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那麼好,還要醫院幹嘛?看完你就明白了
瀕湖山人
您的私人健康顧問
時常有人會質疑:艾灸那麼好,還要醫院幹嘛?大家先看下面的故事和講解,再仔細想想,艾灸與醫院有什麼本質區別!做養生的目的是什麼?醫院做什麼?
根據典記,魏文王曾求教於名醫扁鵲:「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誰是醫術最好的呢?」扁鵲:「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個。」 魏王不解地說:「請你介紹的詳細些。」
扁鵲解釋說:「大哥治病,是在病情發作之前,那時候病人自己還不覺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藥剷除了病根,使他的醫術難以被人認可,所以沒有名氣,只是在我們家中被推崇備至。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時,癥狀尚不十分明顯,病人也沒有覺得痛苦,二哥就能藥到病除,使鄉里人都認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靈。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嚴重之時,病人痛苦萬分,病人家屬心急如焚。此時,他們看到我在經脈上穿刺,用針放血,或在患處敷以毒藥以毒攻毒,或動大手術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緩解或很快治癒,所以我名聞天下」魏王大悟。
事後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大多數人只著眼這當下,很少考慮或者根本不考慮當下對未來的影響。就像我們寧願傾家蕩產也要治癌症,而不願花更少的錢做養生一樣的道理。
醫院是以治病為主,只有在癥狀爆發出來之後,才會採取治療方案,為患者醫治疾病手術切除、化療等等;艾灸養生是以防病為主,直指病灶,防患於未然,以治「未病」為宗旨,是指導人們讓身體自己祛病。
艾灸乃中國最古老的醫術之一,是一種純天然綠色療法,它是以艾絨為主要原料,藉助藥物溫熱的刺激,通過經絡的傳導,來進行扶正劫邪,平衡陰陽,防治疾病,康復保健。很多醫書記載,例如《扁鵲心法》指出:「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餘年壽矣」,民間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的諺語。
1、人體重要的穴位——大椎
大椎穴屬督脈,在第7頸椎與第1胸椎之間,是督脈、手足三陽經之會,此穴有解表、疏風、散寒,溫陽、通陽、清心、寧神、健腦、消除疲勞、增強體質、強壯全身的作用。
大椎穴的主治疾病為:幼兒體質虛弱、哮喘、頸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
現代研究發現艾灸大椎穴,可改善幼兒體質虛弱、發熱咳嗽,於老年人項背畏寒,用腦過度引起的疲勞、頭脹、頭暈,伏案或低頭過度不適、頸椎病,血管緊張性頭痛等。
大椎穴有明顯的退熱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氣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還可用於肺氣腫、哮喘的防治。
2、後天之本,氣足之源——足三里
足三里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足三里是人體穴位中運用最多的穴位,是脾胃作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氣虛血虛首選足三里、消化疾病首選足三里。
由於足陽明胃經屬多氣多血之經,足三里有氣血雙補的功能,常用於治療頭暈、耳鳴、失眠、癱瘓、便秘、胃痛、腹脹、腹泄、消化不良、食慾不好、胃潰瘍、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闌尾炎、急慢性腸炎等疾病。文章來自公眾號御冰台http://www.yubingtai.com/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足三里穴位能夠提高免疫力,足三里具有雙向調節作用。所以從古代起就被作為要穴來使用。
常灸足三里,勝吃老母雞。大家都知道母雞是大補人體的,可以補氣生血,補腎益精。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古代藥王孫思邈《千金方》中曾說過 「若要安,三里常不幹」 。這句話就是說,如果要想身體健康,就要常灸足三里。
