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一種增長慈悲心的文化修行
在上個世紀,素食被許多人認為是佛教出家人的專用詞,似乎提起吃素食就僅僅想到是出家人在做的。如今素食文化已經變成了一種全球性的時尚標籤。儘管世界各國不同文化下的素食主義表象有所不同,但素食者的實踐基本上都體現了回歸自然、回歸健康以及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返璞歸真的文化理念。
珠海市普陀寺在弘法的同時也致力於推廣素食、弘揚素食文化。普陀寺微信公眾平台特開設香廚妙供素食欄目,向善信居士傳播各類營養素食的製作方法,利益無邊眾生。這一周,在普陀寺的心靈驛站舉辦了《素食文化公益講座》,廣大信眾及社會各界人士匯聚在心靈驛站,共赴一場探尋素食文化的心靈盛宴。本次素食文化公益講座,邀請分享的演講老師是法理學專業在讀博士劉志老師。
劉老師談到人們吃素的原因與動機時,他表示因人而異,不外乎以下幾點:「
1.基於宗教信仰而吃素。
2.出於健康考慮,了解到新鮮果蔬等素食搭配對健康的好處而吃素。
3.追求時尚,關心美容和形體,喜歡纖瘦的體型而吃素。
4.鑒於生態環保的理念,出於對動物的保護而吃素。」
不同的動機使得素食者選擇不同的素食方式。
劉老師以「做一個敬畏生命的人」為分享演講的切入點,與大家悉心分享了素食智慧與人生哲理。在分享體會時,劉老師用課件為大家展示了一組組動物之間的圖片,展示生命中的親情和愛。親情之間的愛,動物同人都是一樣豐富的,都足以令天地動容,令江河失色!
《楞嚴經》曰「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根出,非從天降,亦非人予。自妄所招,還自來受。」佛教主張不殺生,主旨在於眾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一切眾生都有生存的權利和自由,人類自己怕受傷害、畏懼死亡,眾生無不皆然。眾生的類別雖有高低不同,但眾生的生命絕沒有貴賤尊卑之分,如果人人發揚這種平等、慈悲的精神,我們的世界一定是更加和諧、和平、互敬、互愛,融洽無間。
當動物被宰殺時,恰恰就處於這樣的情緒:極端恐懼、怨恨、憤怒、痛苦,竭力掙扎求生,血液內的激素水平會分泌產生大量的毒素,這些毒素隨著血液循環充滿全身,留在肉中。這也與我們的生活常識一致:蔬菜在常溫下放幾天只是表面乾枯、失去水分而已,而肉類在常溫放一兩天就會腐敗、臭不可聞。
而從科學的角度上講,吃大量的難以消化的肉食,就需要調動身體中很多的血液用於消化,當全身的血液更多的會流向胃部,相對的其它器官比如四肢,大腦的供血就會少,人就會感到疲憊和睏乏。
素食對我們人類來說,無論是維持身體健康,或者避免因果業報,都有莫大的利益。再由個人擴大到社會國家,能令社會安寧,世界和平,可見素食的利益不可勝計。在這許許多多的利益之中,素食的最大利益,便是增長慈悲心,從心靈的凈化來減少嗔怒,達到內心的安然、祥和。吃素除了出自慈悲心之外,最重要就是敬畏生命。感恩佛陀教誨,吃素令人慈悲而幸福。
素食給素食者帶來了和善對人、遇事泰然、淡泊名利的性格特徵。素食,不僅能獲取天然純凈的均衡營養外,還能體驗到擺脫城市喧囂和慾望的愉悅感。這些都有利於素食者的長壽,也給素食者帶來了朝氣蓬勃、可親可近的精神面貌,給人以年輕化的印象。此堂素食文化公益講座,劉志老師兩個多小時的持續分享,讓大家學習到了吃素食的妙趣,對每一位來說都將受用一生。
從此隨時隨地,自勉勉人。并力勸以戒殺茹素,崇佛惜福,惜物節用,弘法利生。最後祝福大家吉祥如意,悉蒙佛力加被,無諸病苦,業障消除,早脫苦趣,慈悲幸福。
※珠海普陀寺啟建第二屆華嚴功德法會
※珠海普陀寺觀音開庫祈福法會圓滿
TAG:珠海普陀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