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笑,更欣慰孩子能在我面前哭,這說明孩子信任我、依賴我!
源於益智學堂
孩子哭,潛意識裡,家長要麼煩躁,要麼害怕。
娃兒一哭,我們想得就是「怎麼讓他不哭了」?
接著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實在不行還會使出殺手鐧:「丟不丟人」、「我數到三,閉嘴」、「再哭不要你了」
……
總之,在我們眼中,哭就是「問題」,不哭了,就代表問題解決了。
但真的是這樣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最近碰到好朋友的妹妹小文,問起孩子時,她一臉幽怨。
原來,小文的寶寶兩歲多了,小文一直上班,寶寶都是公婆幫忙帶著。公婆一直說,寶寶跟著他們「很好」、「很乖」。
可最近小文下班回到家,寶寶就又哭又鬧不聽話,用她公婆的話說就是「見到媽媽就像犯了邪」。
明明會自己吃飯,平時也都是他自己吃,見到小文就哭哭啼啼的非要媽媽喂;小文收拾房間,寶寶跟在身後哼唧;陪寶寶玩遊戲,寶寶總是「借題發揮」,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玩具一扔就開始哭、鬧;小文去個衛生間,寶寶在衛生間門口淚眼汪汪;小文接電話回復消息,寶寶扯著嗓門哭;睡覺之前更是一場惡戰,寶寶翻來覆去,說起話來沒完沒了,一會兒喝水,一會兒開燈,一會兒要聽故事,沒有要求了,就躺在小文懷裡哭腔著拖延不睡覺……
小文忙一天也累,但想到跟孩子的時間就那麼一會兒,就盡量耐煩地滿足寶寶的要求。
可小文的老公看不慣,沖小文吼:「大半夜的不睡覺這麼折騰,都是你慣的!爸媽管得他特別老實,帶著很省勁。看見你就事兒多!」
早晨上班,下樓時碰到鄰居,也被問:「寶寶沒事吧?怎麼聽他一直哭?」
小文有些慌神兒,特意請假帶孩子看醫生,查來查去都沒問題,誰也說不清寶寶為啥哭。回到家,寶寶對著小文又吭吭唧唧,小文心煩意亂,大吼:「別哭了!」
寶寶嚇得嚎啕大哭,小文摔門離開,才忍住了打孩子的衝動。
小文覺得對不住孩子,自己也很委屈,一天忙到晚,好不容易回家見到孩子了,孩子還哭哭啼啼沒個笑臉兒,更重要的是,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老公的指責更是讓她憋屈,好幾天半夜裡睡不著,都要憋成內傷了。
她想不通,自己這個媽媽很差勁嗎?究竟是自己哪裡做得不好,讓孩子這麼沒完沒了哭哭啼啼?
小文的困擾讓我想起毛豆剛去幼兒園時的那段經歷。
毛豆剛上幼兒園那會兒,我比孩子還緊張,生怕孩子不適應,在幼兒園裡有啥狀況,會哭,會鬧,會有不順利。
每次老師告訴我說「表現很棒」「很懂事」「很好哦」,我就長舒一口氣,看來孩子適應得還挺好。還暗自得意:熬出來了,終於可以安心做自己的事了。
可是,情況根本不是我想得那樣。
每天放學後,老師嘴裡表現「很好」「很棒」的娃,就開始變得玻璃心,動不動就淚眼汪汪,哭哭鬧鬧。
他會黏人,讓媽媽抱著,提各種要求讓媽媽順從,如果媽媽不滿足他,他就站在原地「嚶嚶」地哭。
到了家,必須守著媽媽。我一走開,娃就有急急三連提問:
「媽媽,你幹什麼?」
「媽媽,你去哪?」
「媽媽,你別走!」
可是,我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跟他解釋,還沒等我說完一整句話,他又開始哭了。
吃飯時,要媽媽喂。去衛生間,要媽媽陪,還不穿拖鞋,要踩著媽媽的腳背挪到馬桶,讓媽媽幫忙脫褲子。飯後爸爸要帶他外出散步,他頭也不回地說:「我不去,我要守著媽媽。」洗澡的時候,賴著不去,要「必須和媽媽在一起」。玩玩具時,要媽媽守在一邊,尋到個什麼由頭,就借題發揮,又開始哭。
我翻來覆去問孩子,你哪裡不舒服嗎?你有事嗎?有什麼不舒服不開心的,告訴媽媽吧?我們一起解決。
我幾天夜裡睡不著,就為了守在一旁觀察孩子的反應。像小文一樣,也帶著孩子去檢查身體。可是,啥問題都沒發現。
這讓我變得特別焦慮,想:孩子是不是在幼兒園有什麼事啊?老師告訴我孩子「表現好」,是不是為了安慰家長的啊?甚至還會想孩子在幼兒園不會被虐待了,還被老師威脅不準告訴家長啊?
