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一心為國,為什麼他的變法卻導致了宋朝滅亡?
南宋人認為王安石變法導致了北宋滅亡其實並沒有錯。其中的邏輯是這樣的:
王安石變法之前,北宋面臨兩大困境,一是軍事困境,外部有遼國和西夏的騷擾,北宋需要用「歲幣」買和平。二是財政困境,禁軍和官員太多,財政入不敷出。北宋商業發達,土地兼并嚴重,朝廷就把失去土地的流民吸收進了禁軍,禁軍規模膨脹,人數多達100多萬,但禁軍的戰鬥力卻很差。
歷史教科書上把這種局面稱為「積貧積弱」。
其實北宋不貧窮。財政有赤字,但民間很富有。尤其是商業和手工業發達。開封已經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超過一百多萬。通過《清明上河圖》我們就可以明顯感受到北宋的發達。
北宋弱嗎?
看跟誰比。跟漢朝和唐朝相比,北宋的確很弱。但是,和當時的遼國相比,宋朝略微弱一些,但兩國在宋真宗時期打成了平手,簽訂了《澶淵之盟》,此後一直到遼國滅亡,宋遼再也沒有開戰。
雖然北宋每年需要送給遼國30萬(後來增加到50萬)歲幣。但這些費用不足一場戰爭費用的百分之一。對北宋而言,不算太大的負擔。
跟西夏相比,宋朝佔有優勢。陝西軍戰鬥力不輸西夏軍隊。更重要的是,西夏內部不穩定,經濟落後,打不起持久戰。北宋滅亡之前,西夏已經快完蛋了。可惜,北宋先走一步,讓西夏換髮了第二春。
在這種「積貧積弱」的局面下,剛即位的宋神宗年輕氣盛,總覺得堂堂天朝被遼國和西夏欺負了,顏面何存?不能忍。於是,啟用王安石變法。
王安石文採好,品德好,一心為國。他的變法措施也是深思熟慮的。為什麼卻為北宋滅亡埋下伏筆呢?
王安石變法的主要措施有青苗法、農田水利法、均輸法、免役法、保甲法、保馬法、裁軍、裁撤冗官等。
其實概括起來就是四個字:斂財、強兵。
重點是斂財。財政充裕了,就有錢練兵了。
前面說了,北宋只是財政窮,民間富得流油。因此,只要想辦法把民間的錢財挪到國庫里就行了。
這就導致了司馬光和王安石的論戰。
司馬光說:天下之財是生產勞動產生的,是有數的,不在民則在官。你把民間的錢收上來,是與民爭利,會導致百姓破產,加重民間疾苦。
王安石說:只要朝廷有善於理財的人,能夠做到民不加賦而國用足。
兩個人各有各的道理。但後來發生的事情證明,司馬光是對的。因為王安石忽略了一點:並不是所有人都像王安石這樣,做事兢兢業業,清正廉潔。
在王安石推行新法的過程中,大批小人藉機上位,比如呂惠卿、鄧綰等。
呂惠卿不停的排擠王安石。鄧綰的名言是,笑罵由他笑罵,好官我自為之。
除了小人上位,變法還造成了很多更嚴重的惡果:宋朝的商人、地主和農民大量破產,王朝中產以上的富戶已經全部是封建官僚,天下之財被滌盪殆盡,流民中的羸弱者輾轉死於溝壑,強壯者則嘯聚山林成為盜匪……
因為官僚藉由推行新法的機會,中飽私囊,成為了地方豪強。他們給朝廷聚斂十兩銀子,自己就要貪污兩倍以上,地方商人、農民就會損失百兩以上。這些地方豪強,既是官,又是壟斷商人,又兼并土地成為大地主,黑白兩道通吃。真正的民間商人根本無法和他們競爭。
除此之外,新黨和舊黨的黨爭也愈演愈烈。
總之,王安石的變法導致了以下後果:
一,短期內,富國強兵的目的達到了,財政充裕,軍隊變強了。
二,長期來看,民間被折騰的七葷八素,民窮財盡,流民四起。
三,小人上位,黨爭開始。
四,新黨舊黨都開始貪污,搜刮民間財富。以司馬光為首的文人士大夫組成的舊黨本來非常重名聲和學問,不怎麼貪財。但是看到新黨肆意侵佔民財,不受懲罰,也開始有樣學樣,畢竟不貪白不貪。
這樣,北宋怎麼還能好?
王安石變法共推行了十八年。北宋官場和民間實現了質變。
1081年,宋神宗推行變法的第十四年,離神宗去世還有四年,經過王安石變法強大的北宋,集合35萬軍隊,20萬民夫對西夏發動了一次史上最大規模的戰役,史稱元豐五路伐夏。
北宋差點滅掉西夏,但最終功虧一簣,數十萬人殞命。王安石變法聚斂十多年的財富毀於一旦。
宋神宗死前指定司馬光為太子的老師,等於是委婉的承認了變法失敗。
宋神宗死後,年僅八歲的太子登基,是為宋哲宗。宋哲宗在位15年,英年早逝。其弟趙佶繼位,是為宋徽宗。徽宗朝大部分小人就是在王安石變法中發跡的。
總結:王安石變法導致小人上台,官場風氣改變,很多官員變成了官商和豪強,商人、地主、農民破產。宋徽宗接手後,變本加厲,民窮財盡,流民四起。金國崛起後,北宋滅亡。
※把人類文明劃分為四代,美國、中國各屬於第幾代?
※北美口碑票房雙慘敗,《阿麗塔》在中國至少撈4億美元才不虧本!
TAG:棟哥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