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節:向中國最傑出的女醫學家致敬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歡迎分享,轉載須授權!
春和景明,萬象更新,轉眼就到了國際勞動婦女節。如今各行各業都不再是由男性主宰,女性朋友們同樣撐起了半邊天。在中國醫學衛生研究領域,也有諸多女神們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今天小編就對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所有院士中,9位傑出的女性院士及其研究成果進行了整理。(不包括資深院士)
讓我們共同回顧這些出色的研究成果,並且向她們致以最高的敬意!
陳賽娟
細胞遺傳學和分子遺傳學專家,現任國家轉化醫學研究中心(上海)主任,醫學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血液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長期致力於白血病發病機理與治療研究,率先提出並實施了白血病基因組解剖學計劃,發現了一批新的白血病發病相關的突變基因與融合基因,揭示了白血病發病的新機制,為臨床診斷、預後判斷和靶向治療提供了新的生物分子標誌和靶標,並建立了急性髓性白血病預後相關的分子分型體系,進一步完善和豐富了白血病發病的分子機理,為制定分子靶向治療策略提供了理論依據。以急性髓性白血病中的兩個亞型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和AML-M2b為研究對象,成功地實現了APL新型協同靶向治療,並進一步將這一思路拓展至其他類型白血病。在包括Nature Genetics、Science、Lancet Oncology、Blood和PNAS在內的國際高水平期刊發表論文300多篇,被引證數達20000餘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上海市自然科學獎特等獎等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10餘項。在2015年5月18日舉行的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由陳賽娟牽頭完成的「髓系白血病發病機制和新型靶向治療研究」項目榮獲自然科學特等獎,她用砒霜治療白血病為國際轉化醫學研究提供了成功典範。
部分主要研究成果:
1、Mao J,Ma L,Shen Y,et al. Arsenic circumvents the gefitinib resistance by binding to P62 and mediating autophagic degradation of EGFR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ell Death Dis. 2018 Sep 20;9(10):963.
在非小細胞肺癌中,砷能通過與P62結合併介導EGFR的自噬降解,從而繞過吉非替尼產生耐藥性,為開發新型肺癌療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2、Zhang X, Chen X, Liu J, et al. Palladin is a novel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responsible for spindle orientation. Sci Rep. 2017 Sep 18;7(1):11806.
本文研究表明,Palladin能主要通過AKT1-GSK3β途徑來調節主軸的方向和有絲分裂的進程。
3、Man N, Tan Y, Sun XJ, et al. Caspase-3 controls AML1-ETO-driven leukemogenesis via autophagy modulation in a ULK1-dependent manner. Blood. 2017 May 18;129(20):2782-2792.
doi:10.1182/blood-2016-10-745034
研究者發現,Caspase-3能作為急性髓細胞白血病自噬過程的重要調節子,其底物之間的平衡和選擇性能夠決定疾病的進展速度。
4、Yue-Ying Wang,Li-Juan Zhao,Chuan-Feng Wu,et al. C-KIT mutation cooperates with full-length AML1-ETO to induce acute myeloid leukemia in mice.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1 Feb 8; 108(6): 2450–2455.
作者通過對小鼠進行研究發現,C-KIT突變能夠與全長AML1-ETO協同作用,從而誘導小鼠患上急性髓系白血病。
5、Xiao-Jing Yan, Jie Xu, Zhao-Hui Gu, et al. Exome sequencing identifies somatic mutations of DNA methyltransferase gene DNMT3A in acute monocytic leukemia. Nature Genetics volume 43, pages 309–315 (2011),
doi:10.1038/ng.788
本文研究發現,異常DNA甲基轉移酶活性或會促進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的發生,同時也為相關病例提供了一種有用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6、Xiao-Wei Zhang,Xiao-Jing Yan,Zi-Ren Zhou,et al. Arsenic Trioxide Controls the Fate of the PML-RARα Oncoprotein by Directly Binding PML,Science 09 Apr 2010:Vol. 328, Issue 5975, pp. 240-243
doi:10.1126/science.1183424.
