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憨山大師:四願固難,若返求之,吾心中無不具足

憨山大師:四願固難,若返求之,吾心中無不具足

憨山大師:四願固難,若返求之,吾心中無不具足

四願齋說

四願者: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之四者,乃吾佛弟子,修菩薩行者之所發也。然菩薩非別人,乃大心凡夫,於塵勞中,有志上求作佛者。承教有言,若要上求佛果,必須下化眾生。欲化眾生,必先志斷煩惱。欲斷煩惱,必先廣學法門。故此四事相與而有。眾生乃佛之對也,煩惱者,眾生之本也。法門者,治煩惱之葯也。以眾生無邊者,因煩惱無盡也。以煩惱無盡,故法門亦無量也。難度者願度,難斷者願斷,難學者願學。三者既能,則佛道雖無上,亦可成矣。是所謂四弘誓願,有大心者,方能發此大願。具大願者,方能建大業、立大功、成大名。是皆以大行資願,非虛願耳。

是四者,非假外求,乃求諸己而已矣。何以明之?以吾人自心本來是佛,與眾生原無二體也。因一念有我,我一立,則敵我者皆人。人又一我,眾我聚而眾生成矣。眾生所本,本乎煩惱。煩惱堅執,則我相益固。我相固,則人不亡。我喪則人不立。人不立,則煩惱空。是則我心煩惱若盡,則返觀人我,如空花耳。我若空花,則覓眾生,若邀空花而結空果。彼此求之,了不可得矣。所謂煩惱盡,而眾生空,斯則不度而自度矣,是相與而無也。

然舉世之人,莫不有我。有我者,皆以煩惱。煩惱用事,非真心也。然煩惱者,情也。若斷煩惱,而以煩惱之心斷之,是借賊兵而齎盜糧也。以情入情,如以火投火,名曰益多。求欲斷之,不可得也。故不得不學法門耳。法門者,乃出情之法,為消煩惱之具,所謂空法也。空法者,佛之心也。所明之事,佛之行也。學佛者,以吾人之心,體佛之心。以日用之事,效佛之行。是以自心之佛心,學自心之佛行,斷自心之煩惱,度自心之眾生。則如湯消冰,不勞餘力矣。

是則四願固難,若返求之,吾心中無不具足,自不假於外也。若知不假於外,則吾人現前此身,是有我也。近而一家之兄弟妻奴,遠而天下國家生民物類,皆眾生也。返求自心現前日用,若以煩惱之心而為之,然於自身六鑿相攘,況家齊而國治天下平乎?苟即此一念現前,以空法而用事,則念念煩惱轉為智光,照了眾生,同歸自性,則與佛同體。此則煩惱空而眾生盡,眾生盡而佛道成。民胞物與,浩然大均,又豈願為徒設哉?

由是觀之,出世之法,在即世而成。吾人自今已往,凡所作為,無論致君澤民,未嘗一事一行,不出四弘誓願,無非成佛之行。豈特為操虛尚事,耳目寄與而已哉?某以此見志,其有得於此乎。

來源:《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三十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蕅益大師:三教聖人,不昧本心而已
南懷瑾老師:引導兒童讀書從「四書」入手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