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福鼎白茶是怎麼傳到國外去的?

福鼎白茶是怎麼傳到國外去的?

如果放在二十年前,或許你聽都沒聽過白茶。因為那時候白茶几乎不出福建、也幾乎不出現在國內市場。白茶是由福建福鼎於18世紀末19世紀初首創,進而傳到水吉,最後傳到政和。白毫銀針和新工藝白茶的發源地是福建省福鼎市,白牡丹的發源地是福建省建陽市水吉鎮,先有小白,後有大白,再有水仙白,這是茶客和諸多茶葉界泰斗們的普遍認可。

說起茶葉貿易,不得不提起沙埕港,早在孫中山的《治國方略》中就確定其為天然良港,沙埕港與白茶主產區———白琳通過海道直接相連,白琳出產的茶葉在白琳的後歧碼頭直通沙埕港。

福鼎白茶從什麼時候開始出口到海外?沙埕港做為特殊的港口,它外連著東海,內通過內海灣與白琳、桐山、店下等產茶重鎮相連。明末清初,沙埕港成為鄭成功抗清的重要據點,同時也是鄭成功進行海上貿易活動站之一,因而沙埕港成為軍事要地,但也設立鈔關,徵收厘金,牙稅以充地方財政,稅金來源主要依靠土特產茶、煙、明礬、紙、桐油之類的轉運。這個階段茶葉貿易在朝野文獻中是見不到記載。

同治四年(1865年)閩省稅厘局成立,下設分局一十四,分卡二十一,共三十五處……其三都、沙埕兩處則自輪船通行後所添設,原北路之茶均由此兩路出口。清末和民國時期,通過沙埕港進行海上運輸茶葉、明礬等各類物資進入繁盛時期。

從各種史料看,1926到1928年間,資本雄厚的南廣幫(南幫指閩南資本家金泰等,廣幫指廣東資本家廣泰等),在白琳設採購點,收購白毫銀針與白琳工夫,再把茶葉銷往國外。其中廣泰茶行實際上是廣東茶商與白琳茶商相結合的產物,白琳茶商詹振步與派駐白琳的廣州茶商曾鏡銀(綽號阿炮)合作,在康山村溪坪合夥開辦的一個大茶行,收購白茶,經廣州銷往國外。同期,福鼎當地也有一些有實力的茶商,如吳觀楷、蔡德教、梅筱溪、袁子卿等人直接把茶葉銷往港澳與東南亞。

從福鼎市檔案館查得白茶產量與出口最高年份的是1941年(備註里說,華僑在福州收購白茶運往南洋,促進白茶貿易)。在全國正是對日抗戰時期,出現白茶出口與產量不減反而出現增加的情況。《寧德茶業志》載:「光緒廿五年(1899)三都澳設立『福海關』,自此三都澳成為閩東茶葉出口的海上茶葉之路……1940年,三都澳遭日軍轟炸成為死港」。沙埕港卻依然頻繁有茶葉出口,這不得不說明福鼎人的智慧。

據周瑞光先生在《抗戰時期白琳茶的畸形繁榮》一文中提到:福鼎商人藉外國商船為庇護,先後向英國德意利士輪船公司、怡和公司以及葡萄牙國飛康輪船公司僱用運輸船,掛著外國旗幟,頻繁地從沙埕港內搶運將二五工夫紅茶、白毫銀針等。

上世紀50年代,福鼎以生產白琳工夫紅茶為主。白茶的生產下達任務指標在1962年。福鼎茶廠白琳茶葉初制廠王亦森等人在福建省茶葉專家莊任等指導下,在茶廠生產車間不斷進行實踐,運用熱風萎凋技術生產白茶,獲得成功,改變了原有靠天吃飯製作白茶的不利因素,大大提高白茶產量。1968年,王亦森發明了新工藝白茶後,新工藝白茶直銷港澳,年產1000擔上升至後來每年4000擔。

從上世紀70年代起,國營茶廠白琳茶葉初制廠以生產白茶為主。通過外貿公司源源不斷地把白茶銷往海外。

1985年,福建省茶葉進出口公司為穩定白茶口感和質量,提升白茶出口量,對白琳茶葉初制廠的大型晾青場所進行改造,成為加熱型白茶萎凋車間(現在被廣泛使用的「加溫萎凋房」工藝的前身)。

上世紀80年代,茶葉市場開放,白茶銷售主渠道還是以外貿出口為主。福鼎也出現了專門生產白茶的個體合營廠家,他們與省外貿公司簽訂購銷合同,這個階段白茶在國內市場依然很少見。由於白茶外銷主渠道在歐美,因此對白茶農殘方面的要求都是按歐盟標準。

上世紀末,一些茶商嘗試著把白茶銷往廣州與北京,在國內才零星出現福鼎的白茶。新世紀後,福鼎茶商開始注重打福鼎白茶品牌,福鼎市政府強勢推出福鼎白茶公共品牌,國內貿易才逐漸超過外銷。

快與白茶君交朋友吧!

公眾號:

長按以上二維碼,與白茶君交朋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鼎白茶精選 的精彩文章:

茶友提問:什麼水適合用來泡福鼎白茶?
怎麼理解福鼎白茶的「凈、香、潤、厚、甘、甜」?

TAG:福鼎白茶精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