作者發現,三氧化二砷能通過直接結合PML來控制PML-RARα癌蛋白的命運
陳香美
著名腎臟病學專家,1976年畢業於白求恩醫科大學,現任解放軍總醫院教授、主任醫師、腎臟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慢性腎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國家腎病學專業醫療質量控制中心主任、解放軍腎臟病研究所所長。通過開展長期的臨床與基礎相結合的研究,攻克了IgA腎病、老年腎損害的診治技術難關,開創了我國血液凈化質量改進和國產血液凈化產品臨床應用評價研究。在IgA腎病炎症與硬化細胞分子機理、中西醫結合診治,老年腎損害的早期診斷、評估和防治措施等方面,取得了創新性成果,顯著延緩了疾病進展。建立了中國透析登記系統(CNRDS),首次提出了我國血液凈化的基本數據,在國內率先建立了血液凈化標準化診治規程,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千餘篇論文,主持或參加20餘項國內外前瞻性多中心臨床試驗或專家共識的制定,擔任「973」衰老項目首席科學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首席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學術帶頭人,解放軍「科技創新群體」學術帶頭人。
部分主要研究成果:
1、Zhang W,Bai M,Yu Y,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regional citrate anticoagulation for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in liver failure patient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Crit Care. 2019 Jan 24;23(1):22.
作者通過進行系統性回顧和薈萃性分析發現,局部枸櫞酸抗凝療法或能有效且安全地用於肝功能衰竭患者的持續腎臟替代治療。
2、Bai J,Wu L,Chen X,et al. 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1/STAT1 Regulates Renal Inflammation in 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Models. Front Immunol. 2018 Aug 30;9:1982.
doi:10.3389/fimmu.2018.01982. eCollection 2018
在系膜增生性的腎小球腎炎模型中,細胞因子信號-1/STAT1的抑制子或能調節腎臟炎症發生。
3、Zhang F,Chen X. The Drosophila nephrocyte has a glomerular filtration system. Nat Rev Nephrol. 2014 Sep;10(9):491.
doi:10.1038/nrneph.2012.290-c1
作者發現,果蠅的腎細胞中存在腎小球過濾系統。
4、Chen Y,Abbate M,Tang L,et al. L-Carnitine supplementation for adults with end-stage kidney disease requiring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m J Clin Nutr. 2014 Feb;99(2):408-22.
doi: 10.3945/ajcn.113.062802
通過進行系統性的回顧和薈萃分析,作者發現,攝入L-肉鹼補充劑的終末期腎病患者需要維持血液透析。
韓雅玲
著名的心血管病專家,1978年本科畢業於哈爾濱醫科大學,1994年獲第二軍醫大學博士學位。現任解放軍瀋陽軍區總醫院全軍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兼心內科主任,中華心血管病學會候任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會長及血栓防治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從事心血管內科專業的臨床、科研及教學工作26年,經過不斷潛心鑽研和刻苦磨礪,在冠心病介入診斷與治療,尤其在急診介入技術救治危重急性心肌梗死、老年高危複雜冠脈病變、左冠脈主幹病變及慢性完全閉塞冠脈病變介入治療等方面具有豐富經驗和嫻熟技術。11年來共主持完成和指導各種心血管病介入診斷治療2萬餘台次,總成功率達到99%以上。主持撰寫和修訂了多部中國臨床指南和共識,主要論著發表於JAMA、JACC等高水平醫學雜誌。以第一完成人於2008年和2013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共2項,軍隊或省部級一等獎5項。
部分主要研究成果:
1、Han Y,Chen J,Qiu M,et al. Predicting long-term ischemic events using routine clinical parameter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The OPT-CAD risk score. Cardiovasc Ther. 2018 Oct;36(5):e12441.
doi:10.1111/1755-5922.12441
在預測冠心病患者長期缺血事件方面,基於10個基線臨床變數的風險評分優於GRACE風險評分,然而,OPT-CAD評分對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療管理的指導價值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2、Han Y, Xu B, Fu G, et al. A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the NeoVas Sirolimus-Eluting Bioresorbable Scaffold and Metallic Everolimus-Eluting Stents. JACC Cardiovasc Interv. 2018 Feb 12;11(3):260-272.
doi:10.1016/j.jcin.2017.09.037
文章中,作者評估了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與金屬藥物洗脫支架之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Han Y, Li Y, Stone GW. et al. Varying Responses to Antithrombotic Treatment by Race/Ethnicity--Reply. JAMA. 2015 Aug 11;314(6):625.
doi:10.1001/jama.2015.7384.
