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左丘明其實就是孔子的弟子卜子夏?
賈志剛是一位暢銷書作家,作品有《賈志剛說春秋》《說戰國》等。在他的《說論語》中,他提出了一個頗為大膽的觀點:《左傳》的作者左丘明其實就是孔子的弟子子夏。
我讀了以後,覺得這個觀點還是挺靠譜的。
先說一下左丘明和子夏都有哪些人生經歷和成就,再說一下為什麼認為他倆是一個人。
左丘明,約前502年-約前422年,都君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稱左丘明。著有《左氏春秋》《國語》兩部史書,被譽為"文宗史聖"、"經臣史祖",孔子、司馬遷均稱左丘明為"君子"。左丘明是司馬遷之前有名有姓的史學家中最重要的一位。
卜商,字子夏,前507年—前420年,晉國人(也有說是衛國人),「孔門十哲」之一。他尤善於《詩》《樂》《易》,愛好歷史,研習《尚書》,對於禮和喪服很有研究,曾對孔子整理編訂的《春秋》做注。《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的作者公羊高和穀梁赤都是子夏的弟子。子夏晚年去了魏國,成為了魏文侯的老師,在魏國創辦學校,魏國名臣變法先驅李悝、軍事家吳起、學者段干木、田子方也都是他的學生。
子夏是孔子年齡最小的弟子之一,與子貢、曾參、顏回等人是同齡人,也是孔子的弟子中成就最大的一位。熟悉孔子的都知道,上面提到的子夏所擅長的,恰好也是孔子擅長的,也就是說子夏得到了孔子的真傳。
那麼,為什麼說左丘明和子夏很可能是同一個人呢?
1.從年齡來看。
由於秦始皇毀掉了六國史書,項羽燒掉了秦國史書,所以春秋戰國時期及以前的史料比較缺乏,對很多人和事的記錄不是很準確。
子夏比孔子小44歲,這一點是比較準確的。
左丘明的年齡則只能推測。
孔子活了73歲,一生述而不作,在晚年才專心做學術研究,整理編訂了《春秋》。左丘明的《左氏春秋》是為了解釋孔子的《春秋》而寫的,所以左丘明肯定比孔子小很多。
孔子生於前551年,死於前479年。
左丘明,約前502年-約前422年。比孔子小約49歲。
子夏,前507年—前420年。比孔子小44歲。
從年齡來看,左丘明和子夏年齡相近。
也就是說,左丘明15歲時,子夏19歲,孔子已經63歲了。即使左丘明的年齡不準確,再大幾歲,結果還是一樣:正常情況下,左丘明很難與孔子成為關係很密切的人。除非他是孔子的弟子。
子夏在15歲左右拜孔子為師,家貧,沒有錢交學費。但孔子看子夏聰明,還是收下了這個弟子。子夏跟著孔子,邊學習邊照顧孔子的起居,等於是勤工儉學了。所以,子夏從孔子那裡學到的最多,跟孔子關係也很好。
2.從為《春秋》做注來看。
左丘明寫了《左氏春秋》,對孔子以及他的《春秋》非常了解。《左氏春秋》很明顯不是一本春秋時期正規的史書(孔子嫌魯國史書太亂,才去整理的),而是一本為了方便人們了解歷史,傳之後世的通俗歷史書。
孔子不是魯國史官,《春秋》只是孔子的私人著作,除了孔子的弟子,外人不但很難得到《春秋》,甚至根本不可能知道孔子寫了這麼一部書,更別提為它做注了。所以,左丘明應該是與孔子關係特別近的人,至交好友或弟子。
《論語·公冶長》記載,「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意思是,甜言蜜語、讒言媚色、卑躬屈膝,這種態度,左丘明認為可恥,我也認為可恥;隱匿怨恨而佯裝友好,左丘明認為可恥,孔子也覺得可恥。孔子評價左丘明的這些話,反映出孔子對左丘明的價值觀很認同。這說明,孔子對左丘明很了解,知根知底。
公羊高和穀梁赤是子夏的弟子。這說明子夏對《春秋》的了解很深,子夏手中有一本《春秋》。孔子很可能直接把《春秋》傳給了子夏。
3.眼盲。
左丘明是盲人。他應該是後來致盲,而不是生來就是盲人。因為在春秋時期,從小致盲的人是不可能成為學者,並且和孔子等魯國牛人都保持很好關係的。
子夏是晚年喪子,過度悲傷把眼睛哭瞎的。
4.《左傳》擁有完備的晉國史料。
《左傳》中的史料主要來自魯國和晉國。左丘明是魯國史官,肯定有魯國的史料。
但晉國史料從哪裡來?左丘明很難拿到。
魏國是三家分晉而來,原晉國的都城就在魏國。子夏是魏文侯的老師,有機會接觸到這些史料。所以,兩人可能是一個人。
5.《左傳》成書後,迅速流傳開來,說明作者影響力巨大。
在古代,書籍很貴,不容易流通。在春秋時期,沒有紙,書是用竹簡製成的。一部《左傳》估計一輛馬車裝不下。一般人不可能讀的起。但《左傳》成書後,流傳很快很廣。這說明作者是個名氣很大的人。
左丘明是魯國史官,以研究和記錄魯國歷史為工作,記錄歷史後就束之高閣了,影響力很小。
子夏是孔子的弟子,魏文侯的老師,名滿天下。魏文侯善待子夏就是為了藉助子夏的名聲吸引人才。子夏、孔子、孔子的其他弟子都桃李滿天下,很多都在諸侯那裡做官,他的作品肯定流傳很快很廣。
6.從漢代開始,儒生就認為左丘明是孔子的弟子。但沒有更進一步認為左丘明是子夏。
總體而言,左丘明是子夏只是一種對歷史真相的猜測,屬於一家之言。但這種猜測並不是沒有價值。大家也可以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TAG:棟哥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