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解開韓略村伏擊戰的謎團

解開韓略村伏擊戰的謎團

解開韓略村伏擊戰的謎團

張世東

經公號「重析抗戰史」授權轉載

長期以來,韓略村伏擊戰作為敵後戰場的一次知名伏擊戰在我國史學界和歷史愛好者中均有不小的名氣。隨著電視劇《亮劍》的播出,其中又有「李雲龍擊斃服部直臣少將」以此次伏擊戰為原型的戰鬥出現。但是遺憾的是,目前圍繞此戰的謎團極多,其中最大的謎團便是遭到伏擊的日軍究竟是支什麼樣的部隊,部隊番號以及日軍自報的損失如何?

一、「戰地觀光團」是什麼?

為了尋找被伏擊日軍的真實情況,筆者首先查閱了解放軍出版社於1994年出版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八路軍·表冊》一書中對韓略村戰鬥的記載,該書第493頁對此戰記載為「1943年10月24日,擊斃日軍華北方面軍戰地觀光團約120餘人,繳獲長短槍80餘支、輕重機槍6挺,擲彈筒3個,擊毀汽車13輛。」。然而日軍從未組建過所謂「戰地觀光團」,只有方面軍或者大本營會派遣參謀戰地巡視,而且這種巡視參謀也不會以「戰地觀光團」的名義活動。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遭到伏擊的日軍為其他則是「支那派遣軍步兵學校」兩個中隊的成員,全是中隊長以上軍官,不過日軍並沒有「支那派遣軍步兵學校」,與之類似的只有「支那派遣軍步兵教育隊」、「北支那幹部候補者隊」和「北支那下士官候補者隊」,步兵教育隊是對軍官技能進行短期培訓的臨時教育隊,學生為基層軍官;幹部候補者者隊是戰爭期間速成的軍官培訓學校,學生為通過「甲種幹部候補生考試」的士兵;下士官候補者隊則是速成的下士官培訓學校,學生為通過「乙種幹部候補生考試」的士兵。然而查閱這三所學校史料,也找不到有關此戰的情況。

圖1:韓略村之戰伏擊態勢圖

考慮到《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雖然權威,但是成書時間距離韓略村伏擊戰已過去太遠,筆者在蘭州軍區政治部編纂的《光輝的里程:革命鬥爭回憶錄》中,刊載了韓略村之戰中的親歷者,時任太岳軍區第二軍分區16團2營長聶風炎對於韓略村伏擊戰的回憶,聶風炎的回憶如下:

「……當地地下縣委向團部反映了一個可靠的情報,臨汾的鬼子軍官學校,將有一個中隊,24日經過這裡,到太岳區慰問掃蕩根據地的日寇和參觀他們執行三光政策的情況。……」

這段回憶出自韓略村之戰的指揮者之一,形成時間也距離伏擊戰的時間較近,應當是較可靠的。但是日軍在臨汾並沒有軍校,而且聶風炎的回憶中伏擊的日軍僅有一個中隊,而且聶風炎在描述戰果時提到「……剩餘的『日軍』喪失了鬥志,各自狼狽狂逃,回家報喪去了。不到一小時的戰鬥,消滅鬼子八十多人,毀掉汽車八輛,繳獲新式武器一批,還有其他許多物資等。……」

根據聶的回憶可以看出,韓略村之戰並未全殲這股日軍,仍有一股日軍逃出包圍,擊斃日軍人數和擊毀汽車數量也較前一份材料少,也沒有提到擊斃大量日軍軍官。然而這支日軍的番號依然籠罩在迷霧之中。

筆者繼續查閱更接近此戰發生時間的材料,可惜並未查到當時八路軍此戰的原始作戰詳報或戰鬥總結。不過1944年1月25日的《解放日報》刊載了題為《陳賡將軍暢談太岳反掃蕩大捷:韓略伏擊戰斃敵大佐六名,軍官百八十名》的報道。其中提到:

圖2:解放日報的報道

「岡村寧次特地從各處調集少尉以上軍官及參謀一百八十餘人,來太岳戰地觀戰。這批軍官正在觀戰之際,突遭我軍伏擊於臨屯公路之韓略村,除了三人逃脫以外,其餘均被殲滅,其中有大佐七名,只有一人逃脫,其餘均被擊斃。敵六十九師團長因此被撤職。」