研究者發現,不同種族人群對抗血栓療法的反應或許並不相同。
4、Han Y, Guo J, Zheng Y, et al. Bivalirudin vs heparin with or without tirofiban during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the BRIGHT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2015 Apr 7;313(13):1336-46.
doi:10.1001/jama.2015.2323.
在接受直接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相比單獨使用肝素、肝素 替羅非班而言,使用比伐盧定在PCI術後三小時輸注能明顯減少不良臨床事件的發生。
李蘭娟
著名傳染病學專家,1973年畢業於浙江醫科大學,浙江大學醫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重點學科帶頭人。從事傳染病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40餘年,擅長各類肝炎、感染性疾病、新發突發傳染病診治,尤其是肝衰竭、病毒性肝炎、肝病微生態研究。作為我國人工肝開拓者,創建獨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統治療重型肝炎獲重大突破。首次提出感染微生態學理論,從微生態角度來審視感染的發生、發展和結局,為感染防治提供了嶄新的思路,還從基因的角度首次揭示腸道菌群與肝硬化的秘密。發表論文400餘篇,其中在Nature、Lancet、NEJM等SCI收錄雜誌發表200餘篇,主編著作33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1項,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6項。
部分主要研究成果:
1、Wu J, Zhou Y, Fu X, et al. The burden of chronic hepatitis C in China from 2004 to 2050: an individual-based modeling study. Hepatology. 2018 Dec 18.
doi:10.1002/hep.30476
作者基於個體的建模研究分析了2004-2050年間中國的慢性丙肝負擔,如果要避免未來丙肝相關疾病負擔的增加,中國需要啟動新型DAA治療(直接作用的抗病毒藥物療法),並迅速增加接受治療患者的數量。
2、Xu K, Wang S, Wu J, et al. Performance of Biochip system in detecting drug resistant and 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using sputum collected from multiple clinical settings in Zhejiang,China. Sci Rep. 2018 Jul 12;8(1):10587.
作者通過對收集自浙江省多家臨床機構的痰標本進行研究,闡明了生物晶元系統在檢測結核分枝桿菌耐藥性及耐多葯結核病上的效果和性能。
3、Qin N, Yang F, Li A, et al. Alterations of the human gut microbiome in liver cirrhosis. Nature. 2014 Sep 4;513(7516):59-64.
doi:10.1038/nature13568.
作者發現,肝硬化患者機體的腸道微生物菌群或會發生改變。
4、Chen Y, Liang W, Yang S, et al. Human infections with the emerging avian influenza A H7N9 virus from wet market poultry:clinical analysis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viral genome. Lancet. 2013 Jun 1;381(9881):1916-25.
doi:10.1016/S0140-6736(13)60903-4.
文章中,作者報告了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患者的臨床和微生物特徵,並將其與浙江省市場家禽的人類病毒基因組的特徵進行了比較。
5、Yang S,Wu J,Ding C,et al. Epidemiological features of and changes in incidenc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n China in the first decade after the SARS outbreak:an observational trend study. Lancet Infect Dis. 2017 Jul;17(7):716-725.
doi:10.1016/S1473-3099(17)30227-X
文章中,作者評估了2004-2013年間中國45種應報傳染病的具體發病率和死亡率趨勢,並調查當前防控策略的總體有效性。
劉志紅
著名腎臟病學家,現任浙江大學醫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腎臟疾病發病機制及其早期診斷;基於組學的腎臟疾病標誌物,創新藥物和診療設備的轉化,大規模多中心RCT的循證醫學,移植免疫及免疫抑製劑的機制,組合式體外生命支持系統建立等方面的研究。作為首席科學家承擔國家「973」課題。先後承擔完成國家「863」課題、科技部「重大新葯創製」科技重大專項、國家「精準醫學」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國際政府間科技創新合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合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全軍醫學科技十二·五重大項目、江蘇省重點研發計劃、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多項高水平的科研課題。
部分主要研究成果:
1、Han R, Hu S, Qin W, et al. Upregulated long noncoding RNA LOC105375913 induces 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 in 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 Sci Rep. 2019 Jan 24;9(1):716.
