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上海一位父親立下遺囑:女兒,你的孝心只值1塊錢,看一遍哭一遍,結局令人深思

上海一位父親立下遺囑:女兒,你的孝心只值1塊錢,看一遍哭一遍,結局令人深思

你有沒有發現,

曾經英姿颯爽的父母,偉岸的身影正在日漸佝僂;

你有沒有察覺,

曾經意氣風發的父母,在你面前正變得小心翼翼;

我們似乎還沒來得及做好準備,

父母,就老了......

一位父親給唯一的女兒立下遺囑:

我的遺產留給女兒吳某某一元,其餘財產包括房產一套、存款80萬元,全部留給陳女士。

這陳女士是誰?是3個月前,女兒請來照顧他的保姆。

這位父親早年和妻子離婚,放棄所有財產要求,只提了一個條件:女兒跟我。他怕失去了女兒這件貼心小棉襖,他會冷得睡不著覺。

女兒結婚後,離父親並不遠,只有一小時的車程,卻彷彿隔著千山萬水。

父親慢慢老去,女兒問候的聲音越來越冷。

終於,父親病了,一個人孤獨地躺在醫院裡。

於是天天盼著女兒出現,並沒有等來女兒的陪伴和照顧,等來的只是一個陌生的保姆。

終於,臨終之際,感嘆50年不如3個月,感謝女兒幫自己找了一個好保姆。

為了防止死不安寧,便立下遺囑:

上海房租太貴,爸爸決定把房子留給她,爸爸存款也不多了,你結婚生子耗盡爸爸所有的積蓄,只剩下80多萬養老錢現在也用不上了,也留給阿姨吧。

龍應台曾說過:「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而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只是可憐這位父親,最後都沒能看到女兒的背影。

看完這個故事,茶姐心裡酸酸的

不知道感恩的孩子,父母為他付出的再多,在他眼裡都是常態。

要說這位上海的父親還是幸運的,有一個人善良的保姆悉心照料,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

有多少年邁昏花的老人,孤獨的死在家中,許久都不為人所知啊。

去年8 月 18 日,蕪湖鷹都花苑小區內,一對老夫妻雙雙死亡多日後,才被聞到異味的鄰居發現。

生前,這對老夫妻養育兩個兒子一個女兒,有著體面而有尊嚴的職業:

老爺子是重點中學的老師,患有老年痴呆症;老太太是小學教師,身體不太好。

平日里,老兩口相互照顧。他們的長子,就住在馬路對面的小區里。

警方勘測的結果指向:

數日前,老太太突發疾病倒在客廳身亡。而老先生因痴呆無人照料,不幸離世。

即便,他們生前桃李滿天下,膝下有三個孩子。但面對衰老和死亡,過往的輝煌和尊嚴,都變得不值一提。

原來,這世上最遠的距離,是僅隔一條馬路父母也難見到子女;

這世上還有一種悲劇,是馬路這邊的父母雙雙死亡多日,馬路那邊的子女還蒙在鼓裡。

無獨有偶。

" 我於昨晚去世,走時心如止水。"

這是 2017 年 12 月,南京一小區內 81 歲獨居老人去世兩個多月後被發現時,留在家中遺書上的一句話。

這位生前育有兒女的老太太,7 年前獨自一人搬到離世的小區里。

垂老暮年,疾病纏身,預感到將離開的她,在中秋節當晚寫下這封遺書。

她預想,死亡的第二天就會有人到來。她不知,死亡兩個多月後才被發現。

而發現者,不是她生養的子女,而是離她最近的鄰居。

兒女數個,生前無人問及;遺書落塵,死後無人閱及。

為人父母,最大的悲涼,不過是,生兒育女,勤勞責己,不添麻煩,最終,卻活成了一座被人遺忘的孤島。

當父母老去,都該有 " 我要負責 " 的意識。

有時候,你一個及時的電話或探訪,就能避免老人的一場意外。

一位母親給四位兒子的遺書:

謝謝你們照顧我,但我後悔生下了你們——

我滿頭白髮了,讓我用我的滿頭白髮發誓:我真的很感激你們的陪伴照顧,但除了這句,我還有一句要說的是:我後悔生了你們,如果有來生,再也不見了。

幾天後,老人死了,很安詳地死在自己的床上,手裡拿著她和丈夫唯一的一張相片,上面只是夫妻兩個人。

「拖累你,還不如自我了結」

一個在外打工的兒子請7天假,回家看望病危的父親,兩三天過去,父親仍沒死。

兒子問父親「你到底死不死?我就請了7天假,是把做喪事的時間都算進來的。」

老人隨即自殺。兒子趕在一周內辦完喪事,回城繼續打工。

這個不是杜撰的網路段子,幾年前媒體曾有報道:在湖北京山縣農村,有「自殺屋」、「自殺洞」。

自殺的老人一面因得不到子女回報而悲傷,一面又體諒子女沉重的負擔。

「只要你好,我們就都好」

春節期間,兩張照片刷爆了朋友圈。照片的拍攝者叫周建海,是一名體育教練,老家在農村。他從杭州出發,驅車十多個小時,才順利返家。

當他踏上返程,臨別前擁別父母,不想一向堅強的母親竟然落了淚。

「兒子啊,自己多保重身體,好好工作,爸媽會照顧自己,家人要和睦相處……」 就在汽車即將發動的時候,母親又把頭探進車廂,凝望著兒子,反覆囑咐。

子女盡孝,不止是物質的支撐,更重要的是精神的陪伴滋養,老年人的孤獨,往往在於年華老去、無人傾聽、無人陪伴、仿若被時代拋棄。

中國的老人們均有一種傳統的思想,那就是「養兒防老」,所以被送到養老院養老,內心會極其苦悶。

養老院,無論是高檔的還是中等的還是低檔的,只要進去了,大部分就是在吃喝等死!

遠離了家人的他們,精神上的孤寂和心靈的乾枯沒有人慰藉,他們連與人說話的機會都沒有。

住養老院的真相,老了病了真會這麼慘?

養老院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在玻璃窗外,都加有護欄。

護理員說,安裝護欄的原因是:防止老人自殺。

多麼讓人不理解的答案啊!

中國的老人們均有一種傳統的思想,那就是「養兒防老」,所以大多數心裡都極為苦悶。

有的老人想不開,覺得家人拋棄他,嫌棄自己年老,活著也只能是給別人添麻煩,成了廢物也沒有意義了,所以有些這類想法的老人就採取極端的方式,來結束自己的生命。

有一位老人,身體半身不遂多年,平日里幾乎不能走路,想走路也只能靠兩個人攙扶,身子向前移動的時候,兩條腿也只能跟著在地上蹭,若想自己走路,也就只能手扶著牆移動一兩步而已。

就是這樣一位老人,竟然在大白天,從自己所住的二層樓的房間走到頂樓(頂樓在5樓),從一張僅有一扇窗葉的小窗戶跳了下去!

我們且不說,這位老人是怎樣到達頂樓的,就說這個小小的窗,它距地足有一米五,小小的一扇窗,僅能容得一個人側身而過,這位老人是何等『堅定』地走上了這條不歸之路!

老人在臨行前留下遺書,既有對這個世界的留戀,又有著種種無奈,自殺的理由是:

不願再給兒女增加麻煩,成為廢人拖累他們。然而卻把一生的儲蓄,寫明留給了孩子。」

我們試想,這位老人當時的心境是何等的痛苦!

滿心的傷痕,卻是念念為孩子們著想。

不要等到真的來不及了,才去追思父母的好,才去追憶那些父母陪伴你一起長大的時光。

善待父母,就從此刻開始吧!

老年的苦,誰懂呢?

陪伴,是最好的愛。

圖文部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道 的精彩文章:

姐妹倆逛某大型展會花5萬買到神奇翡翠!40分鐘後老闆沒影了?
把時間浪費在喝茶上,才是對生命最好的珍重

TAG:茶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