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G到5G的分野之戰,通信洗牌即將開始
最近,華為和美國政府的矛盾很大,但歸根到底繞不開5G。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通信江湖上,充斥著「爾虞我詐」,從模擬信號到數字信號,從1G、2G、3G、4G到如今甚囂塵上的5G,站對了隊是平步青雲,站錯了隊就是「萬劫不復」。
你方唱罷,我方登場
1978年是一個有意思的年份,扭轉中國經濟發展的事情發生在這一年,改變傳統通信系統的里程碑發明也同樣發生在1978年,當時貝爾實驗室開發出了全球第一款高級行動電話系統,採用的是模擬信號和頻分多址技術,1G(即第一代移動通信技術)時代開啟。
此時獨領風騷的是摩托羅拉,從BP機到「大哥大」,摩托羅拉可以說是移動通信領域的絕對王者,競爭者更是鳳毛麟角。
圖 | 「大哥大」
而彼時全球通信產業還處於一個「一超多強」的局面。壟斷了1G的摩托羅拉,也讓美國成功將第一代通信標準握在自己手中。而歐洲各國各自為政,各種通信標準和制式讓人眼花繚亂。
通信作為從軍方轉向民間的技術,發展背後很多時候也是國家和國家之間的角力。落於下風的一方面需要持續向對方聯盟繳納高額專利費,另一方面還會被對方掌握產業的主動權。遺憾的是,早期的通信戰場上,中國的話語權甚微,倒是美國和歐盟在數字通信標準上幾次三番短兵相接。
到了2G時代,歐洲各國聯合作戰,以時分多址(TDMA)為核心的GSM拔得頭籌,並且從歐洲開始,快速向全球蔓延。1995年,我國也開始建設GSM全球通網路。這一輪,摩托羅拉走下神壇,強勢如美國,也未能從1G的美夢中醒來。
歐洲移動通信產業崛起的連鎖反應是當地通信企業的快速擴張,諾基亞和愛立信是最大的受益者,兩者快速成為全球領先的通信設備商和手機廠商。1993年,愛立信佔全球數字蜂窩設備市場的60%,諾基亞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手機供應商。
不過,高通的介入徹底攪亂了漸趨穩定的通信產業布局,「黑馬」高通通過拉攏韓國的運營商,迅速用技術實力證明了CDMA商用的可能性以及優勢。當時,全球的通信技術正在醞釀著從2G向著3G過渡。
同樣在這一階段,國內的通信市場也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動蕩。經過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調整之後,中國電信運營商七雄(電信、移動、聯通、衛通、小網通、吉通、鐵通)爭霸的格局基本形成。2002年年初,聯通CDMA網路正式開通,我國進入GSM與CDMA相互競爭、共同發展的新階段。
也正是從3G開始,通信產業舞台上的角色越來越多,運營商、設備商、終端商乃至晶元廠,一切都朝著一個新的方向開始了。
正是你方唱罷我方登場,而每一次通信技術的迭代,背後除了是國家和國家的博弈,也是一個產業的機遇,因為它的變革都會為產業鏈帶來可觀的經濟效應。
通信標準之爭:一次大洗牌
當摩托羅拉的一個靚號拍下要幾十萬的時候,也沒想過經年之後會被諾基亞搶了風頭,而諾基亞也未能料到蘋果掀起的浪花,會讓它們徹底喪失移動終端的市場。螳螂捕蟬,總有個黃雀在後。
早期通信產業的特性決定了手機廠商身份的雙重性,諾基亞、摩托羅拉既是電信設備商,也是手機廠,它們是規則的制定者,也是規則的受益者。HTC、蘋果的出現改變了這個局面。
智能手機的出現,讓通信運營商念叨了將近十年,依然無用武之地的3G找到了最貼合的商業場景,3G與2G的主要區別在於它支持高速的數據傳輸,比如圖片、視頻、音頻等。
3G時代,我國提交的TD-SCDMA正式成為國際標準,與歐洲的WCDMA、美國的CD-MA2000成為3G時代最主流的三大技術之一。此時,三分割據的局面形成。彼時如膠似漆的高通和蘋果,雙劍合璧,橫掃全球移動終端市場。
然而暴風雨即將來臨,從3G到4G的過渡期,昔日親密的合作夥伴站在了對立面。洗牌伴隨著新一輪的站隊。這個過程中,諸如北電這樣站錯隊的電信設備商就被「洗」走了。