這份材料也是目前筆者能找到的「日軍戰地觀光團」的最原始出處,就擊斃日軍人數而言,《解放日報》的報道比聶風炎的回憶多出去一倍還多。但考慮由於當時尚處戰時,在宣傳時有必要對戰果進行適度誇張。而且這份報道指出日軍第69師團長被撤職,然而當時第69師團長三浦忠次郎中將在1943年10月1日剛剛接任69師團長,此人在該師團長任上直到1945年8月向中國軍隊投降,並未因此戰撤職。但可以確定這股日軍應該是第69師團步兵第60旅團一部。

二、韓略村被伏擊的日軍是哪支?

1942年2月,由於太平洋戰爭的爆發,駐晉南的日軍第41師團準備抽出前往太平洋戰場,故由獨立混成第16旅團擴編為第69師團。駐臨汾、洪洞等地,該師團為治安師團,師團下不轄聯隊,只有八個步兵大隊,而且也沒有炮兵聯隊,實力在日軍各個師團中屬於較弱的部隊。

圖3:《北支派遣勝第五二二八部隊》書影 (獨立步兵第118大隊)

其中步兵第60旅團下轄四個步兵大隊,筆者在日本通過朋友購得了1979年4月,複員回國的日軍第69師團獨立步兵第118大隊戰友會編纂了該部隊的部隊史,名為:《北支派遣勝第五二二八部隊》,記錄該大隊自1942年2月成立以來至1945年8月投降的歷史。

而1943年駐紮洪洞的正是該大隊,該大隊當時隸屬於服部直臣指揮的步兵第60旅團,該書第75頁收錄一名名叫佐藤平藏的老兵回憶「……昭和十八年十月二十四日,我同在洪洞勤務中的菊地博一(該書後的戰死者名寫作菊池博一)少尉以下36人,乘坐自動車隊的十輛卡車從洪洞前往古縣鎮,途中在韓略村西方2千米處的道路上遭到敵軍伏擊,有25人戰死(自動車隊9輛卡車燒毀,戰死15人)。我和一中隊的田北曹長一起在洪洞城外的教正廣場對戰死者進行了火葬……」

關於此次戰鬥的情況另一位名叫多田正吾的日軍老兵在該書第68頁的刊載回憶如下「……轉戰中,石崎主計中尉以下二十餘人在韓略村西方戰死,此戰中阿部衛生軍曹也戰死了,如果我參加了該次作戰想必也就戰死了吧。為死去的戰友祈求冥福。」

以上兩段日軍老兵回憶是筆者目前發現的韓略村戰鬥唯一的日軍記載。

從這兩段回憶可以看出,韓略村伏擊戰中遭遇伏擊的日軍應該為駐洪洞的第69師團步兵第60旅團獨立步兵第118大隊一個小隊和某自動車部隊的十輛卡車。該股日軍大部被殲,也有少數跑得快的得以倖存。

佐藤平藏正是韓略村伏擊戰中日軍的倖存者之一,他和至少11名日軍及1輛卡車從包圍圈中逃出。(這一點和聶風炎的回憶基本對應)雖然也可能還有其他日軍部隊,但考慮到帶隊的軍官是一名主計中尉(為日軍部隊中負責後勤、會計的軍官),該股日軍極有可能是押送從洪洞向古縣日軍運輸補給和糧草的運輸部隊,一個小隊的日軍應該是護送這批補給的部隊,還有其他日軍部隊的可能性不大,也不可能是什麼「戰地觀光團」。極有可能是日軍軍官攜帶的文件上有旅團長服部直臣少將的名片或簽發的命令,導致我軍錯誤將被擊斃的日軍軍官錯認為服部直臣少將。而且根據佐藤平藏的證言,戰後日軍應該派出了部隊前往伏擊地收容屍體,日軍屍體得以在洪洞城外火葬。

