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宇宙中生命體的大小,小到形成意識形態,大到成千上萬光年
關於生命體的概念,我們對於地上的更加熟悉,看看周邊的動植物就可以知道了。動物被稱為有生命的我們很容易理解,因為包括我們人類在內這類生物都會行動,而且有意識,會思考。
那麼植物為什麼也被稱為生命體呢?雖然它們不會「走路」,但是會成長,它們會有意識和會思考嗎?其實也是會的,例如趨光性和生長選擇性,而體內的生物電信號就類似神經元,所以不僅有意識還會思考。
但是當讓你思考身邊的座椅,門窗是否有生命時,我們會覺得不是。假如站在微觀世界的角度看,萬物都有生命,它們都在運動,小到原子裡面的電子和中子,都在釋放著能量,遵循著熱脹冷縮等物理原理。拋棄主觀的標準,宇宙萬物都有機會形成生命體,這些粒子都在宇宙中循環,再重新組合,桌椅的下一生也許就成為了動植物。
當我們認為地球才有生命體的時候,看向太陽系的其他星球,水星上的熔漿,金星上濃厚的大氣,火星上的細菌化石,還有木星等氣態行星上的閃電及風暴,你能確認沒有在發生複雜變化嗎?
在熔漿融合溫度,電流走進風暴時,它們會產生各種化學及物理上的反應,也會像有意識一樣有了自己的運行軌跡,同時也要「食物」來幫助成長,同樣的這種生命體也離不開原本的環境。
宇宙中的這類生命體早已超出了生物電的範疇,但又會像癌細胞一樣無限擴大自己,就如星系之間發生碰撞,它們又會形成新的形態,內部的天體受各種力的影響重新組合和更換軌跡。
假如將能與我們溝通交流的才稱為生命體,那麼只會說明自己認知的狹隘,在地球上看整個宇宙,人類不過是坐井觀天。我們不能與看不到的生命體交流,也不代表我們比它們高級的多,就如微觀世界主宰著宏觀世界一樣,我們不也得受微觀粒子的控制嗎?
也許這些超越生物電形態的生物正在交流,可我們並不知道,卻還認為自己已經弄懂了這個世界。
筆者:三體-小興
※科學家:多種證據證明,人類文明只不過是在生與死中不斷循環
※我國能源最多只能供給兩個世紀?又一新能源被發現,可用數萬年
TAG:奇物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