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母系氏族」發展成為「父系氏族」是人類文明的進步?
人類在每個不同時期,都有著相對應的生存體系,當今社會更是有著明確的制度規定和血緣關係的羈絆。其實,在遙遠的舊石器時代,他們也是憑藉著血緣關係決定是否生活在一起。一般情況下,相同祖先的後代們會居住在一起,全部加起來大約有十幾個人,這就是一個氏族。
在當時,每個氏族的相處方式都是一樣的,人與人之間沒有身份地位的懸殊,也沒有貧賤富貴的區分,大家一起勞作,一起分配食物。母系氏族社會這種社會生存關係,一直延續到新石器時代末期,才逐漸轉變為父系氏族社會。
從某種層面來說,這個變化是整個人類文明的進步。
從最初的北京人到山頂洞人,數十萬年的人類變遷,其實,變化的可不僅僅是生產力水平。隨著時代的演變,人類對於自然的適應能力越來越強,社會關係也開始逐步轉變。所以,人類才從舊石器時代摘果子獵野獸的生活現狀,逐步發展到了使用工具的新石器時代。
如果,從時間方面推算,母系氏族社會大約開始於一萬年之前。之所以擁有這樣的社會關係名稱,主要還是因為:同氏族的人是依靠母方的關係才集合到一起,最終,成為了一個家族。換句話來說:同一個氏族的人,有一個共同的老祖母。
在當時,如果是同氏族的人,除了活著的時候一起過日子,就連死後都會葬在一起,他們有共同的氏族墓地。
因為,是母系社會,所以,女性的生活地位相對來說是比較高的。這裡,不管是財產還是其它方面來說,她們都能佔有其主導地位,支配權利也大於男子,畢竟,整個氏族的崛起都是以女子為中心點的。尤其是後來原始農業出現之後,婦女作為一部分發明者還是很受男子尊敬的。
關於母系氏族的典型社會文化代表,浙江餘姚的河姆渡文化、河南的前仰韶文化、西安的半坡文化、東北的紅山文化都曾經是這種類型。值得一提的是,到了後期,由於陶器的出現,人類已經不僅僅依賴於自然物,比如野果、捕魚這一類來生存了,而是開始嘗試其它的生活方式。
全新的生活方式的改變,也讓男女社會地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個時候,母系社會逐漸走向衰落,父系氏族社會開始興起,從這個時期開始,就已經算是男權社會了。
從文化層面來說,父系氏族的出現,是一種新文化體系的誕生,除了男女地位的更換,也看不出有什麼差別。但是,從變革的方式來說,母繫到父系社會的轉變,也是人類發展的必經之路,這一點,我們通過接下來的分析也可以看出:
母系社會期間,採摘和狩獵是人類唯一的食物來源,相比於男子從事的狩獵工作來說,採摘野果這樣的方法更穩定也更容易。再加上,女方還要加工食物、縫製衣服、生兒育女、照顧一家老小... ...所以,從起到的作用來說,女子確實更重要些,以至於,女性地位也會更高一些。
但是,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大家已經開始發展農業和畜牧業,不管是農具的使用還是耕地,依靠女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在這期間,男子的作用就發揮出來了。作為農業的主力軍,日常活動除了耕地,他們還開始想法子改善現狀,這其中就包括如何改良工具來節約體力。
因為,主導地位初露端倪,社會也關係也開始慢慢改變。所以說,生產力的發展和變遷讓男子在當時社會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重心自然也從女人轉移到男子身上。最終,父系社會的出現,是人類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趨勢。
起初的氏族掌權者為女性,那時並沒有配偶這一說法,男女都是群居體。用《呂氏春秋》中的一段話來形容當時的母系社會,簡單點說就是:在當時的社會,不管哪個氏族的成員,他們都只知道自己的母親,而對父親一無所知。所以,他們全部跟隨母姓,就連姓氏也都是女字旁。
因為,時代比較落後,所以根本沒有長幼有序,尊老愛幼這種說法,就連基本的禮儀也談不上。但是,隨著後來氏族社會的轉變,男子開始佔據主導地位,當和其他外族發生衝突時,男人們衝鋒陷陣保衛自己的族人。慢慢的,果敢、機智、有才能的人慢慢被推選成為領導者。
母系氏族由此過度成為父系氏族,在父系氏族裡,每個姓氏為一個血緣群體,這便是原始部落的雛形。在整個父系氏族的社會裡,隨著生產發展力和勞動成果的有所剩餘,一小部分人將其佔有利用,並驅使他人,貧富的差距由此拉開,私有財產開始萌芽。
到了後期,整個氏族社會便開始崩析瓦解,階級社會開始顯現。
參考資料:
【《母系氏族社會的形成》、《母系氏族社會的發展》】
※李自成手下最心狠手辣的人,若不是他,李自成最終不至於慘敗
※曾有一段時間,歐洲國家對中國非常痴迷,這個皇帝的功勞不小
TAG:山川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