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明釋德清《行書證道歌》,取法《聖教》相類!

明釋德清《行書證道歌》,取法《聖教》相類!

釋德清(1546-1623),俗姓蔡,字澄印,號憨山,以號行。全椒(今屬安徽)人。

釋德清少入江寧(今江蘇南京)大報恩寺,十九歲圓戒,師從無極法師,又從雲谷參禪苦修。後雲遊四方。得皇太后所賜《大藏經》及布金,建海印寺,任住持。倡導禪宗、華嚴宗合一,釋道儒一體。工詩書,善行草。嘗刺血書《華嚴經》,有行書《懷凈土詩帖》等流傳。

此本內容為性理修養之說,涉佛教。寫法上本於王字,不少字的結字與《聖教》相類。然取勢用筆頗有自己特色,與明末書家喜一筆順勢帶下,連綿不斷的行草寫法迥然有別。此本總體的特點是靜穆而不乏靈動,端穩而不乏妍美。取行楷法,字字獨立以倚側引勢,以大小錯落取得變化,以粗細輕重顯現節奏。舒展處盡展其勢,內斂處不乏其韻。全篇章法總有若干重學以醒目,若干輕字顯靈動,通篇取左低右高側勢,款款書來極為自然,一如一股清泉從山間緩緩而下,絕少火氣和鼓噪之氣,讀來如行雲流水一般,既有古意又有時趣,古意者取大王儒雅的神韻,時趣者,用小王內*筆法圓轉引帶,以消泯火氣,不過分追求轉折頓挫的變化,因而顯得嫵媚,當然個別筆畫也會顯得不很硬朗而有些飄浮。從其取法的角度看,憨山悟性極高,有聰慧之氣,所以他的作品前人的景子不多,自己的個性不少,有時還善吾在個別點畫中以隸意出之,這在妍美的風格上摻和進了一點古拙的意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拒付文人 的精彩文章:

藏在美國大都會的趙孟頫《王羲之軼事帖》行草名筆
原拓帖可以這麼精美?成親王及其罕見的論述帖!

TAG:拒付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