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貝爺的荒野求生有腳本,這位喝馬糞汁的大漢名將沒有!

貝爺的荒野求生有腳本,這位喝馬糞汁的大漢名將沒有!

你準備先看哪篇熱文:明朝那些事兒講的歷史是真的嗎|慕容復要恢復的大燕國有多奇葩|極簡中國游牧民族史|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國外歷史書吹水的現象很嚴重|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

英國人貝爾在《荒野求生》中吃的東西太過驚人,被人稱為「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男人」。

這個男人走過沙漠、沼地、森林、峽谷。

一路走一路打野,所有能動的活物,沒有他不敢吃的,可以說,凡事吃不掉他的,都得被他吃掉。

他的粉絲紛紛表示,每當看到偶像的眼神,都不由自主的瑟瑟發抖。

但是,隨著對節目的曝光,我們突然發現,貝爺的那些"絕境",都是事先編排好的,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假貝爺。

其實食物極度匱乏下的求生大神,在大漢時代就有了,駐守西域的戊己校尉耿恭,他的荒野求生菜譜,連貝爺都望塵莫及。

01 鮮榨馬糞汁

公元75年,北匈奴鹿蠡王率兩萬騎兵擊敗已歸降東漢的車師,兵鋒直指西域駐紮的漢軍。

校尉耿恭率領著幾百士兵與匈奴對戰。

幾百漢軍對兩萬匈奴,敵我數量太懸殊,註定只能打兩種戰爭,一種是游擊戰,一種是防守戰。

游擊戰是不能打了,原因很簡單,缺水。

耿恭當時身處的地方,是現在的新疆戈壁,這個寸草不生地方,水源及其稀少,別說打游擊了,就是出去散個步迷了路,都有可能被渴死。

所以耿恭決定打防守戰。

確定下戰略之後,挑選防守的城池就簡單多了,哪裡水多挑哪裡。

耿恭看中了疏勒城,這座城旁邊有一條洶湧奔騰的河。

表面看來,耿恭的這個選擇是沒有問題的,但他忽略了一個關鍵因素,直接導致了這場戰爭的慘烈。

永平18年5月,耿恭率軍進駐疏勒城。

7月盛夏,北匈奴大軍兵臨城下,攻城戰正式打響。

在匈奴眼中,踏平這座防守薄弱的城池易如反掌。

匈奴騎兵在城前集結,猛攻城門,戰況十分激烈,城內的漢軍不斷的把準備好的大石頭、大木頭向城樓下的士兵砸去,匈奴雖然以騎兵為主,機動性很強,但是對從天而降的大傢伙顯然沒有什麼抵抗力,死傷慘重。

這種情況持續幾天,匈奴的屍體在城門前堆積成了山,但卻沒有能夠前進一步。

匈奴頭領顯然非常憤怒,兩萬鐵騎竟然踏不平一座小小的城池。

拂曉,對疏勒城最猛烈的攻擊開始了。

這次,匈奴首領相信,無論守城的漢軍有多堅強,絕對承受不起此次進攻。

因為匈奴這次進攻的並不是城門,而是一條河,聽到兵馬響動的耿恭登上城樓上,看到了奇怪的一幕,夜色下匈奴士兵像發瘋一樣,在河邊猛挖不止,明白過來的耿恭突然感覺到後背一陣發涼,因為匈奴在截流改道,河流在上游被徹底堵死,城內的河水流量迅速減少。

如此一來,在這驕陽似火的七月,缺了水源,城池接下來就會不攻自破。

後漢書:匈奴復來攻,擁絕澗水

耿恭身經百戰,他沒有貿然出擊,因為匈奴想要的,就是逼他出城決戰。

但是水斷了一樣會敗,他迅速做出決斷--挖井。

攻城的匈奴鐵騎,守城的漢朝鐵胄,兩支戰鬥力冠絕天下的軍隊,在接下來的幾天里,紛紛扔掉武器,變成了兩支施工隊,一支在城外日夜開工負責河流改道工程,另一支在城內一刻不停進行挖井作業。

匈奴靠著人多,很快就完成了工程,城中的河道已經滴水不剩,可是挖井作業的完成卻遙遙無期。

城中已經掘地十五丈,別說出水了,連點濕潤的土壤都沒有。

後漢書:穿井十五丈,不得水。

城內已經斷水幾天了。

匈奴又發起了進攻,漢軍在城樓上的木石和弩箭仍然猛烈,但是匈奴明顯的感覺到,城頭上那些嘴唇乾裂的士兵,很快就會投降了。

不吃飯還能靠著脂肪撐著,但是不喝水誰受得了?