為了繞開高通高額的專利授權費,中國和歐洲通訊運營商統一戰線,以OFDM技術為基礎,打造了LTE。同期,北美地區的英特爾、IBM、北電、摩托羅拉則專註於WiMax標準。高通孤注一擲,為了CDMA技術,推出了名為UMB的計劃,但是由於支持人數過少最終式微。而由Intel主導的WiMax,又因為需要從頭架設基站,技術成熟度不夠,相比較LTE,少有運營商買賬。最終,幾百億美元打了水漂,賣掉傳統3G業務轉向WIMAX的加拿大北電破產。
早期,全球主流通信設備商有愛立信、諾基亞、西門子、阿爾卡特、朗訊、北電、摩托羅拉、華為、中興。1G到2G迭代期間,摩托羅拉沒跟上轉型節奏掉了隊。3G到4G,北電宣布破產,阿爾卡特和朗訊合併。之後,西門子、摩托羅拉和阿爾卡特朗訊也併入了諾基亞。
經歷了重組、收購、合併等調整,最終,全球的通信設備商形成了華為、愛立信、諾基亞、中興四足鼎立的局面。
新的抱團者們行動起來了,通信產業觀察人士鐵流曾點評道:在4G時代,說的好聽,研發兩個通信標準是實現雙保險。說的不好聽一點是重複研發、力量分散、各自為戰,沒能形成合力,有被各個擊破的風險。
經驗教訓在於,吃虧吃太多,合作省心,而合作的另一面就是站隊。
4G時代下,被大浪淘沙的是那些電信設備商。慢慢地,手機廠商的多足鼎立局面也初步形成。
從早期的分散離亂到如今的集中站隊,最終留下的又不得不面對5G時代的選擇。然而5G的戰場,風向又變了一茬。
5G分野:基帶晶元、運營商之爭
3G的過渡大概經歷了將近10年,智能手機的出現讓第三代通信技術撥開雲霧見青天。同樣到了第五代通信技術,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
5G定義了三大場景:增強型移動寬頻eMBB、大連接物聯網mMTC、超可靠低時延通信uRLLC。這三大場景意味著網路的三個「形態」,eMBB是給人聯網用的,uRLLC和mMTC是給物聯網用的。
三個場景下,無論是哪個場景,都沒有構成當下的剛需。但目前推進節奏最快的是eMBB。
從技術標準上來看,eMBB的標準是R15,而R15又分為三個階段,R15 NR NSA(新空口非獨立組網)標準於2017年12月完成,R15 NR SA(新空口獨立組網)標準於2018年6月完成。5G Late Drop標準已被推遲。
但是這次在通信標準上,並沒有出現前幾代通信技術時期發生的標準分歧。在前幾代通信技術的迭代過程中,上游的競爭合作格局已經定形,下游的晶元廠和終端廠則是暗流涌動。5G時代,合作的案例不勝枚舉,但其中的齟齬也非常多。
在鎂客網上一篇《5G談「風暴」可能為之尚早,晶元廠商之間的拉鋸戰才是這場變革的熱身賽》文章中,提到晶元廠圍繞5G基帶的競爭,在這場戰爭中,上一代通信技術發展期間形成的摩擦自然影響了5G時期的合作。
比如因為政策敏感,英特爾和紫光的5G合作告吹,分道揚鑣。因為利益問題,蘋果和高通勢不兩立。5G下,蘋果會站在聯發科還是英特爾的陣營,亦或是自給自足,都是未知數。
基帶之上,則是移動終端廠商的5G之爭,從去年開始造勢,到MWC上集中發布,5G手機正在成為新的戰場。和前幾代通信技術不同的是,這次的領銜主演換成了終端廠商。
另一方面,每一代通信系統的更迭,背後都是運營商的一場腥風血雨,搶頻段資源、5G基站、示範場景,極力拉攏終端廠商,誰都不敢落後。搶時間、搶流量,即便沒有大規模商用,也要先亮出劍,在商用前夕卯足力,賺足眼球。
通信產業發展幾十年,沒有絕對的贏家,其中的沉沉浮浮似乎都有規律可循。4G時代獨領風騷者,未必能迎頭趕上5G。而5G的到來,勢必也會牽扯出新一輪的通信產業分野之爭。
文章部分資料參考:
1、《從1G到5G通訊產業變遷史回顧》
2、《4G通信爭奪戰,各國博弈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真相?》
3、《中國通信運營商發展史》
※9.4億喜提自動駕駛領域開年最高融資,軟銀加碼無人貨運拿下Nuro
※特斯拉稱已與中國多家銀行達成協議獲取建廠貸款;沃達豐將在英國19個城市推出5G服務
TAG:鎂客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