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零起點學中醫》第六講:中醫辨證之謎——八綱臟腑

《零起點學中醫》第六講:中醫辨證之謎——八綱臟腑

氣虛乏力倦懶言,血虛目澀多夢淺;

陰虛舌小細盜汗,陽虛清冷無力寒。

熱紅黃數寒清寒,痰濕困重舌便黏;

風動歪斜善走竄,氣滯脹滿瘀紫暗。

兩人同患風疹,瘙癢難耐,但中醫處以寒熱截然不同的兩張處方,結果二人皆獲全效。一人患腹瀉多年,身體虛弱;一人發熱月余,百般求治皆不效;中醫同處以補中益氣湯,結果腹瀉止,發熱退。同樣的疾病,治法迥異;不同的疾病,治法卻相同。中醫這種診治疾病的方法,歷來都令世人備感驚奇。中醫依據怎樣的道理,做出這種「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治療決策呢?道理,就是本講中我們要學習的——辨證論治。

辨證論治,是中醫學診治疾病的鮮明特徵,也是精華所在。這裡的「證」指的是什麼呢?「辨證」,究竟「辨」的是什麼「證」呢?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證是中醫對疾病發生機制(病機)的概括,具體內容包括疾病的位置、性質、原因等。其中,對病性和病位的辨識,是中醫辨證的核心。「證」是疾病發生的內在本質,通過對患者出現的各種臨床表現進行觀察分析,我們可以對這些本質進行判斷;這個過程,就是中醫的辨證。

中醫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在辨證方面,從理論到實踐,都積累了豐富的知識。針對不同的疾病類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中醫形成了幾套辨證論治的體系:針對外感發熱性疾病為主的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和三焦辨證;針對內科疾病為主的臟腑辨證;用以指導針灸臨床的經絡辨證;以及最為基礎的綱領性辨證方法——八綱辨證。經絡辨證方法,我們在後面針灸的部分還會重點來講。考慮到今天臨床的大部分疾病屬於內科病,所以我們對辨證的講解,以臟腑辨證為主,配合八綱辨證。而六經辨證等其他三種辨證方法,主要用於外感熱病,我們這裡不作介紹。

一、八綱辨證

八綱,指中醫診斷疾病所依據的八條最基本的綱領,分別是:表裡、寒熱、虛實、陰陽。其中的虛實,我們在下面臟腑辨證中還要展開來講;陰陽作為總綱,內容相對模糊,初學者較難把握和應用。所以我們此節所講的八綱,以表裡、寒熱為主。

(一)辨表裡

中醫所講的辨表裡,是對病變部位、病變層次的辨識。前面我們學習過陰陽,表裡就是陰陽。皮毛筋肉相比,皮毛就是表,筋肉就是里;筋肉六腑相比,筋肉就是表,六腑就是里;六腑五臟相比,六腑就是表,五臟就是里。實際上,中醫對錶里證的辨識,更加重視的、更有臨床價值的是在診治外感病時,對病位表裡的判斷。

今天我們生活在盛世,享受著太平年月的安詳,所患的疾病,主要是以各種內科病證為主,病位大多在里,對病位表裡的判斷,似乎並不是那麼的重要。但是就在幾十年前,我們的父輩祖輩,他們所經歷的生活,遠比今天要艱苦得多。古人生活的環境中,戰亂、饑荒時有發生,他們所患的疾病中,外感熱病的比例就相當的高。疾病表裡的辨識,就顯得格外重要。

辨表裡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表裡證的病因病機、治則治法都是截然不同的;表裡判斷不清,導致誤治的後果也會十分嚴重。在表之病,多由外邪入侵所致;在里之疾,常與氣血不和有關。外邪入侵,正邪交爭,矛盾性質屬於敵我矛盾;氣血不和,邪從內傷,矛盾性質屬於人民內部矛盾。面對外敵,需要調動國防力量奮力相抗,速戰速決;面對內部的不和諧聲音,則需要協調安撫為主,不得已也只是調動公安,維持秩序,以求長治久安。所以治表邪,以發汗驅邪為首務,多求速效,所謂「治外感如將」。治里證,以調和氣血為重點,常須緩圖,所謂「治內傷如相」。表證不解而攻里,正氣本在表奮力抗邪,體內卻遭毒藥而混亂不堪,邪氣必然乘機而入,病情也會隨之加重。譬如大將禦敵於外,國內政權嘩變,大將家屬盡遭不幸,軍心動搖,戰事必敗。里證不和而攻表,體內氣血不和,不治里而反攻表,徒耗正氣,里證更甚。譬如將相不和,調將外出,相得機盡數報復,將相關係更加惡劣,國家則難保。

那麼在表在里,究竟如何判斷呢?

給大家提供兩條判別的依據,一是惡寒,二是脈浮。惡寒就是怕冷,不過這種怕冷即便多蓋上很厚的衣被也不管用,仍然寒戰不止。但凡見到惡寒的癥狀,一定說明有邪在表。所謂「有一分惡寒,便有一分表證」。脈浮就是脈象非常表淺,手剛剛接觸到寸口皮膚,就可以感覺到很強的脈動,用力按下去之後,脈的力度反而減小。也是正氣奮起抗邪之象。

既然靠惡寒一個癥狀,就可以準確地判斷表邪存在了,還有什麼必要再講脈浮、舌苔薄、頭痛、鼻流清涕等這些癥狀呢,豈不是多此一舉嗎?你怎麼看呢?

