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筆下意境絕美的一句詩,變成了黃蓉手下的一道菜,流傳千古
曾經火遍大江南北的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伴隨了幾代人的成長,時至今天還魅力不減,被搬上熒幕後不斷被翻拍重播,依然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武俠迷。雖然大師已去,但經典永存。書中那些絕妙的情節依然留存在人們的腦海中。其中第十二章寫到精靈古怪的可人兒黃蓉為了留住洪七公,讓他多傳授一些武功給郭靖,就別出心裁,變著法的給洪七公烹飪美味佳肴。其中有一道菜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但烹飪方法奇特,味道絕佳,而且有一個極富詩意的名字:二十四橋明月夜。且不說這道菜到底如何,單是菜名,就令人浮想聯翩,傾倒眾生。之所以會有如此魅力,主要在於這個唯美的詩句創造出了美妙無窮的意境,追根究底,還是詩人技藝嫻熟,功力深厚。這句家喻戶曉的名句,出自杜牧的《寄揚州韓綽判官》。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黃蓉
寄揚州韓綽判官
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這首詩意思並不深奧,大意是:青山隱隱起伏,江流千里迢迢。時令已過深秋,江南草木枯凋。揚州二十四橋,月色格外嬌嬈。老友你在何處,聽取美人吹簫?這是一首懷念故友的七絕,帶有調笑的意味。友人之間能夠互相調笑,足見感情深厚。詩的前二句是寫江南秋景,說明懷念故人的背景,後二句是借揚州二十四橋的典故,與友人韓綽調侃。意思是說你處在東南形勝的揚州,當此深秋之際,在何處教玉人吹簫取樂呢?詩的意境優美,清麗俊爽,情趣盎然,千百年來,傳誦不衰。
青山隱隱水迢迢
關於韓綽,我們今天了解的並不多,從這首詩的寫作時間和內容來看,韓綽應該在揚州任過節度使判官的職務。大約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初,杜牧曾在淮南節度使(使府在揚州)牛僧孺幕中作推官和掌書記,在此和韓綽相識並結下深厚的友誼。杜牧離開揚州後不久懷念故人,寫下這首詩寄贈韓綽。
唐代的揚州,是長江中下游繁榮的都會,店肆林立,商賈如雲,酒樓舞榭,比比皆是,「每重城向夕,倡樓之上,常有絳紗燈數萬,輝羅耀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太平廣記》)杜牧年輕的時候,曾在揚州有過難忘的生活。他在《贈別二首其一》中寫道: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在《遣懷》中寫道: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腸斷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這首《寄揚州韓綽判官》也是他在揚州的軌跡之一,更在這首詩中描繪了美妙絕倫的揚州美景。
二十四橋明月夜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詩人寫想像中的江南秋日風光:青山一帶,隱現天際,綠水悠長,迢迢不斷。眼下雖然已到深秋,但想必溫暖的江南草木尚未凋零,仍然充滿生機吧。這兩句特意渲染山青水秀、草木常綠的江南清秋景色,是為下兩句想像中的生活圖景提供美好的背景。「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詩人將江南美景落到舊日同游的好友韓綽身上,點出寄贈之意,藉此表現出揚州特有的美景佳勝,和自己對它的懷念遙想。「二十四橋」是揚州美景之一,詩人落筆於此,因為此景最能集中體現揚州風光繁華獨絕、浪漫美麗。曾在揚州生活過兩年的詩人,自然非常熟悉這一點。也許他在心裡還在說:那可是哥曾經風流快活的地方。但是今天詩人已經不在揚州了,不能親臨聖地,欣賞美景,遊玩賞樂了,然而依然身在揚州的韓綽可以,所以詩人不免有點酸溜溜地問道:此時此刻,你在二十四橋的哪一處教歌女伎倡們吹簫作樂呢?這一句既含蓄地表現了對友人的善意調侃,又對友人現在的處境表示了無限欣慕。
玉人何處教吹簫
這首詩是杜牧經典詩作之一,尤其是後兩句「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膾炙人口,千古流傳,它與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一起,成為揚州最好的名片,千百年來一直吸引著人們去一睹揚州的風采。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
※一首令王朝雲每唱必哭的詞,暗喻了蘇軾宦海沉浮的一生
※這首詞是古代同類詞作中一縷清風,人們讀後遂用詞人的號命名詞牌
TAG:老沙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