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鄭和下西洋檔案消失之謎,學者研究後感慨:乾隆不愧是歷史毀滅者

鄭和下西洋檔案消失之謎,學者研究後感慨:乾隆不愧是歷史毀滅者

作為人類航海史上一個空前的壯舉,鄭和下西洋是中國人的驕傲。然而,鄭和下西洋卻留下了無數謎團,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檔案資料神秘失蹤,讓後人沒辦法了解這一輝煌歷史,只能從史料和出土的文物中,看到一鱗半爪。

鄭和下西洋的檔案資料,究竟去了哪裡?根據內庫檔案寫成的《殊域周咨錄》中記載了一段話,成為傳統史學界的觀點,即:劉大夏毀掉了鄭和下西洋資料。


三保(即鄭和)下西洋,費錢糧數千萬,軍民死且萬計,縱得寶而回,於國家何益!此特一弊政,大臣所當諫也。舊案雖存,亦當煆之以拔其根,尚何追究其有無哉!

所謂「亦當煆之以拔其根」,就是應該燒掉,以斷絕皇帝的這種下西洋的想法。當時,明憲宗想要消防明成祖朱棣,所以就讓兵部找資料,做準備下西洋的準備。然而,劉大夏認為下西洋耗資無數,於國無益,所以就「毀掉」了這些資料。

後來,很多人都認同這一點,連明朝人也這麼看。萬曆時期的顧起元,在《客座贅語》中記載(但作者又自稱,本書荒誕不經),就將矛頭指向了劉大夏。到了近代,有更多的人認同劉大夏毀掉資料,比如現代歷史學家黃仁宇在其《中國大歷史》中寫道:


鄭和之後再未有派遣艦隊之事,船員被遣散,船隻任之擱置廢爛,航海圖被兵部尚書劉大夏焚毀。

劉大夏有作案動機,但有沒有膽量呢?當時,劉大夏相當於國防部副部長的職務(車駕司郎中),對兵部條文應該很清楚,按照明朝管理規範,劉大夏這一行為罪行當斬。更詭異的是,一年之後,劉大夏升任兵部尚書。


《大明律》明文規定:凡棄毀制書及起馬御寶聖旨,起船符驗,若各衙門印信及夜巡銅牌者,斬!若毀棄官文書者,杖一百!

不過,明朝文人膽子都比較大,一言不合就罵皇帝,所以姑且認為劉大夏膽子大,敢於頂風作案知法犯法,最後還能瞞天過海,以至於把皇帝都蒙蔽了。

然而,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幾十年之後,劉大夏有沒有燒毀的鄭和下西洋檔案資料,卻一本奇書給揭開了真相。

嘉靖年間,有一個叫茅坤的官員,職務也是車駕司郎中,他正在編寫一本叫《武備志》的書時,就曾查閱過《鄭和出使水程》(鄭和下西洋的檔案,主要就是這本書)。如今還能看到,這本書中就收錄有《鄭和航海圖》——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航海圖集。

顯然,劉大夏沒有毀掉資料,可能是藏匿了起來,後來又放了回去,不然茅坤如何能看到《鄭和出使水程》等資料?有學者感慨,難怪不是劉大夏,《武備志》清楚的給出了真相。

值得一提的是,《武備志》(乾隆時期成為禁書)是一本奇書,堪稱「中國古代軍事學的百科全書」,雖然知名度不算高,但卻記載了從春秋到明代兵學的各個方面。這本書不屬於原創,但卻是茅坤、茅國縉、茅元儀祖孫三代接力編修整理而出,全書一共有240萬字。

既然劉大夏不是真兇,那麼誰是罪魁禍首呢?有學者還提出一個看法,就是明末清初,由於戰亂頻發,可能這一批資料在亂軍之中被毀掉了。

但這一觀點,還是經不起推敲,原因很簡單:南京圖書館古籍部現存的《明史稿》中,就有不少鄭和下西洋艦隊規模、線路、以及技術裝備等的描述。在《明史》定稿之後,鄭和下西洋的描述,全部被刪除了。

還有一個關鍵在於,《明史稿》中記載的下西洋內容,在明朝其他史書上沒有。由此可以推斷:清朝時期,《鄭和出使水程》還在。

清朝乾隆年間的《敕封天后志》一書中,記載了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鄭和率船隊出使蘇門答臘舊港。但在如今正規史書中,卻認為這一年下西洋是「停擺」。後來考古發現,這一記載是正確的。乾隆年間的這本書,如何知道300多年前的事?答案一目了然。

聯繫到乾隆在《明史》定稿之後,就將1000多萬份明朝官方檔案銷毀,只留下3000多份明朝中後期的資料,就很能說明鄭和下西洋資料去向了。後來,在編修《四庫全書》時,毀掉的存目(四庫全書中記載被毀掉書籍的書名)和不存目書籍不計其數。

比如,《四庫全書》存書僅僅3475部、79070卷,但存目焚毀6766部、93556 卷,毀掉的比保存的還要多,《四庫全書》收錄的書籍中,還不確定被刪改了多少。

從乾隆之後,就再也沒有鄭和下西洋的資料流出,說明乾隆才是毀掉檔案資料的罪魁禍首。或許,乾隆自己都沒注意,隨手一勾,《鄭和出使水程》就和無數明朝資料被銷毀了。

乾隆的這一舉動,給後人帶來了很多困惑,也讓中國歷史變得模糊起來。鄭和下西洋的真相難覓,只是乾隆帶來的麻煩之一,在《明史》中還有很多問題,無數原始資料被毀,如今很難確定明史記載的準確性,明朝雖然離我們不遠,但現代人卻始終難以看清。正因如此,所以有學者研究之後感慨:乾隆不愧是歷史毀滅者!

所謂「欲滅其國,先滅其史,欲滅其史,先亂人心,欲亂人心,毀其太祖」,乾隆是一個高明的權謀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家雜評 的精彩文章:

從漢朝到清朝,一直存在的難題,卻被明朝解決了!
蔡倫改進了造紙術,於中國有大功,但個人品行卻不堪入目!

TAG:百家雜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