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文化自信不是被偷走的,是我們丟掉的…

文化自信不是被偷走的,是我們丟掉的…

最近互聯網上又展開了一場中國網民對決境外「邪惡勢力」——時尚圈的論戰,起因是ZARA推出了一套口紅彩妝,選用的是一位滿臉雀斑的華人女模特,網民們表示用這個形象代表中國,他們不答應!

在長達一周的罵戰正酣的時候,VOGUE美國版的ins賬號又分享了一位正在倫敦時裝學院上學的女模照片,這無異火上澆油,罵戰直接升華到了現在西方世界對中國或是東方的審美是否還停留在過時、帶有「歧視」「獵奇」色彩的時代的高度上。

而西方人眼中的東方美究竟是什麼樣的?

不可否認,美是多元的,也是主觀的。無論是大眼睛還是小眼睛,皮滑肉嫩還是滿臉雀斑,都上升不到「歧視」的高度上。《增廣賢文》里有一句話,我覺得挺好,「自重者然後人重」,後一句「人輕者便是自輕」也送給大家自勉。

說到自重,我今天也很想跟大家討論一下東方的美到底是什麼?

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在進行,遙遠的東方一直是西方人心目中的寶藏,那時候東方的工藝品是西方貴族們心目中的無上珍品。後來發生了什麼,大家都知道了……

Capice in Purple and Gold:The Golden Screen by James McNeil Whistler(1864)

The Japanese Parisian by Alfred Stevens(1872)

但是不得不說,東西方真正進行深入的文化和思想的交流,也是從那一段並不愉快的時間開始的。工業革命之後,交流和溝通越來越頻繁,東西方對於彼此的文化的態度再也不是「獵奇」的心理了,而轉向一種互相學習互相接受的良性發展方向。

《神奈川衝浪里》葛飾北齋

??

談及東方文化,大多數人都認為現今將古代中國尤其是唐代的文物、服裝保存得最好,並將其發展得最好的就是日本。日本文化在形成過程中,受到了大量中國文化的影響,自飛鳥時代的舒明天皇開始,日本政府就不斷派遣唐使到唐朝,學習大唐最先進的工藝美術和優秀的文化傳統,所以日本的文化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吸收了當時先進的中國傳統文化。

螺鈿紫檀五弦琵琶 正倉院藏

在日本的傳統文化中,我們能看見大量中國的哲學思想的影響,例如日本傳統審美中呈現的純粹幽玄的「wabi-sabi(侘寂)」美學,在中國禪宗思想影響下產生的獨特審美

在日本的一項調查中顯示,日本和中國分別有56%和44%不喜歡對方。一提起日本的文化,就會有人說「他們的文化都是我們的」,那麼試問,作為「這份文化」的曾經擁有者,我們又做了些什麼呢?

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曾經日本在泡沫經濟時期,地價也是一路狂漲,就像現在的我們。但即使在那個時期,日本也沒有大規模拆遷古建築,所以日本的建築平均壽命期可以很長,這同時也意味著,社會環境和景觀可以保持穩定,一代又一代的人可以從不同年代的建築了解這個國家的歷史和審美

這種人與房子、人與社會、人與人的關係才真正可以使傳統和現代保留下來,使人可以相信,傳統的歷史感是真實可以觸碰的,也是完全可以在同一個空間中相處且不是落伍的。

Photo by Tim Walker

??

從包裝紙上印著葛飾北齋的《神奈川衝浪里》震驚了歐洲開始,日本工業產品設計師的作品一直在影響整個歐洲甚至世界的審美。難怪現在整個西方世界都會將日本當成東方美學的代表,因為從當下的設計產業來看,日本設計師確實將日本傳統的哲學和藝術發揮和滲透到了世界的各個角落,設計師們在產品設計和視覺設計上也是獨佔鰲頭。以下是我比較推崇的幾個設計大師,他們的設計曾經打破許多領域的壁壘,對這個世界的不同工業設計領域形成了革命性的影響。

