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全國人大代表富康年:內容為王才是長久之計 希望《讀者》不僅僅是你的回憶

全國人大代表富康年:內容為王才是長久之計 希望《讀者》不僅僅是你的回憶

編者按:《讀者》雜誌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成長,是很多人的青春回憶。在新媒體的衝擊下,《讀者》和很多紙媒一樣,也面臨著轉型壓力。中國日報網兩會策劃【兩會?獨家記憶】帶您走近全國人大代表、《讀者》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富康年,聽聽他是如何破局的。

全國人大代表、《讀者》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富康年。攝影:中國日報記者 劉浩

中國日報網北京3月11日電(記者 嚴玉潔)「現在你們吃飯的傢伙都變成這個了?」看到記者拿出手機給採訪錄音時,富康年開玩笑地說道。作為《讀者》雜誌的社長兼總編輯,他對新媒體的衝擊有著很深的感觸。但是他也堅定地表示,要堅持內容為王,不會依靠一些噱頭去獲取流量。

《讀者》如何應對新媒體時代?

富康年坦言,紙媒越來越不景氣,如何轉型是他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這幾年,我們在新媒體方面做了大量布局。現在,《讀者》的全媒體能夠覆蓋千萬以上的用戶,應該比原先雜誌的覆蓋面更廣。」

他同時指出,不管傳播介質如何變,必須堅持內容為王,這是媒體人的良心和職責所在。

富康年說:「《讀者》雜誌能夠從一本雜誌成長為一個文化品牌,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一直提供受眾喜聞樂見的正向內容,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方面發揮著特殊作用。我們一代又一代的《讀者》人不忘使命,牢記初心,刊登了大量影響人心的文章。」

黨的十八大以來,《讀者》與時俱進,在內容上進行了微調,增加了中國棟樑、民族脊樑式的人物的故事,更好地反映了國家的建設成就。「而且我們的內容更加生動活潑,人們喜聞樂見,」他介紹說。

富康年直接指出,他不贊同依靠一些噱頭去吸引人、增加流量。「我們應該做的是提高內容生產的質量,紮實深耕內容,細分人群,提供更好的服務。」

他進一步表示:「作為有擔當、有責任的媒體,不能只是去吸引流量,那樣終究不能成就大事。而且我們也能看到,純粹以流量為王的指導思想缺乏價值守護,最終會被受眾拋棄。」

希望《讀者》不僅僅是個回憶

富康年2000年到《讀者》工作,2008年擔任主編,現在是社長兼總編輯。這一路走來,他見證了紙媒的黃金時期,也經歷了它的衰退。「在我們最高峰的時期,月均發行量將近900萬冊,有一個月還突破了1000萬冊。那是紙媒的黃金時代。」

《讀者》的確創造了輝煌。到今年5月,《讀者》自創刊以來的發行量可能會累計達到20億冊。而現在,全國期刊一年的總印量是24億冊。

不過,他清醒地意識到,留戀過去的輝煌是不可取的,不思進取肯定是不行的。

他對記者表示:「希望《讀者》不僅僅是你們中學時代的回憶,還能在將來陪伴著你們。」

文化傳播不能生硬地推廣

作為資深媒體人,富康年對文化傳播有著豐富的經驗。在他看來,生硬推廣是最不可取的。

他說:「我們要以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去推廣,文化有很多搭載形式,星巴克有美國文化,麥當勞有美國文化,好萊塢也是如此。美國文化通過影視、藝術、視頻等形式,不知不覺地就進入到我們的生活中了。」

他就此指出:「我們的文化傳播也是一樣的,比如中華餐飲文化非常有魅力,蘭州牛肉拉麵在國際上的知名度越來越高。這也是很好的傳播方式。」

「文化既要走出去,也要走進去;既要立起來,也要活起來,」他形象地總結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日報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普京:若西方國家在歐洲部署導彈 俄新型武器將以牙還牙
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談網約車:必須把安全放在首位

TAG:中國日報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