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使團出訪清朝,名義上是為乾隆皇帝祝壽,離開時大罵:真蠢!
在古代,神秘而又強大的東方,一直都是西方國家所痴迷嚮往的地方,但是由於東方和西方中間隔了一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所以雙方一直都沒有真正的接觸過,都是通過奧斯曼土耳其進行中轉。後來,好不容易有個叫馬可·波羅的義大利人終於來到了正處於元朝時期的東方,並寫下了《馬可·波羅遊記》這本書。
東方的強大,讓西方國家恐懼,但東方的富庶,也讓西方國家痴迷;去東方,成了當時幾乎所有歐洲人所渴望的追求,有人說,麥哲倫和哥倫布這些開啟歐洲大航海時代的先驅,目標就是去東方;但卻始終沒能成功。而鄭成功數次下西洋,由於條件所限制,也一直沒能到達歐洲。
而這裡,要說的就是英國使團出訪清朝的事情;在18世紀60年代,英國發生工業革命,資本主義處於上升階段,伴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英國迫切需要開闢新的市場和廣闊的原料產地。因此,英國派遣一個使節團到中國訪問,由於這個使節團的全權特使是一個叫喬治·馬戛爾尼的人,所以這支使節團又叫馬戛爾尼使團。
雖然表面上是想和清朝建立友好的外交關係,但其真實目的是想通過與清王朝最高當局談判,取消清政府在對外貿易中的種種限制和禁令,打開清朝門戶,開拓清朝市場。同時,也是為了搜集有關清朝的情報,估計清朝的實力,為英國資產階級下一步的行動提供依據。
使團乘坐的船隻和攜帶的大批禮物都是經過精心挑選和特意製造的。這艘「獅子號」炮艦,裝有64門大炮,是當時英國第一流的軍艦。使團攜帶的禮物除一部分是投清朝皇帝之所好外,更多的是為了顯示英國的科學技術。英國人想把他們最新的發明介紹給清朝,如蒸氣機、棉紡機、梳理機、織布機,並猜想準會讓清朝統治者感到驚奇而高興的。
英王還特意贈送了當時英國規模最大並裝備有110門大口徑火炮的「君主號」戰艦模型。也許,他們想暗示64門火炮的「獅子」號在英國強大的海軍艦隊里是多麼的微不足道。英國人在禮單中還專門提及了「榴彈炮、迫擊炮」以及手提武器如卡賓槍、步槍、連發手槍,他們想,這些東西可能會引起清朝軍官們的興趣。
但後來讓英國人大失所望的是,清朝的大臣絕大多數都是文人出身,他們對此不感興趣。在他們看來,這些洋人的東西,不過是些無用的奇技淫巧罷了。而且就連當時清朝軍方的代表人物福康安,也對英國使團警衛準備已久的操練毫無興趣;馬戛爾尼在當天的筆記里記道:「真蠢!他一生中從未見過連發槍,中國軍隊還在用火繩引爆的槍。」
最後,就是雙方的具體談判事宜,英方提出了六個要求,有一部分是屬於希望改善貿易關係的正常要求,但還有一部分則具有殖民侵略性,如割讓島嶼一事,清政府決不能接受。面對這種情況,清政府理應認真研究和區別對待,能接受的就接受,不能接受的就再談,最終達成一致;但清政府卻簡單地一概拒絕,將英國的六項要求全部斥為「非分干求」,關閉了談判的大門。
而後乾隆皇帝下旨,驅逐馬戛爾尼使團,令其儘快離境;雖然馬戛爾尼這次出使表面上看是失敗了,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來,馬戛爾尼成功了,因為他摸清了清朝的真實情況——自大、狂妄、落後、愚昧、富庶、無能;為後來歐洲以堅船利炮打開清朝的大門奠定了基礎。
更令人可笑的是,馬戛爾尼這次出使,是打著給乾隆皇帝祝壽的名義,所以乾隆皇帝還以為英國與其他番邦小國一樣,都是爭著來給自己「上貢」的;事後,還讓宮廷畫家畫了一幅《萬國來朝圖》,其中荷蘭、英吉利、法蘭西等歐洲國家使節都位列其中,當真是「夜郎自大」。
而且在此次事件中,乾隆皇帝還說了一句話:「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貨物以通有無。特因天朝所產茶葉、瓷器、絲斤為西洋各國必需之物,是以加恩體恤,在澳門開設洋行,俾日用有資,並沾余潤。」簡單來說,就是我大清朝物產豐富,根本不需要你們的東西,如今是可憐你們,才和你們通商的。當真是「霸氣」啊!
※在《西遊記》中,為何豬八戒不能成佛?真實原因如來佛祖並沒有說
※細數三國時期東吳的8大猛將,有一人生擒關羽,還有一人堪比張遼
TAG:黑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