建築設計師:隈研吾

「我想讓建築消失」

隈研吾曾說「水泥建築是20世紀工業革命的產物」,為了減少由於人類的過度開發對環境所產生的負擔,他一直提倡「負建築」,意思就是將建築融入到生活中,它不是平地高樓,而是人們生活中的歸屬。所以他建議使用建築當地的自然材料,例如:土、石頭、水等。除此之外,他也是最會使用木材、竹子、石材和紙張等傳統又自然的建材的一位建築師,風格也帶有強烈和風和東方的禪意。

Darling Exchange

像大家都比較熟知的建築師扎哈·哈迪德、貝聿銘等都是現代主義建築大師,主要建築作品都以鋼筋、水泥、玻璃等人工材料作為建材。木頭,卻很少被使用。原因也很簡單,我們都知道工業革命之前,大家都用木頭蓋房子,但因為木頭很容易受到環境影響,自身的承重能力和耐用程度也不如人工材料,所以進入21世紀大家就紛紛捨棄了木材。

淺草文化觀光中心

而隈研吾出生在地震頻發國家,在日本泡沫經濟前,他也是一名西方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追隨者,但後來他的建築理念與西方觀念背道而馳。木建築是東方最傳統的一種建築文化,中國的木建築文化歷史也非常值得我們深挖和繼承。他曾在一次採訪中提到過日本曾經一度放棄木材作為建築材料,直到相關技術得到突破,才延續了下來。所以在中國古建築的修復和建設過程中,我們是否也應該從老祖宗留下的財富中繼承些什麼呢?

東京南青山微熱山丘店

微懂一點中國古建築的人都知道「榫卯結構」,這是從我國古代就流傳下來的工藝。隈研吾在設計東京南青山微熱山丘店時,用了半年時間的鑽研,最終選用了最傳統的千鳥榫卯結構。

檮原木橋博物館 (Photo: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

無論是東京神樂坂La Kagu、淺草文化觀光中心,還是東京南青山微熱山丘店等代表作都是使用木頭作為建材。檮原木橋博物館在設計之初,由於地處深山,他為了振興這個城鎮的林木業,直接選擇了當地的木材建造出了這座博物館。他認為如果不是使用當地的材料的話,這棟建築就不足以稱為「當地建築」

東京神樂坂La Kagu

??

紡織品設計師:佐藤明美

住在傳統和現代的邊界里

手工藝匠人在日本是非常受到尊敬的,在京都安靜織布做印染的匠人更是構成了一道風景線。無數次我都有想要去京都安靜做手工藝的衝動,安靜地織布和生活。室內紡織品設計師佐藤明美就完成了我的長期的願望。

設計師佐藤明美的室內裝飾紡織品品牌NEED』K,在很多設計上都運用了日本傳統的面料,佐藤明美的面料選擇也極為特殊。她將日本幕府時代的家庭徵紋、和服上的圖案作為窗帘面料的基礎。而一說到中國的傳統家飾,印象中往往顏色都比較鮮艷,而中國的傳統顏色其實非常淡雅。我們也看過無數個用圖案來代表文化象徵的,但是精細提煉元素,讓圖案時髦又復古的卻很少。

並且她還結合了兩種以上的面料,例如皮革和絲綢,羽毛與絲絨。用這些材料結合了日本古典住宅的燈光和色調,草席和木紋。讓整個室內的氛圍既傳統又現代。

??

時尚設計師:森英惠

是她讓世界對日本時尚刮目相看

提起日本的服裝設計師,一般人腦子裡都會浮現:山本耀司、三宅一生、川久保玲、高橋盾和高田賢三的名字。但今天想要介紹的則是一位影響了以上這些人進入巴黎時尚圈,也被稱為「蝴蝶夫人」的森英惠。

HANAE MORI 1977SS

首先想和大家分享一個有趣的現象,在上個世紀70年代,時尚圈的前綴只有「巴黎」這個名詞。因此在巴黎以外的服裝設計師想要成名,首先得去巴黎開一次時裝發布會才行。當時對於「巴黎」一詞,日本也有著迷一般的狂熱崇拜。無論你是做什麼職業的,只要你說你去巴黎,就意味著你是一個成功的人或者即將成功。但是所有去到巴黎辦秀的日本設計師,也都希望努力擺脫「日本」這個限定詞,渴望融入「最高級」的巴黎時尚界,成為一名國際性的時裝設計師。

(L) Model wearing a dress by Hanae Mori, 1970s / (R) Hanae Mori ad, Vogue UK, Nov 1972.