2、Wen J, Wang W, Xu F, et al. Clinicopathological analysis of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with monoclonal IgG deposits in 5 renal allografts. BMC Nephrol. 2018 Jul 11;19(1):173.
單克隆IgG沉積的增生性腎小球腎炎(PGNMID)常發生於腎臟移植後,作者發現,利妥昔單抗和硼替佐米有助於降低一部分患者的蛋白尿和血清肌酸酐的水平,後期還需要更大規模的研究來確定腎臟移植過程中PGNMID的最佳治療策略。
3、Wei-Bo Le, Jing-Song Shi, Tao Zhang,et al. HLA-DRB1*15:01 and HLA-DRB3*02:02 in PLA2R-Related Membranous Nephropathy,JASN May 2017, 28 (5) 1642-1650,
doi:10.1681/ASN.2016060644
作者發現,HLA-DRB1*15:01和HLA-DRB3*02:0等位基因在中國人群中獨立且與PLA2R相關的膜性腎病直接相關。
4、Liu Z, Zhang H, Liu Z, et al. Multitarget therapy for induction treatment of lupus nephritis: a randomized trial. Ann Intern Med. 2015 Jan 6;162(1):18-26.
doi: 10.7326/M14-1030.
作者發現,與靜脈注射環磷醯胺作為狼瘡性腎炎的誘導性療法相比,多靶點療法或許具有更好的療效。
喬傑
著名生殖醫學專家,1987年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同年進入北醫三院,從事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至今,1996年獲得博士學位;現任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婦產科主任、生殖醫學中心主任。作為科技部「生殖與發育重大專項」首席科學家、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生殖細胞發育」首席專家,喬傑一直從事婦產科及生殖健康相關的臨床與基礎研究工作,從遺傳學、表觀遺傳學角度對人類早期胚胎髮育機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將基礎研究成果成功應用於臨床上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揭示疑難不孕症發病機制,優化輔助生殖技術方法,提高疑難不孕患者治療成功率。研究成果連續入選2014、2015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在Lancet、Cell、Nature和PNAS等期刊發表SCI文章156篇,以第一完成人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一等獎3項。
部分主要研究成果:
1、Hu KL, Chang HM, Zhao HC, et al. Potential roles for the kisspeptin/kisspeptin receptor system in implantation and placentation. Hum Reprod Update. 2019 Jan 11.
doi: 10.1093/humupd/dmy046
作者在文章中揭示了親吻素(kisspeptin)及親吻素受體系統在胚胎植入和胎盤中扮演的潛在作用。
2、Qu Y, Wang Y, Qiao J. PHF1 is required for chromosome alignment and asymmetric division during mouse meiotic oocyte maturation. Cell Cycle. 2018;17(21-22):2447-2459.
研究者發現,在小鼠減數分裂卵母細胞成熟過程中,染色體排列和不對稱分裂需要PHF1(PHD指蛋白1)。
3、Wang M, Liu X, Chang G, et al.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Analysis Reveals Sequential Cell Fate Transition during Human Spermatogenesis.Cell Stem Cell. 2018 Oct 4;23(4):599-614.e4.
doi:10.1016/j.stem.2018.08.007
單細胞RNA測序分析揭示了人類精子形成過程中細胞命運的順序轉變
4、Li L, Guo F, Gao Y, et al. Single-cell multi-omics sequencing of human early embryos.Nat Cell Biol. 2018 Oct;20(10):1227.
作者成功實現對人類早期胚胎的單細胞多組測序。
5、Qiao J, Li R. Fertility preservation: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Lancet. 2014 Oct 4;384(9950):1246-7.
doi:10.1016/S0140-6736(14)61749-9.
