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幸好10年前有這樣的紀錄片,來呈現中國漢字之美!

幸好10年前有這樣的紀錄片,來呈現中國漢字之美!

如果從甲骨文算起,漢字至今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方方正正的漢字,就像一根縫合人心的魔線,使中華得以成為中華。

美國漢學家衛三畏甚至在《中國總論》中說,「一旦停用漢字,中國將不復存在」,無論哪個民族的文字,早先都經歷過象形階段,但是到現在仍然使用象形文字的,就只有漢字。只要加以學習不但可以通讀商代以來的三千多年文獻,比如商周編年史、先秦諸子百家、唐詩宋詞、明清小說等,還能解讀這些漢字漢字背後意義。

但如今對於漢字,我們日用而不自知,但幸好有人去記錄、去發掘漢字背後的傳統觀念,生活方式和文明演化,《漢字五千年》就是這樣的一部生動的紀錄片。

「我覺得我們這代人挺可悲的,我們受的教育是「夾生飯」,西化得不徹底,傳統文化又被人為割裂了,兩邊都不靠。我的女兒10歲,天天學英語;我妹妹是北師大的英語碩士,但她做翻譯的時候還時不時要來問我,中文底子還是不行啊。我覺得我欠漢字的,我們做這個片子的目的,也是為了呈現漢字的歷程,讓人們能體會到漢字之美」,紀錄片《漢字五千年》總編導劉軍衛表示。

紀錄片《漢字五千年》一共八集,其中第三集,總編導劉軍衛本來想用「城山海心」四個漢字,來描述漢字文化圈的打造。城,人們修建了一座座城池發展文明,但城擋不住漢字的傳播;山,漢字跨山去了朝鮮;海,跨海去了日本;心,漢字具有征服人心的力量。因為有些時局的因素,比如韓國的反應,最後沒用這四個字,而用了「春夏秋冬」四個字。

日本街頭的漢字

文化的版圖超越了政治版圖,結構方正的漢字,從海河流域輻射到整個 中國,並傳播到東北的朝鮮,東方的日本,南方的越南,超越中華文明漫長悠 久的歷史,沐浴著整個東亞,而形成了漢字文化圈。不過從古代到近代,日本、韓國、 越南等都用漢字。

公元 1443 年世宗大王李掏公布《訓民正音》,正式宣告韓國文字創製完畢,但在這之前漢字是古代韓國唯一流通的文字,那漢字什麼時候傳到古代代韓國?一般說來在公元 一世紀左右,漢字已經經過長白山鴨綠江,成為古代韓國的官方文字。但到了現代以來,韓國社會呼籲恢復漢字的聲音越來越高,因為廢除了漢字,造成了社會歷史文化的斷層。

2018年,韓國總統文在寅視察韓軍第5師團,背後是兩任韓國前總統李承晚和朴正熙贈予第5師團的題詞

2015年,韓國教育部宣布,自2019年起韓國小學五、六年級的品德、社會、數學、科學等課本中標註漢字。這是時隔45年後,因1970年」韓語專用政策」,從教科書上消失的漢字復活了。

那為什麼日本人發明「假名」呢?因為漢字的字數太多了,一般老百姓要學文的時候,如果只好學漢字的,那他們就學不到。可是把漢字簡體化,變成一 個「假名」,那「假名」只有五十六個字,一般老百姓也就容易學到了。

不過文化的歷史是任何人的主觀願望輕易斬斷的,儘管新文字的創作者們,作出種種努力,希望能擺脫母體強大的磁場,但無論怎麼樣變化,這些文字從外形上,很容易都能看到漢字的影子。

日本關西大學沈國威教授引用日本一位學者的話很有趣:「日本原來是一鍋豆漿,點了漢字的滷水之後變成豆腐了,你能把這滷水去掉嗎?」明治維新時期,日本人在引進、翻譯歐美理論文獻時,根據中國漢字重新組合、製造出一大批新詞。因此,一些研究中國近代發展史的學者認為,中國人現在使用的科學、人文類現代辭彙,比如革命、同志、社會主義、資本主義、解放、法律、封建、政府等,有70%屬於「日本製造」。現代中國人離開了這些日本製造的新辭彙,恐怕都無法開口說話了。

日本街頭的漢字

自1979 年的改革開放政策實施以來,中國從昔日落後的農業國成長為令世人矚目的經濟強國,漢語的全球影響力也越來越大。2007年,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在一次公開活動中曾說,「在中國崛起的態勢未明朗化之前,許多家長都埋怨子女花太多時間學習漢語,然而隨著中國的國力日益強大。家長們都逐漸意識到如果子女沒好好掌握兩種語文,或對中國的文化和國情不甚了解,將錯失很多機會」。

漢語是用途最廣、日用性最高,但卻最易受忽略的語言系統,現在連外國人都在規規矩矩學漢語了,我們更應該回到經典、重讀原典,好好學學老祖宗的的漢語,我們中國人才更像中國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赳赳中國 的精彩文章:

泉籍當代著名藝術家蔡國強將在義大利龐貝古城野蠻開炸
這些漢字的讀音又改了?其實這事兒很正常

TAG:赳赳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