1961年初森英惠去了巴黎,8月又去了紐約。相對於紐約來說,巴黎更保守,但紐約對於日本服裝存在極大的看法。價格便宜、質量不好,就像現在對待中國服裝的普遍看法一樣。森英惠非常堅持使用日本生產的面料,並和日本籍職員一起努力,這才使得美國對日本服裝的看法慢慢有了改變。

(L) Hanae Mori dress. Photo by William Bell, 1966 / (R) Hanae Mori, American Vogue, Sep 1984.

1977年,森英惠在巴黎開設了第一家高級時裝店,並是第一個加入巴黎時裝工會的日本人,正式成為了一名具有國際性的服裝設計師。在當時想要在巴黎開時裝發布會,首先就需要得到巴黎工會的認可,所以這個殊榮對整個日本時尚圈和她本人來說,都很重要。

Hanae Mori for Ban-Lon fabrics ad, 1969.

森英惠的設計中我們可以看到濃烈的日本元素,比如蝴蝶來自她的故鄉,是她服裝設計中的標誌性元素。在她的故鄉島根縣,蝴蝶是春天來臨的象徵,所以她經常會用到故鄉的圖案進行設計。


Hanae Mori manuscrit 2017-18 A/W COLLECTION

同樣,日本傳統和服的痕迹也在她的設計中非常明顯,花朵、白鶴等等。在顏色的運用上也很有趣,西方的高級時裝對於顏色都比較保守,而森英惠的設計卻追求日本和服中艷麗的色彩,火紅、亮黃、海藍等。

Hanae Mori ManuscritAW 2016-17,Photo:Miu Vermillion

後來,森英惠帶來了三宅一生和高田賢三,慢慢地山本耀司和川久保玲也出現了。對於西方的服裝設計界,這幾位來自日本的設計師帶來了他們從未見過的東方哲學,也因此日本服裝設計師得以在巴黎得到了里程碑式的成功。

Hanae Mori Manuscrit AW 2016-17,Photo:Miu Vermillion

??

工業設計師:柳宗理

「傳統是因創造而存在,

不可能存在缺乏傳統與創造的設計」

柳宗理是日本老一代的工業設計師,受到包豪斯和勒·柯布西耶的影響,在設計中帶有明顯的現代風格。但他在1977年主持東京日本民藝館時,因為父親是日本民藝運動的創始者,受到父親「向現世宣傳推廣祖先留下的生活智慧」的觀點的影響,於是他在擔任民藝館總監的時候,把關注點放在了日本鄉土文化上。

民藝來自生活藝術的一種,不是靠知名的藝術家或設計師製作出來,而是從不知名的大眾手中誕生出來的。日本人對於生活的細節非常講究,他生活在戰後年代,難免在設計中帶有工業感,看著樸實但也很實用舒適。戰後推出的「蝴蝶凳」被人評價:「敏感的人可以感覺到這是來自日本傳統建築的構造,從早期神道教的拱門上就可以看出它的淵源。「

此外,南部鐵器是日本東北岩手縣盛岡地區的民間工藝,擁有四百年以上的歷史。特別是鐵壺與鍋具,在柳宗理的設計問世時就引起了許多行業人士的關注。無論是流線型的產品線條,還是尺寸、重量都是經過精確設計與調整的。

我一直對工業設計非常感興趣,從西方的設計思路中,我認為他們一直更偏向實用主義和理性認知,例如德國的設計就有著明顯的「好」的標準:功能性。相比起歐洲的「冰冷」,日本在這個方面卻做得不一樣,他們的作品同樣也很實用,但他們存有溫度、情緒這兩種感性的情感認知,是東方文化中最最難得的部分。

??