有次,我跟幼兒園老師說了自己的疑問:「在幼兒園真的很好嗎?怎麼回家總是哭?」
沒想到,老師告訴我說,孩子對著我哭哭啼啼才正常,我更該感到欣慰。
看著我一臉蒙圈的樣子,老師說:「大家總覺得孩子哭是個問題,哭了就慌神兒,就要採取措施制止孩子的哭,孩子不哭了,就覺得沒事了。其實根本就不是。」
這位老師跟我說,不管是平時老人或保姆帶,上幼兒園,還是家裡又有了弟弟妹妹,孩子們都會有這樣的表現。
老師說:「想想我們自己,在工作里有挫敗,我們會對同事發怒嗎?不會,因為不安全。可一見到了親人、愛人,我們就忍不住了,要麼哭,要麼鬧,要麼找個借口發脾氣,反正就是各種撒嬌、各種作。發完脾氣,作一頓,心裡就舒坦了。如果有人指責我們,或者我們強制自己必須忍著,心裡會特別難受、委屈,比工作受了挫折本身更難受。孩子也是這樣的啊。」
在沒有媽媽的環境里,孩子們明白這裡不是家,於是根據環境的規則做事。就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努力使自己表現為一個符合這個環境期望的孩子。一天下來,孩子的心力也消耗的差不多了,到了晚上,會感到疲憊不堪,心煩意亂。
孩子知道在媽媽面前,自己被理解、被保護和被愛,他可以做最真實的自己。他知道「無論他怎麼哭,怎麼發泄,媽媽都是愛我的」。所以當他確定有足夠的安全感的時候,他就會容易「放飛自我」,想哭就哭,想笑就笑,耍賴撒潑,把之前積壓在心裡的小情緒全都發泄出來,順便還能和媽媽撒個嬌,得到一個愛的抱抱,並以此來證明媽媽就是這樣無條件地愛著我。
這位老師告訴我,她帶過的一個小朋友果果就是。果果有了妹妹以後,突然表現得特別好,在家裡不哭不鬧,到學校更是愛取悅老師。為此果果的媽媽還感到很欣慰,覺得「有了老二,老大自然而然就懂事了」。
可是,班裡幾位老師都明顯感到不對勁兒,覺得果果「一下子沒有了與她年齡相符的天真」。
跟果果的爸爸媽媽聊了幾次,才知道因為媽媽要照顧妹妹,很辛苦,就希望大一點的果果能聽話「讓大人省心」,要求果果不哭不鬧不吵。要麼是跟果果聊天時這樣要求,要麼是果果哭鬧時媽媽訓斥責怪,要求果果要「要懂事、要乖,要體諒媽媽,照顧妹妹,不能哭鬧「,不然就不是好孩子,爸爸媽媽就只喜歡妹妹,不喜歡果果了。
老師說,父母覺得果果不哭了,是懂事了,其實是果果對自己的爸爸媽媽沒信心了,沒有安全感了。她不敢撒嬌,不敢發泄情緒,表現得謹小慎微,懂事體貼,其實是怕「爸爸媽媽不要她」了。所以,她的笑,讓人心疼,她不再哭,才真的叫人擔心。
老師說得話,讓我還是很震驚的。
突然想起,有一次孩子在我懷裡哼哼唧唧的撒嬌,還老是哭著說:「我的媽媽不愛我了,我也不想要媽媽了,我要離開這個地球,再也不回來了。」真是讓人好氣又好笑。
我就抱著他問:「姥姥和老師都說你很乖的,怎麼跟媽媽就這麼『皮』,這麼『熊』啊?」
孩子一本正經地說:「媽媽,只要你在,我就不乖。」
那時候還以為孩子童言無忌,隨便說著玩的。沒想到,他是認真地說出了孩子們的心聲:媽媽,因為我知道你愛我,不會離開我,我才敢跟你哭,在你面前撒嬌耍潑,敢跟你作,才敢說不要你。
除了是安全感使然的發泄情緒。孩子哭,還有一種情況是,孩子們在這種哭哭鬧鬧的試探中尋找確定——確定媽媽愛他們包容他們,確定媽媽不會離開他們,媽媽依然是他們最親密和可信賴的人。
有時候,如果孩子得到這個確定,他們有可能會表現得更糟,藉機把心理積攢的那些負面的情緒都發泄出來。
尤其是在孩子4到5歲這個年齡段,這個階段是孩子情感表達的敏感期。在這期間,孩子的心理狀態非常「脆弱」,在親密的人面前,哭了笑了,臉色說變就變,這都很正常。
如果,孩子對媽媽表現得平靜、冷漠,情緒「太穩定」了,對親子關係來說,反倒是個不好的兆頭。
所以,當我們的孩子吵鬧的時候,媽媽千萬不要漠視孩子發出的信號,也不要急著採取各種措施制止孩子的哭。在家長的要求下,孩子可能安靜了,大人以為問題就解決了就沒事了,其實不是,這種安靜是媽媽和孩子之間產生裂痕為代價換來的。
孩子在我們面前表現哭鬧,不是媽媽差勁,哪裡做得不好,恰恰相反,這說明孩子對咱還信任、還依賴。
所以,媽媽們不要自責,不要在乎別人的評價,更不用為孩子這種「不好」的表現感到焦慮。
畢竟,比起孩子對咱笑,咱更欣慰孩子能摘下面具,在咱面前哭。因為,這意味著,孩子心裡咱還是他們最親近值得信任和依賴的人。
作者毛豆媽是北師大教育學碩士,專註於0-6歲的育兒心理和性格培養。
※周杰倫學鋼琴累哭,被「愛與自由」耽誤的孩子還有多少?
※媽媽們,其實你不必那麼逞強
TAG:涵妮媽媽育兒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