏集團和司馬氏集團尤其多有回護、溢美。
如曹操任丞相一事,《三國志?魏書?武帝紀》云:「漢罷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夏六月,以公為丞相。」看起來是漢獻帝主動任命曹操為丞相的。范曄《後漢書?獻帝紀》則云:「夏六月,罷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癸巳,曹操自為丞相。」曹操任丞相是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的事,當時他已大權在握,擔任丞相職務的決定權,完全在他自己,可見《後漢書》的記載更合乎實際。
對於魏晉禪代之際司馬氏的種種醜事,陳壽更是加以粉飾。
一是司馬師廢齊王曹芳事。
齊王曹芳是魏明帝曹叡的嗣子,明帝景初三年(239)登基,年僅八歲。即位後,大將軍曹爽、太尉司馬懿共同輔政。二人開始尚齊心協力,後來則明爭暗鬥,互相壓制。曹爽重用何晏、鄧颺、丁謐等人,排擠司馬懿,將其架空。司馬懿為奪回大權,暗中進行了準備。正始十年(249),曹芳出洛陽到高平陵祭掃明帝的陵墓,曹爽陪同前往。司馬懿乘機在城內發動政變,將曹爽黨羽逮捕殺掉,逼曹爽交出大權,後將其囚禁處死,史稱「高平陵」事件。通過這次政變,司馬氏掌握了曹魏大權。司馬懿死後,其子司馬師擔任大將軍,把持朝政。
曹芳長大後,不甘心當一個被人操縱的傀儡,就暗中聯合李豐、張緝(皇后之父)、夏侯玄等人,想罷除司馬師,改立夏侯玄為大將軍。但消息不慎走漏,司馬師得知後,手提寶劍,帶著親兵,直接去找李豐,責問他為什麼要謀害自己。李豐怒不可遏,大罵司馬師殘忍無道。司馬師殺死李豐,下令捕殺張緝和夏侯玄,滅掉李豐、張緝、夏侯玄的家族。然後,他提著寶劍,怒氣沖沖地闖進皇宮,向曹芳索取皇后。曹芳說:「張緝固然有罪,但他的女兒是皇后,並不知道張緝謀反的事,就饒了她吧!」司馬師揮舞著寶劍說:「就算她不知情,也不能再當皇后了,應該立刻把她廢掉!」面對司馬師的寶劍,曹芳連大氣也不敢出一下,只得將張皇后廢黜,命其出宮。幾天後,有消息傳出,張皇后患急病身亡,這當然是司馬師下毒手把皇后害死了。
之後,曹芳一直深恐不安。司馬師也懷疑李豐等人的行動與曹芳有關,便著手準備將其廢黜。嘉平六年(254),司馬師將曹芳廢去帝號,貶為齊王。曹芳被廢的經過,據裴松之注引錄《魏略》中的記載,司馬師謀劃要廢黜曹芳,先派郭芝入宮去告訴皇太后。當時,皇太后正和曹芳談論事情。郭芝闖進去,對曹芳說:「大將軍要廢掉陛下,另立彭城王曹據。」曹芳氣得站起來走到內室去了。太后也非常生氣,責問郭芝為什麼如此無禮。沒想到郭芝卻振振有詞,責備起太后來,說:「太后教子無方,以致曹芳荒淫無道。現在大將軍決心已下,正領兵駐紮在皇宮外面,以防有人叛亂。太后您只能按照大將軍的意思辦事,還能有什麼說的呢?」太后嚇壞了,說:「我想見見大將軍,有話對他講。」郭芝說:「有什麼好見的呢?太后只要廢了曹芳,把玉璽交出來就行了。」太后沒有辦法,只好照郭芝說的辦,拿出了玉璽。司馬師大喜,立即命曹芳出宮。曹芳去跟皇太后告別,流淚不止,去送他的大臣有數十人,也都悲痛不已。可以看出,曹芳之被廢,是司馬師授意的,郭太后是被逼迫之下作出的無奈之舉。而《三國志?魏書?齊王芳紀》中卻記載道:
秋九月,大將軍司馬景王將謀廢帝,以聞皇太后。甲戌,太后令曰:「皇帝芳春秋已長,不親萬機,耽淫內寵,沉漫女德,日延倡優,縱其丑謔。迎六宮家人留止內房,毀人倫之敘,亂男女之節。恭孝日虧,悖傲滋甚,不可以承天緒,奉宗廟。使兼太尉高柔奉策,用一元大武告於宗廟,遣芳歸藩於齊,以避皇位。」是日遷居別宮,年二十三。
其中雖然可見廢帝之謀是出自司馬師,但司馬師曾經奏聞太后,並且曹芳「無道不孝」,應該被廢黜。這顯然是為司馬氏辯護。
最為嚴重的曲筆是高貴鄉公曹髦被弒之事。
曹髦是曹丕的孫子,東海定王曹霖的兒子,齊王曹芳正始五年(244)被封為高貴鄉公。司馬師廢掉曹芳後,曹髦被迎立為帝,改元「正元」,時年十五。曹髦即位後,仍然只是一個傀儡,實權先後由司馬師和其弟司馬昭掌握。司馬昭專橫跋扈,剷除異己,打擊政敵。曹髦是位非常有志氣的君主,他想將大權奪回,中興魏王朝。甘露四年(259)正月,地方上彙報在河南寧陵縣的井中兩次發現黃龍,人們都認為這是吉兆,紛紛向曹髦道賀,曹髦卻說:「龍,是皇帝的象徵。如今上不在天,下不在田,卻多次蜷曲於井中,這不是什麼好的兆頭啊!」還寫了一首《黃龍歌》,婉曲地表達了自己的不滿。司馬昭得知後大怒,生了廢黜之心。
甘露五年四月,曹髦召見王沈、王經、王業三人,憤慨地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恥辱,我要你們同我一道去討伐他。」幾位大臣知道這樣做等於是飛蛾投火,都勸他暫時忍耐。王經對曹髦說:「當今大權落在司馬昭手裡,滿朝文武都是他的人;陛下您力量薄弱,如果莽撞行動,後果不堪設想,應該慎重考慮啊!」曹髦不聽,親自率領僕從、侍衛等數百人去討伐司馬昭。王沈與王業見勸阻不成,害怕自己受到牽連,就先行向司馬昭通風報信。司馬昭得到消息後,立刻派兵入宮,雙方在宮內東止車門相遇。司馬昭的弟弟司馬伷上前勸阻,被曹髦的手下呵退。中護軍賈充又出來阻擋,曹髦拔劍親自迎戰,眾人都不敢上前。這時,太子舍人成濟在賈充的授意下衝上前去,將曹髦一劍從胸部刺穿,曹髦立即死在車上,年僅二十歲。司馬昭聞訊後假裝大驚,跑到宮中,伏屍大哭。為了掩人耳目,他以「大逆不道」罪誅殺了成濟一族。又用太后的名義,以不敬太后、自尋死路的罪名將曹髦的皇帝名位廢掉,另立曹奐為帝。
這樣一件大事,《三國志?三少帝紀》僅記載:「(甘露五年)五月己丑,高貴鄉公卒,年二十。」下面接著記載皇太后的詔令,曆數其罪狀,說他悖逆無道,死有餘辜,要以庶人之禮葬之。完全看不出是司馬昭將其殺死的。又載司馬昭的奏疏,內稱「高貴鄉公帶領隨從的士兵,拔出戰刀敲起鐘鼓沖向臣的住所。臣害怕刀兵交鋒,就命令將士不能傷害他,違抗命令的按軍法處置。騎督成倅的弟弟太子舍人成濟,從側面沖入軍陣殺傷高貴鄉公,導致喪命。臣當即拘捕了成濟,按軍法加以處置」,好像他還在忠心耿耿地護駕。這不僅完全掩蓋了司馬昭的主謀罪責,還使司馬昭成了討賊功臣,可見回護之甚!當時的局勢很清楚,魏國的軍政大權,早已為司馬氏父子所把持,任何舉措,都是要經過司馬氏點頭才能辦理。「弒君」這樣一件在封建王朝中被視為最大逆不道的事情,如果沒有司馬昭的授意,誰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呢?
像這樣被後人所批評的曲筆、諱惡之事,《三國志》中還有很多。
摘自潘曉玲《陳壽》
※波普爾:世界上所有的事物,我們都可以區分三個世界或宇宙
※安徒生《月亮看見了》:第五夜
TAG: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