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姚晨躲車裡崩潰大哭:「我不恨你,但也不會原諒你」

姚晨躲車裡崩潰大哭:「我不恨你,但也不會原諒你」

文 | 鐵鎚妹妹· 主播 |素年錦時

來源:一讀(ID:iiiread)

這兩天討論度最高的電視劇,非《都挺好》莫屬了。

它講述了在母親去世後,三個子女圍繞父親的贍養問題,發生的一系列矛盾和衝突。

其中最讓人揪心而又有共鳴的人,莫過於姚晨飾演的小女兒蘇明玉了。

蘇明玉從小在重男輕女的家庭里長大,既沒有被父母好好愛過,也沒有被兩個哥哥好好疼過,卻仍然在母親去世後,承擔起了贍養父親的責任。

她的身上,承載了許多人的淚點和痛點:

那些不被愛的小孩長大後如何了?

童年的傷害是否真的能在日後被治癒?

糟糕的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這些問題,都能在蘇明玉身上找到答案。

蘇明玉雖然家裡排行老小,卻絲毫不受寵愛。

媽媽極其重男輕女,最疼愛兩個哥哥;爸爸十分懦弱自私,雖不偏袒哥哥,但也從不幫助明玉。

吃飯時,大哥一個雞腿,二哥一個雞腿,明玉只能幹看著。

平日在學校讀書,周末好不容易回趟家,還必須給二哥洗衣服。

家裡的四間房,大哥出國、二哥工作賣掉兩間,後來二哥結婚又賣掉一間,到最後明玉連住的地方都沒有。

明明成績優異足夠上清華,卻被母親無情阻止,甚至拒絕替她交輔導班的費用。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里長大,明玉心裡隱藏著太多的委屈和不甘:

憑什麼同樣的父母,哥哥們受寵自己卻不被愛?憑什麼一樣的家庭,自己卻要一直忍讓和妥協?

在一次爭吵中,媽媽告訴了她答案:

「蘇明玉,你是個女孩,你怎麼能跟你兩個哥哥比呢?我們只負責養你到十八歲,你以後還要嫁人……」

聽完這句話,明玉徹底爆發了。她扔掉了母親給的生活費,徹底與父母決裂。

明玉本以為,父母、親情,是不聯繫就會沒有的東西。可後來她才發現,一個人想要真正擺脫原生家庭,實在太難了。

那些年與父母抗爭的歲月,讓她變得冷漠而獨立。表面強硬,不懂得如何處理人際關係。

明玉那麼努力地擺脫父母、努力生活,到頭來卻是,「活成了最討厭的人(媽媽)的樣子」。

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體驗:

明明最討厭成為像父母一樣的人,卻往往在某一個瞬間,突然發現自己在潛移默化中也有了父母的某一些特質。

高曉松就曾說,他骨子裡那些不喜歡別人干預、愛較勁的一面,其實都和自己的父親有關。

「我一直以為自己早就擺脫了原生家庭,後來才發現,其實自己一直都沒有走出來「。

人這一生中,受原生家庭影響最深的,大概就是青年和少年時期。

我們常常以為,那段時光里的委屈和壓抑,總是會過去的。可長大以後才發現,因為那段時光而改變的脾氣和秉性,需要用盡一生時間去消化。

原生家庭帶給你的東西,會影響你未來的人生選擇,乃至整個人生走向。那就像一個烙印,深深留在你的血液里,讓你始終無法逃離。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電視劇里最讓人戳心的一幕,是明玉在母親的葬禮上與二哥起衝突。

二哥怒氣沖沖地質問她,你是不是沒有心?蘇家怎麼養了你這麼一個忘恩負義的東西?

