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航拍中國》第二季收官 用寫情書的方式鳥瞰中國

《航拍中國》第二季收官 用寫情書的方式鳥瞰中國

「你見過什麼樣的中國?是960萬平方公里的遼闊,還是300萬公里的澎湃?」兩年前,一部採用空中俯拍視角,再現中國之美的紀錄片《航拍中國》走紅熒屏和網路。第一季播出以來,累計電視播出500多次,觀眾規模超5億,數萬名網友在豆瓣上為它打出9.2的高分。

3月3日晚開始,《航拍中國》第二季在央視綜合(CCTV-1)、紀錄頻道(CCTV-9)等多頻道開播。第二季延續了上一季「東西南北中」的全方位布局,選取了內蒙古、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四川、甘肅7個省區。站在高空視角俯瞰大地,展示一個前所未見的中國。

《航拍中國》第二季收官 用寫情書的方式鳥瞰中國

選擇困難

哪個美景都不願捨棄

「50鍾完全不夠看!」「浙江美景太多!」「傲嬌臉,畢竟是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沒想到中國平均海拔最低的省竟然是江蘇……」

在《航拍中國》第二季的播出界面中,不少觀眾大呼「一集一省」根本看不夠,還有很多觀眾在彈幕中呼籲導演組下一次重點拍攝自己的家鄉。

為了在每集50分鐘的體量中展現一省全貌,導演組事先做了大量功課。製片人韓雯介紹,拍攝前,導演組通常會在一個省份找出100多個可拍攝的點,多輪篩選後保留40多個點。「這些拍攝點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自然地理奇觀;第二類是人文歷史景點;另外還有近年來社會發展成就地標,比如深圳的前海創新產業園、廣東的港珠澳大橋。」

可即便如此,「選擇困難症」仍然在拍攝中不斷爆發。四川篇航拍導演王小塵回憶,大家在點位取捨討論時總是「打架」,「四川實在太美了,我們每天開會都在撓頭」。早期方案做了100多個點,十幾輪瘦身,篩選出最終的39個內容點,「過程很痛苦,哪一點都不願捨棄。」

一鏡到底 上天入水展現中國之美

為了在一個鏡頭裡呈現同一區域內多個不同文化現象,《航拍中國》第二季大量運用了電影中「一鏡到底」拍攝手法。韓雯介紹,江蘇篇中,展現崑曲的段落就是通過「一鏡到底」完成的,「無人機從外邊飛入蘇州園林,一路經過游廊和房間拍攝崑曲學習和演唱的片段。」

四川篇中,川菜和川劇的串聯、成都人民公園喝茶時的場景轉換也是通過「一鏡到底」呈現的。「有觀眾懷疑是無人機中間停下切換了鏡頭,其實這兩個鏡頭中間都沒有剪輯,拍攝的也是基本自然狀態的成都人民。」王小塵說。

不僅能一鏡到底,無人機還能「上天下水」。浙江篇展示杭嘉湖平原生態循環農業——人們在低洼的地方建水塘養魚,挖出的河泥又在水塘四周種桑樹,桑樹長出的桑葉用來喂蠶,蠶沙餵魚,魚糞肥桑。屏幕上「我們去看一看魚塘水底的樣子」話音剛落,飛行器應聲入水,與塘中正慢游消食的胖魚來了個撞臉,又萌又好笑。當鏡頭切換到江郎三爿石時,無人機又從貼近地面沿著石壁開鑿的3500級陡峭台階一路攀高。觀眾的視線隨著高度增加逐漸開闊,好像走入一個新世界。

記錄時代

寫給祖國的「一封情書」

《航拍中國》在「俯瞰美麗中國」同時,也記錄下偉大時代。四川篇的拍攝團隊2008年曾拍攝過汶川地震,2011年又做了地震三周年紀念。當年地震觸目驚心時刻,定格在漩口中學的遺址中。而經過全新的規劃和建設後,鏡頭中的景象與當年相比已經天翻地覆。這種日新月異還體現在曾經「難於上青天」的蜀道中,2017年,西成高速鐵路建成通車,「從成都到西安800多公里,古人至少要走一個月,現在坐高鐵只要3個小時。」

被科技「拉近」距離的還有寧波和上海。航拍俯瞰杭州灣跨海大橋,一條全長約36公里的橋樑,建造者在海底打下5000多根鋼管樁,最長的一根,大約30層樓高。大橋建成後,從寧波到上海的時間,由4個小時縮短為2個小時。此外還有高樓林立的CBD、氣勢恢宏的港珠澳大橋等。在拍攝江蘇淮河和京杭大運河交叉處的水上立交時,拍攝團隊還用上了VR技術,360度展現了這一工程的震撼。

總導演樊志遠將《航拍中國》系列形容為寫給祖國的情書,「當你喜歡一個人、一件物的時候,有時候並不會直接說出『我愛你』三個字。它可能會扯點兒閑篇,聊聊生活瑣事,但恰恰是在這些閑言碎語中你能感受到豐沛的情感。《航拍中國》就像寫情書一樣娓娓道來,它的寫作方式以及剪輯、呈現出來的效果,就是像講故事一樣描摹愛的狀態。」(文/本報記者 祖薇)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