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科技改革聚焦:給年輕人讓出機會 減輕科研人員負擔

科技改革聚焦:給年輕人讓出機會 減輕科研人員負擔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周慧 實習生 趙煒 北京報道


  3月11日上午,科技部負責人就「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回答記者提問。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談到科技體制改革要圍繞人做改革,減少科研人員帽子、牌子、報銷、填表等等方面困擾。

  他還談到對年輕科研人員的期待和關係。他不太贊同年輕人心思太活泛、太著急,人才流動很正常,而且必須流動,但是三天兩頭流動可能就有問題。國家政府層面以及從自身該做什麼,大家都要思考。同時他也建議全社會多給年輕人機會,掌握資源的老一輩科學家,也要多給年輕人機會。


  讓給年輕人一些機會


  王志剛首先肯定,青年是國家民族的希望,一個國家科技創新能不能持續發展、不斷提高,關鍵在於有沒有一批年輕人願意投身科技、投身創新,關鍵在於這批年輕人是不是敢於超越前輩。


  王志剛強調,科技創新方面往往是英雄出少年,競賽的時候不能根據年齡段來選,希望老一代科學家多讓出機會。導師和博士生之間的關係,組長和成員之間的關係,都有師傅帶徒弟的關係。

  「為什麼過去很多年輕人很早能擔任科技組長、主任設計師,現在是不是這樣的機會少了一些?已掌握資源的前輩們該注意,如何讓出一些機會給年輕人?」王志剛說,不要喊(導師)「老闆」就真是「老闆」了,科技界「老闆」的說法,他總覺得不好聽。師生之間還是教學相長的關係。


  2018年國內出現多起導師和博士之間關係緊張導致的惡性事件,年輕博士、科研人員的壓力也受到關注。


  3月11日,北京一位工作近十年的國家科研事業單位科研人員張偉(化名)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北京的高房價對他們來說是杯水車薪,他慶幸十年前用父母的錢在北京買了房子,不然可能考慮回杭州老家了。不過近兩年他們系統內也在改革,像他這樣有專業特長的博士,有新的項目激勵機制,人忙了,收入也有增加,此外單位有幼兒園學校等配套,生活開銷也比較低。還有北京有市屬重點高校教授反饋,目前該校青年教師的戶口問題部分得不到解決,也是引進年輕人才的一塊心病。


  3月11日,另一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的80後海歸博士則表示,他原先首選高校或科研院所工作,但是收入太低,還是去了某科技巨頭拿近百萬年薪。但他認為該企業把科研人員當碼農用,因此博士離職率也是極高。「如果高校收入尚可,我還是想回去做科研。」這位河南籍博士表示。


  2016年,《知識分子》發布了「青稞」的職業現狀調查結果顯示,僅有10.41%的受訪者表示經費充裕,可以開展一些費用高的實驗;超過30%的受訪者經費缺乏,研究受到嚴重影響。還有81.87%受訪者認為人際關係影響項目申請。

  談及青年科學家壓力大的問題,王志剛說,的確存在這些現象,年輕人剛進入社會,確實壓力很大,包括生活的壓力,科技資源申請的壓力等。王志剛說,從科技部的角度來講,他們需要更多地關注這些年輕科技人員,為他們創造條件,發現其中那些安安靜靜的,把科研創新作為自己畢生事業、職業選擇的人員,給予更多更大的支持。


  「我不太贊同年輕人心思太活泛、太著急,人才流動很正常,而且必須流動,但是三天兩頭流動可能就有問題。」王志剛說,從國家層面應該積極創造環境,從科研人員層面,特別是一個優秀的科研人員,要受到社會尊重。


  科技改革圍繞人開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在推動科技體制改革舉措落地見效上下功夫,決不能讓改革政策停留在口頭上、紙面上。大力簡除煩苛,使科研人員潛心向學、創新突破。


  3月11日,科技部長王志剛表態說,科技體制改革主要是圍繞人來開展,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包干制」,就是要對廣大科技人員給予充分信任,讓科研人員有更好的科研環境,比如減少帽子、牌子、報銷、填表等等方面困擾。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中科院以及中國地質大學的兩位科研人員,均表示2018年以來在報銷方面有明顯的便捷化。「現在報銷不像原來那麼嚴格了,報銷填表的程序簡化了。」3月11日,中國地質大學一位副教授表示,還有一個變化是學校比過去更重視教學,整體風氣在變好。

  王志剛說,科技部和相關部門一起開展減輕科研人員負擔七項行動,使得改革的「最後一公里」能夠落地。


  王志剛說,文件下了,一些措施也都明確了,但是知曉度不夠高,特別是像現在平面媒體、網路媒體都非常發達的時代,傳播好像還顯得慢一點,這個慢可能是宣傳的方法、宣傳的力度還不夠,有些人還不知道。


  另外,他還提到政策的協同問題。有的政策和政策之間可能有點打架,科技部正在和相關部門一起梳理,有些可能要改動一些既定的政策,使它們能夠一致起來,不會讓科研人員無所適從。


  「我們的創新生態、科研生態還有這樣那樣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需要進一步完善。」王志剛說,科技部要做的事情,就是服務大學、科研機構、企業和社會一切願意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的人。政府的工作是要更好地把法律、政策、環境以及在科技資源配置方面,能夠真正解決科技人員在科研活動中間、創新活動中間的所需,特別是法律政策。

  其中王志剛提到的法律政策也廣受關注。2018年10月,中國科學院物理所一位研究員在西安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直言,這一年新政策很多,但是大家擔心的新政策能否從法律上穩定下來,比如有些科研成果轉化的收益問題,按照新政策可以給科學家70%—90%,科學家也不敢要,如果沒有穩定的法律保障,科學家擔心「秋後算賬」。「摸著石頭過河,本身是沒有規則的,大家還需要制度和法律上的信心,這是目前最大的問題。」這位研究員說,目前獎勵措施已經做得足夠好。


  王志剛還回應了「我國基礎研究投入佔比長期徘徊在5%左右」,與美國15%有較大差距的問題。他表示,確實美國在基礎研究方面投入很大,並且產出也是世界第一。就基礎研究經費投入來說,美國是聯邦政府、地方政府、企業、社會力量都在投,中國的5%基本上是中央財政投的,地方財政和企業投得很少。


  「但現在我們已經看到了好的勢頭,在中央財政持續加大投入的同時,我們的企業特別是一些高新技術企業,現在都開始把基礎研究作為重點了。」王志剛說。


  3月11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兩位分別從事數學和化學基礎學科的重點高校的研究人員,均表示目前高校是「全民報項目熱」,大家報項目的積極性都激發出來了。


  「基礎研究包括很多方向的,有的是冷門,做冷板凳的;有的很熱門,容易發論文的。」其中一位科研人員表示,每個學科包括很多子方向, 有的方向容易出成果,大家一窩蜂做熱門的、短平快的研究,也是個要注意的新不良風氣。(編輯:包芳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瘧疾療法往事:曾遭國際衛生組織批評
比真空更冷!宇宙中最冷的地方,竟然離我們這麼近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