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女人畫像就是一種誘惑她的方式
對大多數人來說,藝術可能只是人生的點綴,是情趣,是興趣,是掛在牆上欣賞的那幅畫。而藝術家的人生,則是把整面牆都變成了畫。當藝術溢出畫框,便會吞噬現實生活,追逐藝術所必需的夢想、激情、創造力源泉,都會與人生纏鬥不休又相輔相成。
我們熱愛藝術家,不僅因為作品,也因為他們的人生。沒有作品,他們只是碌碌凡人;但抽去人生,我們可能無法真正明白他們的作品。就像如果不知道梵高的生平,向日葵的金黃便失去了那份燃燒生命的悲壯和燦爛;如果不知道愛德華·蒙克被黑暗陰影籠罩的一生,就不會理解吶喊的幽靈是如何躍然紙上。
而那些試圖講述藝術家生平的電影彷彿一種雙向透鏡,讓我們從中窺探到藝術與人的緊密關係;藝術家與他們的創作都代替著我們去和生活更為激烈地碰撞,那些奪目的火花讓我們更清楚地看到人生的真義。
《眩:北齋之女》
專業就是要掙扎著向前
日本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工作狂:14歲入行直到近90歲去世,他共創作了35000餘幅作品。但說他自己畫了三萬張畫大概有些欠妥,江戶時期的浮世繪創作多是以作坊形式:由大師傅畫好輪廓,再由弟子增加細節,這樣弟子就可以深入學習到師傅的畫意。而電影中宮崎葵扮演的北齋三女兒阿榮,便是得意門生之一。
葛飾應為(阿榮)《吉原格子先之圖》
和爸爸一樣,阿榮也是一個「只要畫畫就覺得很幸福了」的工作狂,她結婚三年便離婚,理由據說是看不上對方的畫技。離異的阿榮跟著爸爸一起畫畫,並暗戀上北齋的弟子善次郎。阿榮最愛看漫天大火,溫柔的善次郎也愛看。善次郎太溫柔了,瀟洒如阿榮也無法抵抗,知道善次郎放棄畫畫、和藝伎在一起了也無法抵抗。
將畫畫作為志業的阿榮沉迷於光與暗的世界,她的眼睛貪婪地吸取著色彩,她問爸爸,我畫成這樣子也可以交貨嗎?北齋回答她:專業就是要掙扎著向前。於是,她選擇畫下生命中愛與痛交會的瞬間——藝伎們的裙裾在她的筆下好似飛揚起來:那描繪的是善次郎與藝伎相遇的夜晚。
《卡拉瓦喬》
No Fear No Hope
1986年版的《卡拉瓦喬》是英國當年最賣座的影片之一,並拿下當年的柏林銀熊獎。電影不單展示了卡拉瓦喬的生平,更展示了他迷人的酒神精神。卡拉瓦喬的一生只有兩件事:畫畫和犯罪。這兩件事其實有著同樣的根源:對於人的肉體、對於人的動物性的崇拜。
他熱愛描繪靜止不動的身體,也熱愛搏鬥時一刻不停的身體,他享受畫畫、陽光、美麗的男人和女人,一切皆充足,一切皆劇烈。最劇烈的東西除了愛,只有死,因此卡拉瓦喬從不怕死,他最喜歡的武器、隨身攜帶的匕首上刻著:No Fear No Hope。
影片交替展示著藝術家燦爛的生和漫長的死,簡潔濃烈。卡拉瓦喬在世時聲名顯赫,後世卻將他忘卻,直到20世紀才重新被人發掘。導演德里克·賈曼創造性地將現代的道具、服裝等加入到電影中,生動含蓄地表現了卡拉瓦喬的精神和現代性的複雜關係。
《狂愛走一回》
給女人畫像就是一種誘惑她的方式
畢加索的一生中,許多女人曾給他帶來過愛欲激情與創作靈感,但其中有一位非常特殊,因為她是惟一將他拋棄的女人。畢加索62歲時,與小他將近40歲的女畫家弗朗西絲·吉洛特相遇。電影《狂愛走一回》就講述了這段靈感之戀。
影片彷彿一塊五彩繽紛的畫布,描繪出畫家戀人之間的愛情故事,弗朗西絲不顧家人反對和畢加索同居,兩人展開一段長達十年且刻骨銘心的忘年之愛,直到最終弗朗西絲選擇離去。
在弗朗西絲看來,「對於畢加索來說,給女人畫像就是一種誘惑她的方式」。儘管畢加索年歲已高,但猶存熱情與魅力,無法阻止他和其他女人在一起,縱使弗朗西絲曾因此離開過畢加索,但「看透」了情人的她,與畢加索在精神上卻發生過兩個藝術家之間的對話。電影中安東尼·霍普金斯亦出色詮釋了印象派繪畫大師令人讚歎的精力、創作才華與錯綜複雜的情愛關係。
《透納先生》
生來只為追逐光線
透納十幾歲就展現出繪畫天分,從作品《海上漁夫》之後,幾乎每幅作品都被當時的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展出。《透納先生》中的畫家已經50歲了,功成名就,似乎別無所求。
然而他還在追逐著光線。在海邊,在山中,甚至是在暴雨之中。他追逐著光的透明,不僅用眼睛,還用創新的技巧:嘗試使用前人從未用過的材料作為顏料,甚至將水彩的技法使用在油畫之中。他的畫變得模糊、輕盈、如電如露。但人們守舊的眼睛還未適應新的美,紛紛批評它太臟、沒有畫完或十分荒唐。
孤僻的透納並不在乎這些。他一生不善與人打交道,不論對方是嘲笑、仰慕或是真正關心他,透納只是變幻出各種各樣的傲慢。但據說他其實生性敏感內向,害怕被人打擾,甚至不敢直視別人。演員蒂莫西·斯波的表演生動還原了這個敏感暴躁的藝術巨匠,獲得當年戛納的褒獎。
《埃貢?席勒:死神和少女》
甘做藝術的殉道者
2018年是埃貢·席勒逝世一百周年,這位二十世紀初維也納備受爭議的藝術家短暫的28年生命里,生活與作品都受到美麗女子和所生存的時代所驅動。
有兩個女人對席勒的創作產生很大影響:他的妹妹葛爾蒂是他的首位繆斯,而紅髮女郎瓦利成為他藝術生涯中極其重要的模特,並在代表作《死神與少女》中留下永恆身影。
席勒桀驁不馴、風格獨異的「大尺度」繪畫在那個時代令他被貼上色情標籤,令他受過牢獄之苦,令他成為城中醜聞,但他早已做好準備,超越所有痛苦,為藝術燃盡生命。這個孤獨的藝術「殉道者」從未改變過自己的信念和藝術追求。而他的臨終預言「我要死了,但世界的大博物館將收藏我的畫」,如今已成為現實,留下他生命永恆的火光。
電影中藝術家們的人畫合一、藝術與人生的堅定信條總令我們或熱血沸騰,或唏噓感嘆。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還有哪些關於藝術家的電影曾經感動過你呢?
編輯:S
撰文:長島無雪、萬智智
圖片:來源於網路
※旋轉,跳躍!見證每一個愛的時刻
※一股新生的華人之光,在異鄉倫敦綻放!
TAG:iWeekly周末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