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二十多年的老店,開在弄堂角落,難找沒有門面,卻有很多人去

二十多年的老店,開在弄堂角落,難找沒有門面,卻有很多人去

二十多年的老店,開在弄堂角落,難找沒有門面,卻有很多人去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周巷勞家菜場後面的狀元橋路上,有一家老店是我一直藏著捂著的心頭好。之前在周巷工作的時候,經常早餐一屜小籠包,一碗豆漿,下午剛出鍋的生煎,一碗燙嘴的小餛飩,這樣的點心配置,接連著吃了好久。

二十多年的老店,開在弄堂角落,難找沒有門面,卻有很多人去

二十多年的老店,已經傲嬌到連招牌都不需要掛了,門口燃著熊熊旺火的爐子和蒸騰著的熱氣就是最好認的門面,店裡的木門板老舊斑駁,桌上放著老式的瓷碟瓷碗,年代久遠,有種時光瞬間倒流的錯覺。

小籠包是搶手貨

每天早上七點左右的上班時間也是店裡的就餐高峰期,到店食客老少參差。有阿姨爺叔輩的,也有不少街坊鄰居,有媽媽帶著小孩的,也有年輕情侶模樣的……

二十多年的老店,開在弄堂角落,難找沒有門面,卻有很多人去

這家店的老闆也是挺有意思的人,五十來歲,瘦瘦弱弱的,咧著一嘴大白牙,臉上始終掛著笑容,每次見到他,總覺得他有許多說不盡的高興事兒,睡意朦朧的清晨被老闆這樂樂呵呵的喜氣感染,也是份難得的小確幸。

二十多年的老店,開在弄堂角落,難找沒有門面,卻有很多人去

「老闆,來一籠小籠包」。

「好咧」,老闆一邊應和著,一邊忙著手中的活兒。小籠包的麵皮是他手擀的,放上帶著蔥花,夾肥帶瘦的肉餡兒,再熟練地捏出小籠包特有的褶皺,之後放到屜籠里,架在爐子上。

二十多年的老店,開在弄堂角落,難找沒有門面,卻有很多人去

隨著屜籠里溫度的升高,湯汁翻騰愈發鮮美,麵皮開始鬆軟,色澤剔透,油滋滋地很是誘人。

二十多年的老店,開在弄堂角落,難找沒有門面,卻有很多人去

打開屜籠蓋子,隔著氤氳的熱氣,隱隱約約都能看到肉餡兒滲著滾燙的湯汁。剛出爐的小籠包皮薄餡多香味撲鼻,蘸點醬汁,連皮帶肉,一口下肚,那叫一個過癮。

二十多年的老店,開在弄堂角落,難找沒有門面,卻有很多人去

下午是生煎的「主場」

到下午的點心時間,就成了生煎的主場。他家的生煎造型隨意,就隨手在頂部封個口,就那麼橫七豎八地躺在台板上。

二十多年的老店,開在弄堂角落,難找沒有門面,卻有很多人去

做生煎是搶時間的活兒,老闆自然也是眼疾手快的主兒。撐開雙臂,能把直徑一米的平底大鍋轉上幾轉,澆上一圈油,把生煎一個個拎下鍋,等過一會兒,再潑半碗水,只聽得滋啦一聲,一股香噴噴的騰騰熱氣衝天而起,無數細小的油珠在鍋內四處遊走,到處亂飛。

二十多年的老店,開在弄堂角落,難找沒有門面,卻有很多人去

這時候趕緊將木鍋蓋壓上,幾分鐘後,本以為可以出鍋了,但是老闆還得再淋點油,再把生煎一個個翻過來,把油鍋翻個底朝天。

二十多年的老店,開在弄堂角落,難找沒有門面,卻有很多人去

老闆說,這油鍋里的油得少量分多次加,所以要揭好幾次鍋,也比較耗時。但是這樣做出來的生煎的底部焦香金黃,色澤明艷,但是又不顯得太油膩。最後撒上蔥花點綴,生煎就出爐了。

二十多年的老店,開在弄堂角落,難找沒有門面,卻有很多人去

生煎里的肉餡考驗著師傅的水準。肥厚肉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搭配,這樣煎熟以後,就被一包融化了的肉汁包圍,咬破皮子以後,湯汁噴涌而出,又燙又鮮,吃完皮子再吃生煎底板。黃而不焦、脆又不糊的生煎底自然也是精髓,硬得恰到好處,混合肉香、油香,再帶點蔥花香,一咬,嘎嘣脆。

二十多年的老店,開在弄堂角落,難找沒有門面,卻有很多人去

因為同一鍋里的生煎分不同時間段放下,對於出鍋的順序,老闆自然也瞭然於胸。根據先來後到,裝在碟子里,依次遞給等著的人。一整鍋都都被人買走也是常有的事,要攤上這種事情,只能老老實實等下一鍋出爐。誰叫自己總被生煎饞呢?

老店,有著真實的煙火氣

二十多年的老店,開在弄堂角落,難找沒有門面,卻有很多人去

這家老店,就開在老舊的弄堂深處,很小很舊,也不起眼,很容易被人忽略,但是卻樸實接地氣,有著最真實的生活煙火氣。

二十多年的老店,開在弄堂角落,難找沒有門面,卻有很多人去

老顧客喜歡這裡生煎小籠不變的味道,也熱愛這裡不會用環境討好客人的老店世相,更迷戀它和邊上的老樹老屋老街坊一樣,生長於此,有著歲月留下的難於磨滅的痕迹。

二十多年的老店,開在弄堂角落,難找沒有門面,卻有很多人去

+生煎店+

坐標:周巷鎮狀元橋路40號

路線:周巷老家菜場西邊50米左右,沿著河邊的這條路往南走大概200米左右,店就在一個弄堂的拐角處。

營業時間:早上、下午點心時間

更多美食,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吃貨的小江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