在現代服裝史上,最近一次東方人震懾西方人的文化勝利,應該是從上世紀70年代日本設計師進軍巴黎開始的。Issey Miyake、Yohji Yamamoto、Rei Kawakubo、Takada Kenzo……進入巴黎,開始用西方人能接受的剪裁方法、材質創新和輪廓解構方式,表達一種屬於東方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擴大和延伸了西方人對審美對文化對處世哲學的定義。讓他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東方美學的精緻內斂和天人合一的觀念,博得了西方人對東方審美的尊重和好感。

而在日本設計師們設計中大量運用的和服元素,也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和服是日本大和民族的傳統服飾,但卻很少人知道和服最早的時候被叫做「吳服」。

這個稱謂來源於三國時期,由於東吳與日本的商貿活動頻繁,將紡織品和衣服縫製方法傳入了日本,所以才用「吳服」來稱呼。後來遣唐使來到中國,日本又效仿了隋唐服飾,直到現在和服或者簡化版的和服(浴衣)還是日本重要的禮儀服裝。年輕人會穿著傳統服裝參加花火大會、成人禮、婚禮等等場合,如果你在日本的街道上碰到過一些穿著和服的婦人,不用懷疑,她們的和服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當然,京都藝伎和普通婦人對於和服的選擇上也會不同。

京都藝伎

相比起這一點,中國的年輕人別說穿著我們自己民族的傳統服裝,就連對於傳統服飾的了解,也只停留在旗袍或者唐裝上。旗袍來自滿族而非漢族服飾,從比較嚴謹的角度上來說,旗袍並不能算是代表中華主流文化的民族服飾,更遑論現在我們目力所及的旗袍跟真正的旗袍實在是不能同日而語。

即使是去年號稱最接近歷史的大熱電視劇《延禧攻略》里,那些服飾事實上大部分也都不過是復原了晚清故宮后妃的服飾。但是這已經是影視作品中比較嚴謹的了。許多影視作品甚至是嚴肅歷史題材里的服飾都和史實風馬牛不相及。

《延禧攻略》

但可喜的是,通過這幾年我們對傳統文化的支持和傳播,現在已經有一些年輕人漸漸地開始嘗試起了漢服,但是情況還比較艱難。不但經常被圍觀詆毀,甚至被當成「和服」「韓裝」遭到一些不明真相的人的攻擊。

by 中國裝束復原小組

我們分析這種情況的出現,一方面,比較嚴謹和系統的官方復原作品還沒有出現,官方機構也沒有就此作出明確的表態,因此無法堂而皇之地正本清源教化眾生;另一方面,現在隨處可見的漢服穿著還在cosplay的層面上,對於材質、款式、色彩的要求,還只是停留「獵奇」和「大而化之」的階段。以至於很多人表示「穿漢服並不丟人,穿得丑才丟人!」

by 中國裝束復原小組

作為一個文化大國,我們需要開始認真地思考我們該如何進行文明的保留和延續。或許,我們可以從成功的日本設計師和藝術家的作品中,找到一些方法和突破,然後用在我們面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法上,讓我們的文化真正滲透到生活中。我們需要進行一次中國文化復興,一個任重道遠的審美教育和進化的過程。

在這裡,我們也感謝所有為中國服飾文化復興所作出努力的人(當然也包括我們磁器自己啦嘻嘻)~此處插播一條廣告,我們新一期《摩登中國—唐裝》即將上線!敬請期待我們的推送吧!

Photoby Tim Walker

文化對於任何一個民族來說都是極其寶貴的,無論是思想文化,還是生活中的為人做事、穿著上的個性表現都是文化的體現。首先,我們應該建立這份文化自信,把中國的文化寶庫當作人類智慧的靈感來源。同樣的,我們更需要時間好好經營和思考,要深入我們的文化底層,而不是通過圖像和視頻的碎片式傳播去了解,任何錶面上的「文化」都太淺薄。

* 圖片來源於網路

??

?

點擊美圖穿越往期?

探店 | 帶你去鼓樓深處喝酒跳舞買衣服

好看的封面不只有易烊千璽

五年後的時裝編輯,向命運妥協了……

??

不一樣的中國創造

專為中國時尚發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磁器 的精彩文章:

時尚和做人一樣,不能太快

TAG:磁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