明玉一臉淡漠地開車離去,卻在停車的剎那一邊回想二哥的話,一邊崩潰大哭。

想被愛卻不被愛的委屈,想證明自己卻仍舊不被肯定的不甘,想與過去和解卻無能為力的無措……

不被愛的孩子,沒有一個瞬間是不委屈的。

明玉怎麼能不委屈?她為這個家付出的,一點兒不比兩位哥哥少。

母親去世,她雖然與家裡決裂多年,但還是拿出四十萬辦了一場風風光光的葬禮。

看到父親衣服破舊,主動帶父親逛商場,買幾千塊的衣服,從頭置辦到腳。

邀請父親與自己同住,還叮囑父親保護好自己的錢,不要被二兒子揮霍。

明玉為這個家做了力所能及的一切,到頭來卻還是不被認可:爸爸像防賊一樣防著她,哥哥當著眾人的面要打她。

這讓我想起了之前看過的一句話:往往那個最不被愛的孩子,才最孝順。

他們一方面想要證明父母錯了,一方面又想要得到哪怕一點點的承認和肯定。

可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事與願違。

導演姜文曾經說,自己這一輩子最大的失敗,是處理不好和媽媽的關係。

「懂事、成名、孝順,好像都無法取悅她。我不知道該做些什麼,才能讓她高興。」

中國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係,總是有些擰巴。

有的像蘇明玉和媽媽這樣,一輩子感受不到對方的愛;也有的像姜文和媽媽這樣,明明愛著對方,卻根本不懂如何表達。

這兩種都是不對的。

世界上一切和諧且長久的關係,本質都是舒服,包括父母子女關係。

原生家庭里,最重要的角色莫過於父母。但父母存在的意義,其實不是給予孩子舒適和富裕的生活。

而是當你想到自己有父母的時候,內心會充滿力量,會感受到溫暖。你會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敢於追求人生的快樂和自由。

這才是父母存在的根本意義。可事實卻是,能做到這一點的父母少之又少。

蘇明玉好歹算是幸運的。

她從未放棄過自己,還遇見了願意提攜自己的師傅,一步一步走得雖然艱難,但也擁有了別人無法想像的金錢和地位。

獨自長大的那些年,她真的以為自己已經告別了小時候,孤單、無助、不被愛的自己。

可是當母親去世,明玉重新回到家裡,才發現看似什麼都變了,其實什麼都沒變。

她仍舊不被家人認同和理解,無法與大家和平共處,那些年少時經歷的傷害和委屈也並沒有隨時間消逝。

曾經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和明玉一樣,很反感甚至排斥和父親相處。

那時候,我隔幾天就會往家裡打一個電話。如果是媽媽接通,那便興高采烈地聊一會;如果是爸爸接通,我就會精神緊繃,恨不得趕緊掛掉。

後來他們發現了,便開始責怪我對待父親態度極其冷漠。

我也經常想不通,為什麼在面對父親的時候,會那麼難受呢?

直到與朋友分析了之後,我才發現原因:

這麼多年過去了,父親仍然在用小時候那樣的模式對待我:嚴厲,冷漠,高高在上。

只要聽到他的聲音和語氣,我就會不自覺想起小時候經歷的那些責罵和體罰。

那些受過的委屈,傷口有多深,心裡有多疼,只有我自己知道。而每一次與父親通話,都意味著揭開原來的傷疤。

很多人會告訴你,要原諒自己的父母,原諒那些年受過的傷,因為那是「為你好」,因為那些「已經過去了」,更因為那是「生你養你的父母」。

可事實上,正因為那是生我養我的父母,所以造成的傷害比別人更甚。

「在那些不得不和你在一起,只能依賴你的日日夜夜裡,你除了養我長大,也曾深深傷害過我、踐踏過我、吞噬過我、利用過我。」

@周小寬

這些傷害,就像堅硬的倒刺,插在肉里,長在心上,如果強硬地拔出來,只會連著肉和血。

因此,你不必怨恨傷害過你的父母,但也可以不原諒他們。

電視劇里,明玉說了這樣一句話:那些受到的傷害,你可以不原諒,也可以選擇放下。

可就像網友說的那樣,蘇明玉花了一輩子的時間,卻仍然無法擺脫原生家庭的羈絆,徹底放下又談何容易?

原生家庭造成的傷害,真的會延續人的一生。

想要與原生家庭的傷害徹底和解,關鍵不在於原諒父母與否,而是能否擁有一個更好的再生家庭。

去賺很多錢,去擁有很多愛,去學著愛自己的孩子,把那些曾經虧欠自己的,用一種更恰當也更溫暖的方式,補償回來。

那才是對自己最大的獎賞,也是對過去真正的釋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點讀書 的精彩文章:

他是杜甫頭號粉絲,靠吃書追星卻一生窮酸:情商和努力,哪個更重要?
「父母走了,你直面死神」,一位爸爸的話刺痛無數人……

TAG:十點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