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教育如何潮起海之南
■教育助推區域協調發展系列報道③
30歲,而立之年,海南迎來了自身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
2018年4月13日,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向全世界宣布,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努力成為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標杆。
這一次,世界的大門向海南打開。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的海南,再一次站在新時代的潮頭。一時間,瓊島教育人倍感振奮,深化教育改革之潮也隨之澎湃,「百萬人才進海南」、候鳥人才計劃、「兩校一園」工程、超級大學、國際教育島等先後震撼出爐……
海南教育能否奏出華彩篇章?能否讓世界聽到海南的教育聲音?讓我們聽聽代表們的期待與建議。
舉全國之力緩解人才之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是國家的重大戰略,必須舉全國之力、聚四方之才。
「總書記的定位非常准。」在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熱帶海洋學院黨委書記王長仁看來,人才是海南發展的瓶頸所在。作為全國最年輕的省份,海南體量較小、經濟基礎薄弱,「一個區域發展的快慢,歸根結底取決於人」。
30年前發生的一幕,至今讓人心潮澎湃:國務院宣布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一時間「到海南去!」「比特區還特!」的口號響徹全國,「十萬人才過海峽」的盛況成了傳奇。
2018年5月13日,海南發布「百萬人才進海南」計劃,發出包括住房補貼、自主創業、子女入學甚至醫療服務等在內的「超級紅包」,其渴望人才之急可見一斑。
從曾經的「十萬人才過海峽」到如今的「百萬人才進海南」,瓊島的每次澎湃都伴隨著大規模的人才流入。為什麼?全國人大代表、海南思坦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韓金光一一列出:重大科研攻關、重大項目落地、服務業配套及國際交往等領域的快速增長,僅依靠本地培養,遠遠不能彌補短時出現的巨大人才缺口。
怎樣才能形成人盡其才的良好環境?王長仁和韓金光幾乎給出同樣的答案:地位、平台和保障。而查閱海南省教育廳提供的資料可見,海南引才正是劍指這三個方面。
2018年11月10日,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省省長沈曉明帶領著100多家企業、事業單位,來到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展示中心主動招攬人才,邀請了北大、清華等12所知名高校負責人。沈曉明熱情向國內外人才發出邀請:「海南是一個能讓你實現夢想和抱負的地方,海南還有詩和遠方等著你。讓我們一起去海南。」
多麼相似的聲音!而這只是序曲。
被評價為海南建省以來「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經費最多、待遇最優」的人才引進工程——「好校長、好教師」引進工程,自實施3年來,以「1名好校長+5名好教師」模式向全國引進優秀校長教師300名,吸引了29個省份的3220人報名,省財政安排1.5億元用於保障。
除了「硬性引才」,海南省憑藉著全省唯一熱帶省份的優勢,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積極開展「柔性引才」:高校實施「冬季小學期」吸引名家大師來海南過冬期間授課,職業院校設立中職特聘兼職教師專項招攬能工巧匠。
來自全國的闖海者們,再次會聚海之南,一時間瓊島舟楫繁忙、人潮湧動。
辦好中小學激發內生動力
解決海南人才匱乏的根本之舉是什麼?王長仁和韓金光給出了相同的答案:辦好基礎教育。
王長仁認為,只有基礎教育打牢了,塔尖的高等教育才能直抵雲霄。「合作辦學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舉措,外來優秀學校的引入為本地學校樹立了一個標杆,讓本地辦學者在家門口就能學習先進地區的辦學經驗。」韓金光說。
正如他所言,近年來海南合作辦學的探索,可謂風生水起。
2012年,在北京師範大學與海南省人民政府的共同合作下,一個新生的合作辦學實體——北京師範大學萬寧附屬中學,在這片火熱的試驗田裡落地。3年後,這所當初不被看好的學校首次中高考綜合排名位列全省前茅,引爆全島,成為一條攪活當地一池春水的鯰魚。
在北師大萬寧附中的引領下,萬寧市中小學校比學趕幫,整體教育質量快速回升,本來要去海口和三亞的學生紛紛選擇了迴流。
合作辦學的模式在海南獲得了極大成功,尤其是在總書記「4·13」講話後,全省合作辦學步伐隨即加快。
2016年1月,海南省啟動「一市(縣)兩校一園」優質教育資源引進工程,即在「十三五」期間,每個市縣引進省外優質教育資源,至少辦好一所優質中學、一所優質小學和一所優質幼兒園。
2018年以來,湖南師大附屬定安中學、華中師大瓊中附屬中學思源實驗學校、中央民大附中陵水黎安實驗小學、北京大學附中海口學校、北京大學附小海口學校、人大附中海口實驗學校、清華大學附中文昌學校等9所優質學校正式開學,共提供優質學位約1.7萬個。
為了避免「優質基因」出現水土不服現象,海南省政府於2017年6月出台「一市(縣)兩校一園」工程實施意見,從辦學經費、人員編製、土地劃撥、稅費減免、招生計劃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截至目前,全省18個市縣已引進或正在洽談的合作辦學項目46個,其中14個市縣22所學校和幼兒園已落地辦學。
韓金光提醒說,海南並不是文化沙漠,有著深厚的文化和璀璨的文明。「如果外來和尚念不好經,一樣會遭到本地人的輕視。」他建議要有淘汰機制,學校辦不好要亮出紅牌,並有嚴格的評價和問責機制,警惕合作辦學空殼化,「不能只是引進一個牌子,要紮下根子」。
發揮獨特優勢打造開放島
去年兩會期間,沈曉明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改革開放是海南與生俱來的基因。
自創辦伊始,海南經濟特區銳意改革、開拓進取,為全國改革開放事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揮了「試驗田」作用。
「之所以成為『試驗田』,是因為海南有很多優勢。」王長仁說,例如特殊區位優勢、經濟特區的體制機制優勢以及試驗風險小的優勢。以區位優勢為例,海南是我國唯一一個熱帶省份,熱帶、海洋資源豐富。
正是基於此,王長仁所在的海南熱帶海洋學院2015年由原先的瓊州學院更名為現名,探索利用熱帶與海洋資源,尋找辦學突破口,開啟轉型特色發展之路。「原先面臨辦學困境,招不來生源。」王長仁說,現在學院有了辦學方向,全校上下對於轉型發展動力十足。
獲得轉型發展充足動力的還有海南大學。瞄準「雙一流」,海南省印發《聚全省之力辦好海南大學的工作方案》,力爭讓海南大學在2020年、2035年、2050年實現3次躍進,建成具有熱帶農業、熱帶海洋、國際旅遊等領域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和中國熱帶最美校園。2018年,海南大學獲得財政撥款11.6億元,比上年增長4.5億元。
韓金光則以體制機制優勢為例介紹說,近年來全省推進「多規合一」改革、「小政府、大社會」扁平化管理模式、燃油附加稅改革、取消12個市縣GDP考核、省與市縣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等,為外來創業者提供了廣闊空間。
在體制機制的巨大紅利下,海南正在成為「全球最開放的地方」:以「超級大學」為抓手,採用「大共享、小學院」模式,實現高等教育辦學模式的創新,服務「一帶一路」,打造留學海南新基地,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達到16個。
潮水涌動,教育與自貿區的南海故事還在繼續。
《中國教育報》2019年03月10日第1版
※中國澳門與葡萄牙結成5對姐妹學校
※職業教育開啟「高光時刻」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