作者在文章中對如何保存生育能力以及該領域未來的挑戰與機遇進行深度分析。
6、Zhong S, Zhang S, Fan X, et al. A single-cell RNA-seq survey of the developmental landscape of the human prefrontal cortex. Nature. 2018 Mar 22;555(7697):524-528.
doi: 10.1038/nature25980
作者利用利用單細胞RNA測序對人類前額皮質的發育藍圖進行分析調查。
7、Guo H, Zhu P, Yan L, et al. The DNA methylation landscape of human early embryos. Nature. 2014 Jul 31;511(7511):606-10.
doi:10.1038/nature13544
作者在文章中深入分析了人類早期胚胎甲基化組(methylome)的關鍵特徵,同時還闡明了與其功能相關的基因表達調控和轉座因子的抑制作用。
8、Yan L, Huang L, Xu L, et al. Live births after simultaneous avoidance of monogenic diseases and chromosome abnormality by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with linkage analyse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5 Dec 29;112(52):15964-9.
通過新一代測序和連鎖分析技術研究來避免單基因疾病和染色體異常後的活產。
沈倍奮
1965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生物系生物物理專業,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解放軍分子免疫學重點實驗室主任。多年來從事生物化學和免疫學方面的工作 , 特別在單克隆抗體的研製和應用上有很深的造詣。八十年代以來開展了一系列人白細胞分化抗原的結構與功能研究、細胞因子及其受體、免疫細胞信號轉導等研究。近年來致力於基因工程抗體、免疫調節和干預等領域研究;組建了國家「863」抗體工程研發基地,建立了「抗體人源化」、「基於抗原-抗體相互作用結構信息設計抗體類分子」等創新抗體研發技術,多個創新抗體藥物進入臨床研究,極大推動了我國抗體產業的快速發展。
部分主要研究成果:
1、Wang Z, Sun D, Chen G, et al. Tim-3 inhibits macrophage control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by inhibiting Nrf2. Sci Rep. 2017 Feb 16;7:42095.
doi:10.1038/srep42095.
通過調節Tim-3通路(T細胞免疫球蛋白粘液素3),作者發現,操控巨噬細胞的功能或許能作為治療諸如李斯特菌感染等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手段。
2、Liu Y, Feng J, Lu Q, et al. MAE4,an eLtaS monoclonal antibody, blocks Staphylococcus aureus virulence. Sci Rep. 2015 Nov 24;5:17215.
doi:10.1038/srep17215.
eLtaS(金黃色葡萄球菌的一種分泌蛋白)單克隆抗體—MAE4或能阻斷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毒力。
3、Wang R, Xiao H, Guo R, et al. The role of C5a in acute lung injury induced by highly pathogenic viral infections. Emerg Microbes Infect. 2015 May;4(5):e28.
doi:10.1038/emi.2015.28
作者闡明了C5a在高致病性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肺損傷中的作用
王紅陽
著名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家,腫瘤學家。現任國家肝癌科學中心主任,上海交通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上海市腫瘤研究所癌基因及其相關基因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第二軍醫大學國際合作生物信號轉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東方肝膽外科研究所副所長,國家「863」計劃和現代化醫學技術領域專家。長期從事腫瘤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對腫瘤的信號網路調控、肝癌新分子標誌物鑒定及應用等有重要建樹。在國際有影響的主流期刊發表論文200餘篇;近五年申報發明專利28項,已獲授權12項(國際專利2項),主持研發的Glypican-3肝癌檢測診斷試劑盒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頒發的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是我國第一個以具有完全自主產權的單克隆抗體為基礎研發獲批的試劑盒)。
部分主要研究成果:
1、Xu A, Wang B, Fu J, et al. Diet-induced hepatic steatosis activates Ras to promote hepatocarcinogenesis via CPT1α. Cancer Lett. 2019 Feb 1;442:40-52.
doi: 10.1016/j.canlet.2018.10.024.
