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會做「白日夢」?

心理學: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會做「白日夢」?

心理學: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會做「白日夢」?


文/王小林

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

小孩子做點白日夢我們覺得很正常,成年人做白日夢,就覺得是一種「病」。但是,研究發現:白日夢是人的本能的休息和放鬆機制,是一種很正常的心理現象。因此,白日夢是健康的、安全的,不需要擔憂,更不必有意抑制,尤其是良性的白日夢,對我們的心理健康十分有好處。

心理學: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會做「白日夢」?


1.無意識神遊的「白日夢」可以預防疾病

美國哈佛大學研究人員曾做過一個調查研究發現:人除了睡覺大腦有一半時間是處於做白日夢的狀態。有些人覺得不可信,但事實證明此說法並不誇張。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很多人在讀書或工作時會走神、發獃、一副痴迷的樣子。白日夢的專業解釋是:人在非睡眠狀態下的一種自主迷幻與妄想狀態。但是白日夢跟幻想又是有區別的,幻想的時候我們的意識是清醒的,可以說是故意去想的;但做白日夢時,我們的意識是不可控制的,是介於清醒與迷糊的中間,相當於一種神遊的狀態。

而這種「神遊」的狀態也是對自我精神的一种放松,是一種輕鬆的沉思冥想。美國哈佛大學醫學家赫伯特·本林說:「一個人身心過分緊張,會削弱體內免疫系統的機能。沉思冥想帶來的完全鬆弛,會減緩身體的緊張,也是防治許多疾病的有效方法。」

心理學: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會做「白日夢」?


2.無意識神遊的「白日夢」可以釋放壓力

對於白日夢目前尚未有明確的解釋其產生的原因。人們普遍認為的觀點就是:白日夢是人在一種特定情緒狀態下的一種心理活動。

不管是哪個年齡階段的人,做點白日夢是大有好處的。小孩子做白日夢有助於激發他們的想像力;青年男女做白日夢有助於他們認識自己,了解自己;

王小波曾說過,在我看來,大千世界芸芸眾生,無不在做白日夢。乞丐在做黃金夢,光棍在做美女夢,連狗都會夢到吃肉而不吃屎。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點可能好夢成真,但也可能不成真就到了夢醒時分。我們需要這些夢,是因為現實世界太無趣。

成人做白日夢也能讓他們更快樂,非常有利於釋放自己的情緒,給自己減壓。成人由於經歷的世事比較多,思想也比較複雜,因此背負的東西也比較多。有時候想多了還會讓自己處於疲勞和緊繃的精神狀態,經常感到身心很累,此時做點白日夢能使內心獲得片刻的平靜,讓自己放鬆一下,無疑是有益於身心健康;而且做白日夢大多時候是想像自己心裡想要的東西或想去的地方,心裡獲得滿足後就會感到快樂。

心理學: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會做「白日夢」?


3.做白日夢是與自己的心靈進行交流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由於種種原因經常壓抑自己的感情或不敢跟自己的心靈進行真正交流溝通,也就是不敢去正視自己真正想要的,不敢追求自己的夢想。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心理學教授克林格認為,白日夢和自身的目標有關。正是因為人的某種慾望和目標不能滿足和實現,才會潛意識地去做白日夢來填充自己的內心渴望。因此,我們要留意自己的白日夢,從白日夢中挖掘出所傳遞的信息,由此激發自己的正面力量,從而讓自己熱情飽滿,信心大增,勇敢地去實現自己的理想。

有時候,我們面對壓力和挫折時,會讓自己的情緒變得消極,採取些逃避的方法,然而一味地沉浸於此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引起負面情緒的傳染,導致更大的負面情緒產生。此時,適當地做一點白日夢,讓自己轉向另外一個世界和環境,這樣也可以轉移自己的情緒,從而跳出負面情緒的包圍。

今日話題:你喜歡做白日夢嗎,歡迎探討與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若心學 的精彩文章:

心理學:一個人越「宅」,心理疾病越多
心理學:人際關係中,情商低的人往往喜歡做這些事,難怪人緣差

TAG:唐若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