連續數日,匈奴每天都發動進攻,但是奇怪的是,那些在烈日下被渴的搖搖欲墜的士兵,仍然沒有絲毫投降的意思,更神奇的是,好幾天不喝水的他們還能持續進行射箭活動,且力度絲毫未減。

原來,在絕境之下,耿恭除了親自參加挖井之外,還充分發揮荒野求生的本色,在周圍尋找一切能補充水分方法,最後發明了鮮榨馬糞汁,自己帶頭引用,上前線的士兵優先喝。

後漢書:笮馬糞汁而飲之。

靠著這種有味道的飲料,漢軍在耿恭的帶領下,每個人都化身貝爺,硬生生的在極度缺水的絕境中撐了下去。

終於,工地上傳來了竣工的好消息----挖到水了。

疏勒城沸騰了,所有人奔走相告,高呼萬歲。

善於攻心的耿恭立刻讓士兵提著一桶桶水登上城牆,對著城下的河流改道工程隊,表演潑水活動。

果然,匈奴看到漢軍不差水,知道自己破城無望,次日便全線退軍了。

後漢書:乃令吏士揚水以示虜,虜出不意,以為神明,遂引去。

02 清湯盾牌弓弩

公元75年八月,漢明帝去世,舉國悲痛,百官忙著舉行國葬,車師趁機反叛,和北匈奴一道進攻耿恭。

守城戰再度打響,與第一次守城相比,這次守城之戰更加兇險。

這次車池加入進攻,意味著敵軍的糧草供應已不是問題,一直打游擊戰的匈奴騎兵,這次可以充分發揮彪悍的戰鬥力,打一場持久的攻城陣地戰。

更讓人絕望的是,目前全力準備大喪的大漢朝廷,已無暇顧及邊疆。

耿恭很清楚,他的城池已被團團包圍,不會再有援軍,也不會再有希望。

但他仍然決定堅守,因為他認為,自己有這個責任。

他激勵士兵,坦誠的說明現在的局勢,所有漢軍都表示要死戰到底。

後漢書:恭與士推誠同死生,故皆無二心。

敵軍源源不斷的開赴城下,持續發動猛烈的進攻。

祖上是漢人的車師後王夫人,很是同情漢軍部隊,經常偷偷的派人告訴耿恭攻城的情報,還暗中供給糧草。這個流淌著漢人血液的女人給了絕境中的漢軍難得的支持,憑藉著這一絲微弱的光亮,懷著必死決心的漢軍寸土不讓,一次次的擊退敵人。

聲勢浩大的敵軍以幾十倍的兵力,發起了無數次進攻,卻無數次敗退,敗退在孤獨卻堅定的耿恭面前。

幾個月過去了,匈奴眼前這座無助、毫無遮擋的城池。依然堅挺著,無法跨越。

但耿恭這邊的守城部隊已經快打光了,士兵一天天減少,王夫人的支持的糧草也已經完全耗盡。

耿恭知道,即使士兵只剩下一個,也一定會戰鬥到底,因為他的部下都和他一樣,變成了漢朝的死士。

但是最後這些死士很可能全部死於飢餓,因為整座城已經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吃了。

如何解決吃飯問題,已經比如何擊退敵人更重要。

絕境之下,耿恭荒野求生的天分又被激發,他下令讓士兵煮沸一鍋清水,他去尋找火鍋的食材。

很快,士兵看到,耿恭抱著一對鎧甲和弓弩扔進了鍋里。

就在士兵們紛紛懷疑自己的主帥已經被餓的精神失常時,耿恭已經撈出鎧甲和弓弩,一人分了一份,招呼大家趁熱趕快開吃。

士兵們面面相覷,這東西分量倒是很足,可是這麼硬,在哪下口呢?