圖4:日軍士兵的回憶

三、被伏擊日軍損失情況

《北支派遣勝第五二二八部隊》一書中還刊載了該大隊在華全部的237名戰死者名冊。

姓名 軍銜 戰死時間 戰死地點 出身地

石崎正雄 主計大尉 1943,10,24 山西省韓略村 北海道小樽市

菊池博一 中尉 1943,10,24 山西省韓略村 岩手縣東磐井郡

北澤巽 准尉 1943,10,24 山西省韓略村 長野縣下伊那郡

阿部藤右衛門 曹長 1943,10,24 山西省韓略村 岩手縣上閉伊郡

松本茂夫 曹長 1943,10,24 山西省韓略村 東京都下府中町

繁惣次郎 伍長 1943,10,24 山西省韓略村 岩手縣二戶市

澤館幸七 伍長 1943,10,24 山西省韓略村 岩手縣上閉伊郡

小原円治 伍長 1943,10,24 山西省韓略村 岩手縣和賀郡

工藤樵一 兵長 1943,10,24 山西省韓略村 岩手縣二戶市

金海功鳳 兵長 1943,10,24 山西省韓略村 咸鏡南道洪原郡

高橋嘉信 兵長 1943,10,24 山西省韓略村 岩手縣花捲市

中村勘次郎 兵長 1943,10,24 山西省韓略村 岩手縣久慈市

海老名一郎 兵長 1943,10,24 山西省韓略村 青森縣南郡

戶塚禎一 兵長 1943,10,24 山西省韓略村 岩手縣紫波郡

增子貞男 兵長 1943,10,24 山西省韓略村 岩手縣一關市

高島錫台 兵長 1943,10,24 山西省韓略村 咸鏡南道新興郡

沼倉留藏 兵長 1943,10,24 山西省韓略村 宮城縣石卷市

田中重吉 兵長 1943,10,24 山西省韓略村 岩手縣二戶市

松野明權 兵長 1943,10,24 山西省韓略村 咸鏡北道慶源郡

高橋末次郎 兵長 1943,10,24 山西省韓略村 岩手縣和賀郡

吉田朝治 兵長 1943,10,24 山西省韓略村 岩手縣水澤市

佐藤昌一郎 兵長 1943,10,24 山西省韓略村 岩手縣宮古市

西原正山 兵長 1943,10,24 山西省韓略村 平安南道順川郡

高橋久光 兵長 1943,10,24 山西省韓略村 岩手縣岩手郡

佐佐木盛 兵長 1943,10,24 山西省韓略村 岩手縣上閉伊郡

圖5:日軍傷亡名單

根據這份名單可以看出,被伏擊的這個日軍小隊大部分出身於岩手縣,也有四名來自朝鮮的朝鮮籍日軍,這四人雖然改了日本名字,但是從出身地依然可以判定為朝鮮人。

圖6:戰死者菊池博一少尉

而參戰日軍的損失應該為第118大隊的25人 某自動車部隊的15人,合計40人被擊斃,有9輛日軍汽車被擊毀。而被擊斃的最高軍銜的軍官應該是第118大隊本部的石崎正雄(死後追贈大尉)

結語

韓略村伏擊戰,為王近山指揮的太岳軍區第二軍分區16團的四個連,在反掃蕩作戰中,伏擊日軍第69師團獨立步兵第118大隊一部及某自動車部隊一部。幾乎全殲該股日軍,擊斃至少40名日軍,自身死傷為50人左右,考慮到對手是全副武裝的日軍作戰部隊,達成幾乎為1:1的交換比已經殊堪不易,此次伏擊戰應當是敵後戰場一次出色的伏擊戰。

至於所謂「擊斃服部直臣少將及5名大佐,上百日軍軍官」,筆者則要在此指出,服部直臣擔任步兵第60旅團長至1944年11月,後轉調獨立步兵第2旅團長,1945年8月在石家莊向中國軍隊投降,1947年病死家中。韓略村伏擊戰應該是從擊斃日軍的屍體上發現了服部直臣的名片或此人簽發的命令,導致錯誤地認為擊斃了服部直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度軍事 的精彩文章:

德國造的南琛號、南瑞號質量竟然還沒有清朝造的開濟號好?
《亮劍》中和尚遇害後,為何李雲龍就是團長的職務不要也要報仇?

TAG:深度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