艾灸方法:如果身體不錯只是保健保健,一星期灸2-3次,一次一個穴位不少於10分鐘,如果身體氣血較差者,灸的時間需要長一點。最好是按摩後再艾灸,效果甚佳。如果堅持灸足三里10日,你會感覺你精神好了,睡眠足了,吃飯香了,面色紅潤了。
3、任脈穴位——關元
關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三寸。四指併攏,置於臍下橫量,在小手指的下緣處取穴。
關元穴是小腸經的募穴,也是脾經、肝經、腎經、任脈的交會穴。位於下焦,內有腎臟、小腸、膀胱、婦胞宮、前列腺等臟腑組織,故有統治三陰經、任脈諸經疾病。具有補腎壯陽、溫通經絡、理氣和血、補虛益損,補一身之元氣等作用,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從古到今都把此穴作為保健要穴。
常常用於治療:
A、元氣虧損的病症,如:中風、脫肛、身體無力、易疲勞、怕冷;
B、男科疾病:如遺精、陽萎、早泄、性功能低下等;
C、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閉經、痛經、白帶病、子宮脫垂,功能性子宮出血、等各種婦科疾病;
D、下焦疾病,如:痢疾、脫肛、疝氣、便血小便滴瀝不盡,尿頻尿急、尿痛等。
特別是老年朋友,如果在三伏天堅持灸關元穴,尿頻尿急、前列腺問題就自己解決了,中老年人常灸關元穴可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4、一切脾胃之疾,無所不療——中脘穴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上4寸。
中脘穴為腑會穴,同時又是胃的募穴,因此對於六腑的功能均有調節作用,尤其是對於胃的各種疾病具有良效,總之以治療消化系統為主。
如胃痛、腹痛、腹脹、嘔吐、反胃、食不化、腸鳴、泄瀉、便秘、便血,現在常說的胃炎、胃潰瘍、十二脂腸球部潰瘍等一切脾胃之疾無所不療。可以按摩、艾灸療法,如有脾胃不好的朋友,趕快行動吧。
5、人體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神闕
神闕,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肚臍眼」。我們都知道,胎兒在母體的時候,是靠臍帶連接到胎盤接受母體的營養,古今以來,大家都十分注重神闕的保養,稱神闕為人體的「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
本穴能溫通元陽、復甦固脫、調和脾胃、益氣養血。對消化不良、腹泄、下痢、虛喘等有防治作用。還有提高免疫力、調節臟腑功能,延緩衰老的作用。可以按摩或艾灸,其中按摩簡單方便,艾灸效果先顯著。
6、生命之門,動力之源——命門穴
命門穴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在第十四椎下,也就是第二腰椎棘突下。因本穴在兩腎之間,也和兩側足太陽膀胱經腎俞相平。因此有生命之門之稱,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源泉所在。
命門穴的功能體現了腎陽的作用,對男子所藏生殖之精和女子胞宮的生育功用有重要影響。對各臟腑的生理活動,起著溫煦、激發和推動作用。對飲食消化、吸收與運化,以及水液代謝等都有促進作用。
因此認為是藏真火之穴。命門火衰主要表現四肢清冷、虛損腰痛、或五更泄,男子陽萎、早泄、遺精,女子月經不調、經痛、宮寒不孕等虛寒癥狀。
根據臨床實踐,命門和神闕穴組方,壯陽第一,灸命門可培補腎氣,振奮腎經,使陽氣充盛行;神闕屬任脈,為生命之根蒂,灸之可扶陽固脫。二穴相配具有溫腎壯陽,回陽固脫之效。
7、補腎首選穴位——太溪
太溪穴為足少陰原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藏精,分化陰陽,因此無論腎精虛還是腎陰陽不足,都可以有太溪穴來補養。如治療腎陰不足,陰虛火旺導致的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耳鳴、耳聾、失眠、健忘,或者腎陽虧虛出現的肢冷、下肢水腫、分別是等疾病。可以按揉、按壓、以酸痛為適,也可用艾灸。
瀕湖山人微商城鏈接
或直接進入公眾號首頁微商城購買
偷偷告訴大家,微商城會不定時推送優惠券哦,快來搶購吧~
※人生不是迷茫,微笑面對才會越走越敞亮
※艾灸這六大「補水穴」,讓你從內到外水靈靈!
TAG:瀕湖山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