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阿嬌」不嬌

「阿嬌」不嬌

「行業內很多人都管21飛機叫『阿嬌』。但是,說實在的,我沒辦法叫她阿嬌。」飛機結構工程師孟黎清穿著一身深藍色工服,挺直背站在媒體記者們面前。

ARJ21,國產民用客機。

——念快一些,ARJ就成了人們口中戲謔的「阿嬌」。

時間往前倒騰12年,ARJ21尚未問世。孟黎清也還是大學裡的學者,和飛機完全搭不上邊的那種。

彼時,兩者唯一的共同點,或許是都活在質疑的眼光中:

我們國家真的能造出民航大飛機嗎?

一個非民航背景的門外漢,能懂飛機嗎?

孟黎清/受訪者供圖/李芳攝(中國攝影家協會)

互相成全

大多數人無法理解孟黎清的決定。

一個生活優渥的大學老師,或者說,一個已經成為教研室主任的人生贏家,在可以依靠過去的知識積累坐享其成的時候,為什麼要放棄這份工作?

孟黎清把自己2007年做的決定稱為「人生的回零」。

這一年,她放棄了大學老師的身份,進入此前完全陌生的民航領域,成為川航一名基礎員工。同時,她繼續攻讀固體力學博士,研究自己關於「飛機複合材料結構衝擊損傷」的課題。

談起當初的決定,哪怕外人再三替她可惜「你本可以……」,孟黎清也絲毫沒有感知到那種失落感,話語里全是淡然。

「沒有那麼多想法。我過去一直講力學方面的知識,但是我沒實踐過,這是我的短板。我想看看實踐領域到底是怎麼操作的。」

孟黎清的短板是缺乏實踐,而我國航空領域的短板是:國內航空公司的飛機基本上依賴進口,市場長期被壟斷。

孟黎清做下重要人生決定的同一年(2007年),國務院批准大型飛機研製重大科技專項正式立項。

她在工作實踐中漸漸補齊了自己的短板,但在民航領域越做越深以後,她忍不住想做更多。

「國外的民用客機越做越好,它的維修會越來越傻瓜化。維修人員只是在聽廠家的指令,但這個故障為什麼要這麼排?其實你已經不太懂了,整個維修能力是在逐步減弱。我們必須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能力。」

2011年,在聽說ARJ21國產民機項目以後,孟黎清毫不猶豫來了成都航空。

ARJ21和孟黎清,兩者既是互相成全,也是漫漫長路中摸爬滾打的互相支扶。

質疑

作為首批交付ARJ21飛機的監造組組長,孟黎清從成都前往上海,在ARJ21製造商——中國商飛的監造線上開始了長達4年多的工作。

整個監造組26人,孟黎清是其中年齡最大的,也是唯一的一位女性。

「民航這個圈子,行業壁壘很高,絕大多數人是民航院校培養出來的。我一個外行跳到這個圈子裡來,當時我遭受的最大的質疑就是:沒有民航背景,大家都認為我不懂飛機。」

與孟黎清同樣備受質疑的,還有國產民機ARJ21。

「從生產線上下線到首飛,21很坎坷的。國外成熟的飛機生產線,從飛機下線到飛機首飛,時間應該在一年到兩年之間。但21花的時間比較長。」孟黎清管ARJ叫「21」(兩幺),像是母親叫孩子的乳名。

雖然孟黎清認為ARJ21經歷很坎坷,但她從不擔心「兩幺」的未來發展。

「我們在首飛之前會對各個系統進行測試,從空調這樣的單個系統到整機測試,再到地面滑行……你之前的每一步都決定你的下一步是可靠的,因為每一步都是腳踏實地走過來的。」

2018年珠海航展開幕,中國商飛ARJ21進行飛行表演。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截至3月7日,中國商飛方面表示,目前已有24家客戶下單528架ARJ21飛機。

腳踏實地走過來的路,最終所有人都能看到。

一如曾經深入研究的力學專業給孟黎清奠定下的基礎。「現在工作上很少會用到力學方面的東西,但那個東西已經沉澱在內部了,它實際上還是影響著你的。」

有第三方的專業視角,孟黎清對外人的質疑也毫不在意,「既然你說我不懂飛機,那我就要用我的眼睛去看,到底飛機是什麼?」

孟黎清從自己獨特視角提出的優化設計,大部分都被採用到ARJ21上。

在監造線上的四年,共有4組26名人員進行輪換,身為組長的她是唯一沒有參與輪換的一位,她逐漸成為無人能替代的存在。「因為我的工作內容別人很難接替,沒人來接替我,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這麼一個狀態。」

從首飛到商業化規模運行

「X時X分,飛機開始劃跑。」

「X時X分,地面溫度是XX℃。」

「X時X分,風力是X級。」

「X時X分,飛機到了XX區域。」

孟黎清能清楚地聽到地空人員的對話,可除了雷達屏幕上的小點,她早已經看不到試飛的ARJ21了。她無事可做,把地空人員每一句對話都寫在筆記本上,至今仍然保留著。

這是2015年6月的某一天,是孟黎清在監造線上呆了四年才迎來的一天。她監造生產的ARJ21飛機首飛成功。

聽起來很恢弘的場面,就連「存在戲劇團」也嘗試著排演相關話劇《逆風》,但孟黎清看到他們排演的視頻,直道:「這是用浪漫主義情懷把它藝術化了。實際上,我們做技術探討和溝通的時候,可能都是灰塵撲臉,剛好熬了夜,頭髮什麼的都亂七八糟。」

提起過去和ARJ21的相處,孟黎清仍然有些興奮。自從中國商飛先後向成都航空交付11架ARJ21以後,她已經有段時間沒看到她的「兩幺」(21)了。

ARJ21試運營結束以後,孟黎清不再執行航後值班任務,她的工作重心逐漸轉移到了它的結構優化上,不再頻頻去往一線。

在孟黎清眼裡,哪怕是同一個型號的ARJ21,每一架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特點。

她最嚮往的是,希望有一天國產民機能夠像波音747那樣,因為客戶的不同需求對飛機架構進行調整。

「只有飛機的市場適應性好,才能獲得航空公司的青睞,商業化成功。」

截至3月4日,成都航空使用的ARJ21飛機自2016年首航以來,已安全載客近30萬人次、執行航班3564次,飛行時長達到9609小時。ARJ21已實現商業化的規模運營。

「阿嬌」不嬌

雖然行業里大多數人都管ARJ21叫「阿嬌」,但孟黎清一直堅持叫它「兩幺」(21)。「我覺得還是應該嚴肅一些,不要在『阿嬌』上太做文章。」

孟黎清的觀點一向如此,比如她自己,是行業內少有的女性結構工程師。

所以,她每每被提及時,除了「飛機結構工程師」外,往往還會被安上一個「女」字——這是一位女工程師。

「最早期的時候,會有一種本能的反感,但是後來我接納了。我覺得現在沒必要迴避,因為這本身就是客觀事實。但從我的心裡來說,我不希望特地去區分女性。」孟黎清很坦然地說道。

你知道的,「阿嬌」從來不嬌。

紅星新聞實習記者丨楊佩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星新聞 的精彩文章:

身份信息被冒用開公司,要撤銷「假法人」為何這麼難?
兩會手記:兩會記者是如何準備提問的?

TAG:紅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