作者發現,飲食誘導的肝性脂肪變性或能通過CPT1α(肉鹼棕櫚醯基轉移酶1A)來激活Ras從而促進肝癌的發生。
2、Liu J, Jiang J, Mo J, et al. Global DNA 5-Hydroxymethylcytosine and 5-Formylcytosine Contents Are Decreased in the Early Stag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epatology. 2019 Jan;69(1):196-208.
doi:10.1002/hep.30146
作者通過研究發現,在肝細胞癌早期階段,患者機體中的總體DNA 5-羥甲基胞嘧啶和5-胞嘧啶甲醯水平會發生下降。
3、Fang T, Lv H, Lv G, et al. Tumor-derived exosomal miR-1247-3p induces 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 activation to foster lung metastasis of liver cancer. Nat Commun. 2018 Jan 15;9(1):191.
作者通過研究表明,腫瘤細胞和成纖維細胞之間的細胞串擾是由腫瘤來源的外泌體所介導的,這些外泌體能夠控制肝癌的肺部轉移,這就為後期開發預防和治療癌症轉移的新型療法提供了潛在靶點。
4、Luo P, Yin P, Hua R, et al. A Large-scale,multicenter serum metabolite biomarker identification study for the early detec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epatology. 2017 Sep 28.
doi:10.1002/hep.29561
作者進行了一項大規模、多中心的研究,鑒別出了能夠早期檢測肝細胞癌的血清代謝生物標誌物。
夏照帆
著名燒傷外科學專家。1988年畢業於第二軍醫大學獲醫學博士學位。現任第二軍醫大學上海長海醫院燒傷外科主任、全軍燒傷研究所所長、中華醫學會燒傷外科學分會前任主任委員。長期致力於燒傷疾病的臨床診療、教學和基礎研究工作。20世紀80年代首次證明燒傷休克細胞能量代謝障礙假說;率先發現皮膚成纖維細胞釋放IL-6在燒傷後全身炎症反應中的重要作用;最早提出燒傷休克延遲復甦造成重要臟器損傷的三條病理途徑;構建真皮替代模式突破傳統植皮手術瓶頸,減少了供皮區損害,提高了瘢痕性關節功能不全恢復率;建立肺損傷系統控制技術,燒傷複合肺損傷的救治成功率領先國際。先後主持國際合作重大課題、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等20餘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8項。
部分主要研究成果:
1、Zheng Y, Zheng S, Fan X, et al. Amniotic Epithelial Cells Accelerate Diabetic Wound Healing by Modulating Inflammation and Promoting Neovascularization. Stem Cells Int. 2018 Aug 19;2018:1082076.
doi:10.1155/2018/1082076
作者通過研究發現,羊膜上皮細胞能通過調節炎症反應和促進心血管生成,來加速糖尿病傷口癒合。
2、Cui P, Xin H, Yao Y, et al. Human amnion-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lleviate lung injury induced by white smoke inhalation in rats. Stem Cell Res Ther. 2018 Apr 12;9(1):101.
作者發現,人羊膜源性間充質幹細胞能減輕大鼠因吸入白煙所誘發的肺部損傷。
3、Wu G, Xiao Y, Wang C, et al. Risk Factors for Acute Kidney Injury in Patients With Burn Injury: A Meta-Analysis and Systematic Review. J Burn Care Res. 2017 Sep/Oct;38(5):271-282.
作者通過進行薈萃分析和系統性回顧,闡明了燒傷患者急性腎臟損傷的風險因素,該研究有望幫助臨床醫生制定行之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性策略,並提供適當且及時的初始療法。
4、Wu G, Sun Y, Wang K,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vated soluble CD74 and severity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ALI/ARDS. Sci Rep. 2016 Jul 22;6:30067.
doi: 10.1038/srep30067.
研究者通過研究發現,血清中較高水平的sCD74或能反映肺部損傷的嚴重性,同時研究者也能用該指標來確定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患者的預後狀況。
(註:部分人物簡介摘自中國工程院官網和百度百科)
最後,祝所有女性醫務工作者節日快樂!
※價值為馬,數據為鞭,打造互聯網醫學第一專業平台
※Stem Cell Reports:尼古丁會影響胚胎的健康發育
TAG:生物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