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46歲張惠妹被一句話否定,才是最大的惡意

46歲張惠妹被一句話否定,才是最大的惡意

1

「男人們的觀念里,女人到世上來就是貢獻美的,這觀念女人常常不說,卻是這麼做的。」

於是許多人覺得,當一個女人無法再「貢獻美麗」,她就失去了價值。

哪怕,她是華語樂壇一代天后張惠妹。

前不久,低調許久的張惠妹被推上了熱搜。

不是因為她的熱情的嗓音或表演,而是因為她「又胖了」。

在北京衛視的跨年晚會上,張惠妹因為身材圓潤,成了無數媒體和網友調侃的對象/ 2019北京衛視跨年演唱會

隨之而來的,就是嘲諷的聲音:

「唱功依舊在線,只是身材已徹底放飛自我。」

有網友整理了跨年夜十大笑點調侃她,也有人在微博玩起了梗:

微博網友評論

她曾回應過自己變胖的原因:

過勞肥、家族肥胖症、吃激素葯、年齡增加導致新陳代謝減慢、和周杰倫一樣沒法戒掉奶茶……

愛喝奶茶,像是自我揶揄,也能大致看出她的心態。

畢竟作為歌壇天后,張惠妹並非依靠外貌成名。

出道二十三年,她風格各異的代表作,每一首都能唱到人心裡。

早在2003年,張惠妹發表新專輯《勇敢》時,就對未來有了預想,認為自己十年後會是一個「活力四射的胖子」:

「媽媽和姐姐後來都發福,我想那一定是遺傳。而且我很會吃,很容易胖。不過我那時還會很POWER,很可愛。

我四十歲時,你們會看到一個很胖,還穿著緊身衣活力性感的張惠妹。」

可惜的是,哪怕她的自信和颱風,從沒受身材影響,人們的關注點依然是「張惠妹,又胖了」。

2015年,因為發福,網路上熱傳一句「七月不減肥,八月張惠妹」;

2017年,又因同樣原因再上微博熱搜。

被指責「不自律」,一些媒體故意選取偏胖角度的照片,甚至惡意修圖嘲諷。

2015年7月11日,張惠妹烏托邦世界巡城演唱會太原站,被媒體調侃「七月不減肥,八月張惠妹」 / 視覺中國

對張惠妹所說的家族遺傳、激素藥物等原因視而不見;

也不關注46歲的她依然能在台上蹦蹦跳跳連唱16首歌的實力;

只是盯准了身材外貌,來評價一個歌手。

這才是最大的惡意。

2

「要麼美,要麼死」

是誰強加給女性的焦慮

張惠妹調侃,自己和周杰倫一樣「因為戒不掉奶茶發胖」。

可現狀是,大眾對女性外貌的寬容度,似乎要比對男性低得多。

我們熟知的許多明星,都曾因外貌遭受嘲諷。

楊紫自述被嘲「胖、丑」 / 《新聞當事人》

因《泰坦尼克號》拿下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 Kate Winslet 豐腴性感。

很少有人知道的是,童年時期,因為這種遺傳性的肥胖,她被同學叫做「陸地鯨魚」,學表演的願望被嘲笑是痴心妄想。

因為不夠纖瘦,負責校園演出選角的老師奚落她:「如果考慮扮演一個胖女孩角色,那麼你或許可以幸運地參加演出。」

進入影視圈後,她也無數次被告知:「凱特,你並不是我們需要的演員。」

Kate Winslet / 《泰坦尼克號》

明星尚且如此,普通人更不必說。

綜藝《和陌生人說話》里,有一位花了400萬整容的女孩。

她提起自己開始整容的原因:

一次意外生病後,服用激素類藥物,從80斤,變成124斤,不算胖,但自己的演出「C位不保」,喜歡的學長開始厭惡她。

在媽媽的陪同下,她去打了瘦臉針,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我就是不想平凡」 / 《和陌生人說話》

節目播出後,她每天都會受到上百條諮詢整容的私信:

失戀的女孩,錯失應聘機會的新人,遭遇另一半出軌的女性……

就像一位整過容的女孩自嘲:「要不是曾被惡意對待,誰會主動走進手術室?」

《中國青年報》發布的一份大學生調查顯示,6.81%的受訪者整過容,30.74%有過整容的想法。

也有高中生講述:全班32個人,幾乎全都割了雙眼皮,單眼皮只剩下七八個人……

每一項數據背後,其實都是被所謂「主流」裹挾的單一審美。

為了變美,「花了一堆錢,弄出一身傷」的大有人在。

數據顯示,2017年,從事醫療美容行業的10萬名「醫生」中,獲得專業資質的尚不足3萬。

此外,還有無數非法營業者,經過短期培訓,就敢在顧客臉上「動刀」。

《我是演說家》里,整容失敗,多年維權的靳魏坤分享過自己的經歷:

「原本只是想做縮胸手術,在誘惑下接受了整容;

10項17次手術,換來的是一張靠12根鋼釘勉強支撐的變形的臉。」

她也提到自己維權路上遇到的一些女孩:「因為雙鄂手術失敗,無法咀嚼,一輩子只能吃流食;

雙眼皮手術失敗,沒法正常閉眼睡覺……」

臉上的骨頭全部被截開過,靠12顆釘子固定 / 《我是演說家》

「以貌取人」的現實就擺在那裡,普通人的確很難逃避它帶來的焦慮和傷害。

但更令人痛心的是,無數人不顧一切地去迎合他人的審美,把「變美」當做消除「外貌焦慮」的唯一解藥。

愛美沒有錯,可是,被別人的目光「綁架」,才是真的得不償失。

3

比起活在別人的目光里

你更應該學會悅納自己

人人都覺得這是一個「顏值即正義」的時代。

紀錄片《Miss Representative 》(被誤解的女性)中提到:

「女孩兒們從很小的時候就被教會了『她們的外表是最重要的』這樣的信息,她們的價值觀、她們的自身價值都取決於外表。」

熒幕里的女性永遠光鮮亮麗、美艷動人。

「沒有人關心女性的智慧。他們看的永遠是我們的身體,而不是大腦。」

高中生Aiella對現下審美觀提出異議 / 《Miss Representative 》

可事實上,如果真的接受了別人來「禁錮」自己的審美,只會讓自己「手忙腳亂」。

短片《1分鐘看遍百年中國女性審美變化》中,設計師根據不同年代的潮流風向,將模特打扮成那時最新潮的樣子。

當長裙和大紅唇成為復古的標誌,豐滿的 Marilyn Monroe 已經不是少女們追逐的目標時,人們才驚覺:

審美變化的速度,快得讓人難以追趕。

社長覺得都挺好看的 /《1分鐘看遍百年中國女性審美變化》

一個普通人,很難時時刻刻緊跟潮流而改變。

比起外貌上的改變,更強大的體面,來自於一個人的內心。

主持人孟非曾遇到一個持「長得漂亮就能紅」觀點的女孩。

可他覺得,一味放大顏值這件事情,其實是抹殺了一個人在生活中的其他努力:

「那些最當紅的女主持人,她們可能很漂亮,但她們一定有美貌以外的東西。

今天這個社會,可怕就在於,有這麼多年輕的女孩,完全忽略了生活當中,對她們還應該有其他的那一點意義。」

孟非在節目中反對「顏值即正義」的現象 / 《非誠勿擾》

愛美,整容,都沒有錯,但社長想說,你更應該清晰認識到,長相,只是一個人身體的一部分。

張惠妹胖了,沒人會懷疑她在華語樂壇的地位;

楊紫常常不夠美被嘲笑,可她的演技足夠令許多人喜歡她;

吳曉辰整容無數次換來了現在的臉,然而,那期節目播出後,許多人被她清晰的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吸引……

外貌從來不是一個人唯一的閃光點。

接納和努力才能擁抱更好的自己 / TED

相比明星,其實普通人也一樣,你的價值,不僅僅來自於你的臉。

Colbie Caillat 的《Try》在YouTube上發布後,短短几天獲得上千萬點擊。

歌曲MV里,配合參演的女士們在鏡頭前擦拭掉妝容,對著鏡頭露出笑容。

Colbie Caillat 說,她想要讓女孩們試著去愛毫無修飾的自己。

每個年齡有每個年齡的魅力 /《Try》MV截圖

沒人有資格用自己的標準「綁架」其他人;

女孩們自己,也應該知道,化妝、減肥、整容,都是自由,別讓隱形的偏見成為自己的「枷鎖」。

「別人眼中的自己,再完美,也不是真實的自己。」

愛上真實的自己 / 網易雲音樂

嚴歌苓在《讀書與美麗》中寫:「漂亮和美麗是兩回事。

一雙不漂亮的眼睛,可以有靈動的眼神;一副不夠標誌的面容,可以有可愛的神態;一副不完美的身材,可以有好看的儀態和舉止。

這都在於一個靈魂的豐富和坦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者·原創版 的精彩文章:

這款效果直逼磨皮的粉底液,價格卻只有大牌的四分之一!
網紅香體糖,吃了真的會變香妃娘娘嗎?

TAG:讀者·原創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