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早年風光無限,晚年卻任職於一個小圖書館,不是貧窮而是情願
若是將民國時期當成一部小說的話,那麼胡適極有可能便是其中的男主角。幼年時期的放蕩不羈,後來因故尋求改變,最終踏上了出國留學的故土。
歸來後便以27歲的年紀成了北大最年輕的教授之一,後來更是出任北大校長。學術上推廣白話文,為中國的現代文學奠基。
雖說一直醉心於學術,但是在政治上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位。遊說羅斯福參與抗日,放棄僥倖心理。為後來美國被偷襲後的參戰奠定了決心。但就是這麼一位,他的晚年生活與他的前半生卻顯得有些格格不入,甚至可以說是落魄。
一、北大校長,甘願當圖書館長
建國初期,蔣介石曾將大量的文人遷往台灣。胡適作為當時文學界的執牛耳者自然也在其中,但當時的胡適卻幾乎是對蔣介石失望的,自然是不會前往。
許多人認為胡適是被蔣介石請到台灣的,事實也確實是如此。只不過胡適不是從大陸被請到台灣的,而是從美國被請過去的。
當時中國的文人屆幾乎到了一個惶惶不安的程度,所以許多人被蔣介石請走,而胡適自然也是離開的,只不過他的目的地卻是美國。
當時胡適本想的是去哈佛應聘一個漢學教授,但胡適雖說在美國呆過一段時間,但他在美國幾乎沒有什麼學術界的人脈。再加上當時的美國種族歧視非常嚴重,胡適自然是會被排擠的,想要就職教授更是不可能。
所以胡適最後就只能在普林斯頓大學應聘成了一個圖書館分館的館長,當時普林斯頓大學有除了主館外有十餘個分館。
這對於一般的文人來說可以說是一種侮辱了,但胡適還是堅定的做下去了。其實胡適之所以這麼選擇的原因也很簡單那,首先就是胡適缺錢其次就是他在觀望。
二、胡適真的缺錢嘛?
那麼問題就出現了,胡適真的缺錢么?按說以胡適之前的收入來看的話,他應該是有一大筆存款的,這些存款足夠他在美國頤養天年,為什麼還要出去工作呢?
胡適還真就缺錢,這點要從胡適的出身、在國內時的盈利、在國內的花銷、出國的盈利和花銷來看。
許多人都認為胡適的出身非富即貴,但其實還真就不是這樣,胡適家在當時看來最多只能算是一個中產家庭。
胡適在五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之後全家的花銷都是由胡適二哥在上海經商來供給的。當時胡適家一共有二十多口人,可見當時胡家也是有些拮据的。
這也難怪胡適曾說母親在生活上非常精打細算,甚至就連買一塊豆腐都要記賬的原因。因為當時是真的沒錢,所以胡適繼承家產的可能就趨近於零。
再看胡適在國內的收入,這筆錢其實是非常可觀的。首先就是胡適在回國擔任教授的時候,拿的是最高規格的待遇,每個月有280銀元。當時一銀元能夠購買30斤大米,怪不得胡適說這薪水能夠養活他全家,而這僅僅是胡適收入中最微不足道的部分。
有一年亞東圖書館出示了胡適的賬單,其中版稅和稿酬加起來達到了驚人的3萬銀元。所以胡適在國內絕對能夠算是高產人群,但胡適的支出同樣巨大。
胡適的支出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來說,其一是資助青年人。這部分的支出幾乎是沒有任何回報的,完全就是出於人道主義。
另一點就是胡適結交朋友的花費了,胡適可以說是民國時期最喜歡交朋友的人之一了。上至總統、下至走卒都在胡適的結交範圍內。
而且胡適還有一向花銷,如同林徽因的客廳一樣,胡適的客廳同樣也是當時的文化交流中心。而且胡適還常常會收留朋友在家中居住徐悲鴻和徐志摩等人就長期居住在胡適家。
所以雖說胡適當時的盈利不少,但花銷也同樣巨大。在出國之後自然是沒有多少積蓄的。
而胡適在美國的時候收入就只有每年幾千美元的生活補貼,最多只夠補貼家用的。而當時美國花銷巨大,治安卻不好,又是種族歧視最眼中的時期。
甚至胡適的家中還遭遇過幾次劫匪,自然也就沒有了積蓄。
三、胡適的觀望才是主要原因
當時文人的逃離其實很大原因是因為對未來的不明,當時誰也不清楚新任政府會如何對待他們這群學者,自然也就跟著老東家走了。
而胡適此時對蔣介石基本失望,所以他才選擇出國。但這並不是說胡適沒有回國的想法,恰恰相反的是這種想法還很強烈。
最初胡適是想就職漢學教授,這樣無論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都能宣揚中國文化,但後來圖書館長的身份徹底的讓他的想法成為了泡影。
所以當時他便開始觀望要不要回國,回國的話到底是回大陸還是去台灣。當時我國內陸的形式其實有些不適合文人的生存,再加上蔣介石的多次邀請,所以胡適還是去了台灣。
但在此之後胡適卻更加的心碎,因為他的幼子竟然為了自己的利益公然在報紙上辱罵自己。所以若說胡適的前半生是風光無限的話,那麼胡適的後半生就有些令人唏噓了。
※紅樓夢裡,三姑娘探春用親身經歷教會我們,不怕路難,就怕人心
※民國著名風塵女子,受才子青睞卻始終無人救贖,英雄救美終究太少
TAG:貨二喵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