主帥笑著用牙齒撕下上面的獸筋和皮革,津津有味的嚼了起來。

別說,這獸筋富含蛋白質,皮革能抗餓,還真是當前最好的食物。

這支僅剩數十人的守城部隊,圍著清水大鍋,抱著盾牌,像是日常朋友聚會一樣歡聲笑語的吃了一頓"硬菜"。

吃完後,穿上剩菜,繼續登上城樓開弓射箭。

後漢書:食盡窮困,乃煮鎧弩,食其筋革。

如此數日,沒有一個人抱怨過伙食差。

03 燒烤胡虜肉

匈奴單于覺得這伙食簡直不是人吃的,自從他知道了城內漢軍的伙食菜單之後,大喜過望,這是個讓耿恭投降的好機會。

這個荒野求生的大神如果投降,瓦解其他城池的漢軍士氣就簡單多了。

很快,匈奴的使者去招降耿恭,說:「你如果投降,單于就封你做白屋王,嫁女給你做妻子。」

耿恭聽了,眼睛一亮,滿面興奮,他友好的牽起匈奴使者,說要到城池跟單于喊話。

匈奴使者也興奮不已,看耿恭的眼神透露出的喜悅,說明這個漢將已經決定去城頭投降了。

到了城頭上,使者才明白耿恭為何一直如此高興的看著自己,原來在這位餓的胃抽筋的主帥眼裡,那喜悅的眼神不是看到榮華富貴,而是看到了一個香噴噴的豬頭。

登城後,耿恭親手幹掉了使者,並招呼兄弟們來一場露天燒烤,城下的北匈奴單于望著這群荒野求生達人,又屈辱又憤怒,當即發動總攻,但是吃完燒烤體力大增的耿恭率軍又一次擊退了敵軍。

後漢書:恭誘其使上城,手擊殺之,炙諸城上。

這次燒烤太過出名,後來被岳飛寫進詩里: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4.曙光

耿恭吃完匈奴燒烤又擊退敵軍後,望著僅存的屈指可數的士兵,他知道自己的荒野生存紀錄片到此也該劇終了。

但是導演組---大漢王朝並不打算讓這位主角退役。

建初元年,新任皇帝漢章帝徵發張掖、酒泉、敦煌三郡以及鄯善部隊,前往救援。

同時重兵集結,進擊車師,面對如同神兵天降的漢軍,車師迅速潰散,再度歸降,北匈奴也驚懼不已,快馬加鞭,遁入大漠。

這一切,耿恭毫不知情,他仍在絕望而堅定的守衛疏勒城。

一天深夜,耿恭聽到兵馬之聲,他已完全無力登城再戰,他苦笑著擦亮了武器,既然是荒野求生的主角,啥都吃過,那就敬業到底,最後在吃自己一刀吧。

一個士兵突然連滾帶爬的來到耿恭面前,結巴著喊,大人,我聽到了漢人的聲音。

耿恭側耳傾聽,果然,死寂的夜裡,遠處傳來熟悉的鄉音:「我是范羌。朝廷派部隊來迎接校尉了!」

城中的人激動萬分,呼喊萬歲的聲音響徹夜空。

耿恭打開城門,救援部隊與守城士兵互相擁抱,痛哭流涕。

05 後記

曾有記者採訪貝爾:「你在野外真的只靠吃蟲子填飽肚子嗎?」

貝爾對此的坦誠回答:不!那個只是展現技巧而已,在錄製完後,我和大家一樣正常用餐,甚至比你們吃的還多,因為我要奔跑,要攀岩,這些都會消耗大量體能。

貝爾荒野求生,為的是賺錢,因為他的背後,是一個需要流量的商業團隊。

耿恭荒野求生,為的是戰鬥,因為他的背後,是永不屈服的民族之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教師王漢周 的精彩文章:

別人打仗砍敵人,他打仗懟自家皇帝,懟贏了還打勝了
日本鬼子為什麼總愛搶老鄉家裡的雞?

TAG:歷史教師王漢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