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八節致敬歷史中的「她」:餓極了如何吃皮鞋?抗戰女戰士告訴你

三八節致敬歷史中的「她」:餓極了如何吃皮鞋?抗戰女戰士告訴你

巾幗不讓鬚眉,並非花木蘭從軍中才有的傳奇故事,而是實實在在的有這樣的人和事。三八節徵文中,飛春讀傳就來說一個傳奇女兵的故事。

她,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批受訓的女空降兵、女特種兵、女抗戰老兵——李敏。

(李敏,1924-2018)

7歲的她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7歲的東北朝鮮族姑娘李敏,已經在街頭開始宣傳抗日救國了。

她個頭不高,到村裡募捐時,別人以為她是個跟班的孩子,誰知她邁前一步,朝大人們一鞠躬,扯一扯藍色衣襟,小頭一仰,就開始了演講:

「各位爺爺、奶奶、大爺、大娘、叔叔、大嬸、阿姨,抗日軍在前方不怕流血犧牲,英勇抗戰打日寇,我們同為中國人,漢朝民族手聯手、心連心,同心支援抗日軍,軍民合力同戰鬥,打敗日本侵略軍……」

先用朝鮮語說一遍,再用漢語講一遍,然後開始聲情並茂演唱抗日歌曲。

村民被這個小姑娘的志氣折服,回家端出一盆盆的糧食、乾菜,有錢捐錢,有物捐物。

天黑後,這些錢物被送往前方抗日部隊,孩子們又繼續到別的村去募捐。

這就是抗戰中的中國少年——不,她還是個兒童,雖然她當時已是黑龍江集賢縣安邦河區的抗日救國兒童團團長。

母親走得早,父親、哥哥都參加抗日,這樣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李敏,無形中受到熏陶影響,小小年紀就知道了抗日救國。

(抗日街頭劇表演)

12歲的她

真正使她走向抗日部隊的,是1936年的那次失散。

那年冬,她12歲,宣傳隊被日軍衝散。

孤獨無助時,她遇到了北滿省委地下交通員李升,懇請他帶她去部隊。

然而,當她跟他奔波了三天兩夜,來到東北人民革命軍第6軍的後方密營時,卻險遭被拒。「太小了,不適合留在部隊」。

李升說,這小姑娘人小志氣不小,抗戰決心一點不比大人差。又把路上李敏所說的經歷給領導講了一遍。

就這樣,12歲的李敏勉強留在部隊,當了一個協助司務長做飯的「伙頭兵」。

(晚年的李敏)

13歲的她

13歲那年,七七事變爆發。岡村寧次率第二師團到東北鎮壓抗日武裝,李敏所在的部隊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難。但她從不屈服。

一次,她所在的被服廠和後方醫院被日軍包圍,血戰中,戰友幾乎全部陣亡,戰友犧牲前,把她推到一個雪坑裡藏起來,這才讓她逃過一劫。

夜半,她想爬起來,卻發現褲子凍上了冰,兩腿幾乎不能打彎。

為不使自己凍死在雪地,她竭盡全力地跑,渴了抓一把雪,餓了啃樺樹皮、撿死老鼠烤烤吃。最後終於找到抗聯大部隊駐地。

(靰鞡鞋)

15歲的她

14歲那年,父親所在的部隊遭日軍包圍,壯烈犧牲在七星河畔。

15歲,日軍又來大舉進攻,她所在的部隊不得不撤到松花江畔的七星峰上。敵軍三面包圍,封山打援,她和戰友靠天險英勇射擊,數次打退敵人。

一無糧食二無援軍,被困3天後,李敏和戰友到了極端困難的境地。見有人作戰意志動搖,她說:「我是沒有父母的孩子,我沒有家,我就是死,也要死在戰場上!」

沒有糧食,他們就地取材,野菜、野草、樹皮、草根,甚至死老鼠、小老鴰都吃過。

東北有三寶:人蔘、貂皮和烏拉草。關鍵時刻,腳上的靰鞡(烏拉)鞋和鞋底保暖的烏拉草,也可以拿來救命。

靰鞡鞋是一種由風乾的純牛皮製成的皮鞋,此時,他們撿來樹枝煮雪水,鞋子洗凈放進鍋里,泡煮一晚上,煮軟變爛後,就可以把皮鞋切成小塊,當「肉」吃了。

那味道「很臭,但是裡面有蛋白質,餓極了也只能吃。」多年後老兵李敏說。

(在蘇聯受訓時的李敏)

17歲的她

1939年,李敏所在的部隊轉入蘇聯境內改編,參加整訓,學習各種武器的使用,以及滑雪、救護、武裝泅渡和跳傘、拍照等特種兵技能。

1941年,她和戰友們還在這裡參加了跳傘訓練,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批受訓的女空降兵、女特種兵。

3000米的高空中,李敏一個17歲的女生,克服恐高症,一次次鼓起勇氣跳下機艙,流鼻血了自己悄悄擦凈,繼續訓練。

很難想像,同期訓練的男生都克服不了的恐高,她一個女生是如何挑戰自己的。

鏗鏘玫瑰,生死淬鍊,這是一種十幾年與敵人戰鬥磨礪出來的堅韌,對她來說已經深入骨髓,成為生命的基因。

晚年李敏

21歲的她

1945年8月,她隨部隊和蘇聯紅軍大反攻,打退了盤踞東北十幾年的日本鬼子。

李敏個人的歷史,就是一部艱苦卓越的抗戰史。

解放後,她從事統戰工作,曾任黑龍江政協副主席,後半生一直從事愛國宣傳教育,多次回到當年和戰友戰鬥過的地方告慰英靈。

「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抗日戰爭似乎已經很遙遠了,可它在我的記憶里卻永遠是清晰深刻的。」

晚年李敏尋訪遺址

76歲的她

2000年的一次,她參觀五大連池朝陽山抗聯密營遺址時,不時在一個露營坑裡尋找著什麼。

大家不解,問她找什麼。76歲的老人說,這個露營地,是1940年他們部隊轉移前的最後一個地點,「抗聯兵站是有紀律的,炊事用具和生活用品使用後,轉移時必須放到一個固定的地點,等下批兄弟部隊使用。」

她們轉移後,這些東西被埋在地下,如今60年過去了,老兵想看看那些東西是否還在。

只見她反覆摸索查看,最後終於在一個石縫下面,掏出了一把剪刀和一口破鐵鍋。老人喜不自禁,抱在懷中如稀世珍寶,喜極而泣:「找到了!沒想到真的找到了……」

95歲的她

李老晚年最大願望之一,就是建議把「8年抗戰」改為「14年抗戰」,最後得到了國家支持。

2018年7月21日,老人因心臟病去世,享年95歲。

她的一生,用「堅強」二字已經不足以表達我們的崇敬……

==============

文獻參考:

崔艷波等《抗日烽火中的巾幗英雄》(《時代先鋒》2018年第5期)

《法制晚報》2015年4月28日A10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飛春讀傳 的精彩文章:

抗日將領龐炳勛投敵後,家人一句話讓他無地自容
侵華戰爭中的日軍為何特別兇殘無人性?岡村寧次告訴你

TAG:飛春讀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