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雪詩的五層境界,最高:天人合一
詩歌是高度凝練的語言,是文學上的明珠。寫進詩句的景物,被賦予了生命和情感,彷佛都變得與眾不同。雪,是詩人最鍾愛的題材之一。冬天到了,盼望著下雪。料峭寒冬,萬物凋敝,唯有一場雪,才能擾動詩人的心緒,平添無數的遐思。然而,詠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雪只有一種顏色:白;只有一種感覺:冷。如此單調,寫出詠雪的好詩,很不容易。
1.詠雪第一層:言雪不是雪。醉翁之意不在雪,顧左右而言雪。這裡沒有雪的美感,也沒有雪的神態,只不過被詩人用作鋪墊、陪襯,用以渲染情緒。很多大詩人詠雪的詩詞,也不過止步於此。比如:李白的「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杜甫的「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劉長卿的「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盧綸的「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這一類詩只是與雪沾邊,但雪不是主題。
2.詠雪第二層:啊,這就是雪。描寫雪的狀態,模樣,不過是白描直敘,讀起來有些乾澀。偶有些比擬,也似是無病呻吟,只是追求詞藻不落俗塵。比如:謝靈運的「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白居易的「漠漠復紛紛,東風散玉塵」要高級一些。點點楊華,片片鵝毛,銀海白樓,玉樹瓊枝,看上去比直接說:這是雪,效果要好些。謝道韞的「未若柳絮因風起」,已算是這一層的極致了。
3.詠雪第三層:冰雪有魂。詩人能夠雪的各種變化進行聯想提煉,靜動結合,把雪寫活,冰冷不再,只有靈動。寫到這一層,算是進入了詠雪真正的境界。比如:白居易的「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高駢的「六齣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六齣飛花就是雪的形狀,因為雪是六角的。這兩句寫得十分新穎,清新不俗。最知名的當屬岑參的這一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看到這一句,你不但能感覺到雪不再冰冷,而是溫暖如春,甚至還平添了香氣。風格也是十分豪邁,展現了北疆的遼闊。後人常常會引用這一句來形容雪。
4.詠雪第四層:詠雪不見雪。詠物詩的佳作,就是詩中看不到所詠的事物,而是通過他的各種特徵、痕迹表現出來,非常的高級。寫成這樣的詩,並不是簡單的描寫和堆砌,而是要與生活巧妙的結合起來,可遇而不可求。縱使天才聖手,沒有機遇也難成就。清代詩人袁枚曾在《隨園詩話》中記載其祖父的詩句:忽然卷幔如逢月,可惜開窗不見山。很有意思。《儒林外史》的作者吳敬梓,有位好朋友叫朱草衣,曾寫《詠雪》云:正愁前路迷樵徑,先有人行路一條。鄭板橋一次前往揚州拜訪朋友,路遇大風雪,在一書館中避雪,適逢眾多書生正在以雪為題,比拼高下,但無甚佳作。眾人見鄭板橋模樣落魄,便取笑為難他,讓他作詩。鄭板橋隨口而出:一片兩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梅花總不見。詠雪無痕,師法自然,看似平常,恰是高手!
5.詠雪第五層:天人合一。詩人下筆,樸素自然,雪景歷歷,人在其中,不加雕飾,渾然天成,無需說愁講恨,一切盡在其中。達到這一境界,堪稱詠雪之最。自古以來,唯有柳宗元的《江雪》被認為是不二之選: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千山萬徑漫天雪,一舟一笠一老翁。不細看,還以為舟與老翁不過是自然中的景物。細辨來,才發現鳥獸絕跡的雪中,竟然還有一個孤寂的身影。大雪悄悄,小舟靜靜,互不相擾,卻意境相通,確實是絕無僅有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