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因在「二三環」國家中地位下降,只好自保退出「歐盟」
續上文「大英驕傲與恐懼:從國名變更看「日不落」與島國思維」,我們講了愛爾蘭和英國之間的分分合合,最終北愛爾蘭留在英國,愛爾蘭島的七分之五六成為「愛爾蘭共和國」。但實際上,英國沉淪的威脅還不止愛爾蘭。
(1)英倫三島中的蘇格蘭
除了愛爾蘭外,更為重要的蘇格蘭也有獨立傾向。早在公元843年,蘇格蘭地區就成立了蘇格蘭王國。而同期的英格蘭剛剛完成統一,在927才年完成英格蘭統一併成立了英格蘭王國。之後,英國於1536年吞併威爾士。1541年、1603年先後強迫愛爾蘭、蘇格蘭組成了共主聯邦。1707年,英格蘭才吞併了蘇格蘭。
2012年主張獨立的蘇格蘭民族黨在地方選舉中獲勝,2014年進行公投結果55%的人反對獨立。雖然,這次地方公投蘇格蘭獨立一派受挫,但是,歷史上英格蘭對蘇格蘭的欺辱經歷,也被人越來越熟知。
未來如何,英國會如何繼續沉淪,誰也不清楚。
在這一段,歷史中,英國盡全力阻止陷落的過程,其最主要的方式就是組建「英聯邦」,希望用一個聲音維護自己的影響力。然而,隨著內部成員的壯大,英國已經無法控制該國家聯合體了。
(2)隨著英國實力下降,對「英聯邦」地控制日漸萎縮
「英聯邦」成立之初,英國確實有利用經濟、文化、政治、軍事等影響力,全方位控制「英聯邦」成員的意圖。希望以此為基礎抗衡美蘇兩大強國,以保證自己的世界地位。
1931年,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南非成為首批成員。
對於各殖民地、自治領的「離心」傾向,英國無論國際地位、科學技術等畢竟相對於它們來說都要強大得多,「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嘛。因此,英國希望在各國「主權獨立」的前提下,利用「前英國殖民體系」各國組合的實力共同協助英國維持「二流國際地位」。
英國希望利用自身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和思維影響力,保持緊密的經濟聯繫,力爭在一個問題上用「一個聲音說話」。
但因為英國實力進一步衰落,包括印度等國其實並不買英國的「帳」。能夠緊緊跟隨英國「旗幟」的國家主要是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新加坡等被殖民習慣了的國家。
但隨著各成員國的「相對實力」的增強,英國的「相對實力」降低。現如今的英聯邦,無論在聯邦內部還是外部,英國對聯邦內部各成員國都沒有政治決定力,有些國家連影響力都沒有了。
對於大部分國家只能憑藉影響力,例如經濟交往互惠的能力、同一思維方式的影響、教育和科技輸送以博取認同等方式。像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就屬於同一思維方式的認同。非洲、拉美的一些「聯邦」成員則是通過經濟互惠能力進行影響。
現如今在「英聯邦」內部,印度的崛起是一大變數。因此,對於無法控制的「英聯邦」不行了,「歐盟」嘛也不行。
綜上所述:「退歐」是必然英國戰略選擇的必然
2013年,卡梅倫決定「脫歐公投」,雖然有著政客為了自身黨派利益、個人利益的「短視」考量。希望通過威脅歐盟使其退讓,以利於自身獲得政治話語權的想法。但是,這並不妨礙,「疑歐思維」在英國實力、影響力日漸萎縮下的整個國民的焦慮情緒。
為了保護自己的「價值體系」,英國的「三環外交」戰略最終變成了「美規英隨」。「退歐」本質上就是將英國的「戰車」綁在了美國的身上。為了「一二環」利益,她必須要主動遠離「三環」國家,防止自身最終被「歐盟」吞噬,嚴重傷害「一二環」戰略的必然選擇。
幾十年「三環外交」戰略,只是幾百年「疑歐思維」的表象
大英驕傲與恐懼:從國名變更看「日不落」與島國思維
「三環外交」英國戰略發展基礎,兩次脫歐皆因它
※1975年脫歐背後:日不落變成日已落,大英情結至今難忘
※大唐吐蕃關係很友好,引軍西域卻不想關係一壞成仇敵
TAG:坐古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