(二)辨寒熱

這一條看上去似乎非常簡單。寒熱嘛,智力正常的人,都可以很好地辨別,還需要特殊地來講嗎?下面我們來看兩則醫案,讓大家感受下實踐中要辨別寒熱,是否如想像中一樣的簡單。病案1患者,男,58歲。患「胃病」近30年,在某醫院行胃腸鋇劑造影,診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患者於前日晚餐飲少量白酒後,當晚11時許胃脘部突然陣發性絞痛,向右脅放散,伴噯氣泛酸,口苦口乾,喜手按壓,面青肢冷,身微出汗,飲熱開水疼痛可緩解。舌質紅潤,苔淡黃、厚膩,脈象弦緊而數。這是廣西中醫學院方顯明老師的一則醫案。這例患者出現的胃痛,究竟是寒,是熱,還是寒熱錯雜?讓我們來分析一下。患者口苦口乾,舌紅苔淡黃厚膩,脈數,似乎都是熱證的表現。當該患者到某醫院門診就醫時,應診醫生也是根據上述「熱象」,結合胃脘痛,向右脅放散的癥狀特點,診斷為「肝火犯胃型胃痛」,予龍膽瀉肝湯治療。但是服藥1劑後,胃痛加重,伴脘腹作脹,噯氣頻作,納呆,噁心,泛吐清涎,大便不暢。問題出在哪兒呢?

仔細觀察我們可以發現,患者除了上述熱象外,有一個癥狀格外的引人注意,就是「飲熱開水疼痛可緩解」。試想一個大熱的人,怎麼會喜歡熱飲,而且飲熱水後疼痛緩解呢?再結合一些其他的表現如舌雖紅但潤澤不幹,胃脘部疼痛為絞痛,面青肢冷等等,可以判斷患者當前出現的疼痛,其性以寒為主。再有經服寒涼葯龍膽瀉肝後,疼痛加重的反應,可以進一步確診疼痛是因寒而起。再結合全身癥狀綜合診斷,該患者屬寒熱錯雜夾濕,當前治療當以散寒為主。

再嘗試一個難度更大的。病案2楊某,女,30歲。初患上腹疼痛,發高熱,大便秘結。病已4日。曾用灌腸法通便,反致腹痛、吐瀉、手足厥冷、煩躁不安、面青、脈微。經服大劑附子理中湯(重用附子),服後病情加劇。症見:面青,神煩,肢冷,吐瀉,發熱,口臭氣粗,煩渴引冷,口唇焦燥。舌呈紫色,脈象閉伏。細審之:手背雖冷,但手心灼熱。(雲南戴麗三案)這是一例中醫所謂「真熱假寒」案。無疾在此將如此疑難重症介紹給各位初學者,並非希望大家很快掌握救死濟危的醫術,而是以此示醫者識證之難,絕非草率者可為。學習醫術,非一般平和之養生法可比,面對疾患,心思必須縝密,目光必須犀利,才不致誤人。

該患者表面看來,面青,肢冷,脈沉,都是寒象;又見發熱,口臭氣粗,煩渴引冷,口唇焦燥,都是熱象。似乎寒熱並見,其實不然。該患者的問題,是體內陽熱之氣太盛,陰氣弱小,根本無力制約亢盛的陽氣,反而被陽氣排斥在外,從而出現了體內真熱,體表假寒的表現。即所謂真熱假寒。

採用中藥治療時,我們就是利用藥物的某種偏性,來糾正人體內出現的相應的問題。以寒葯治熱,以熱葯治寒;以補藥治虛,以瀉藥治實。如果醫生對疾病的寒熱辨別不清,以寒為熱,以熱為寒,用藥必然會錯。後果輕則無效,重則害人,不可不謹慎小心。

二、臟腑辨證

臟腑辨證是今天中醫臨床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辨證方法,也是我們本次講稿的重點所在。通過辨證,我們可以判斷出患者當前的疾病是虛是實,哪種虛,哪種實;病變的位置是臟是腑,哪一臟,哪一腑。無疾在既往的教學過程中,總結出一套初學者很容易理解和掌握的臟腑辨證教學方法,現在介紹給各位中醫愛好者朋友。

(一)辨病性

疾病的性質,大體可以分為虛實兩大類。虛,是正氣不足。實,是邪氣有餘。

正氣的不足,主要體現在氣血陰陽四個方面,出現氣虛、血虛、陰虛、陽虛,這四種基本的虛證。當然這些虛證也可以相兼出現,常見的情況有:氣血虛、陽氣虛、陰血虛以及陰陽兩虛等。邪氣可以從外來,可以從內生,但總體不外乎寒、熱、濕(痰)、燥、風、氣滯、血瘀這幾種。同樣的,這些實邪也可相兼出現。常見的如:風寒、濕熱、痰瘀、氣血郁滯等。另有一些特殊的邪氣,如食積、寄生蟲、結石等,不具有普遍的意義,我們這裡不作詳細講解。

中醫辨證,首要的任務就是要辨別出患者當前的狀況,究竟是虛證,還是實證,或者虛實夾雜?虛證,究竟是氣虛、血虛還是陽虛?實證,究竟是痰濕,是寒、是熱還是氣滯血瘀?下面無疾將上述各種虛證實證中,最常出現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癥狀列在下面,供大家在實踐過程中參考。虛證

氣虛:乏力、疲倦、懶言、脈沉無力;

血虛:失眠(多夢)、目乾澀痛、女性月經量少色淡;

陰虛:潮熱、盜汗、五心煩熱、舌紅體瘦,少苔少津,脈細;

陽虛:畏寒喜暖、四肢清冷、大便溏稀、小便清長、舌淡、多津液、脈沉遲無力。

下面對一些可能在理解上有困難的癥狀做些講解。

關於氣虛諸症的問題。氣最重要的功能是推動人體內有形物質,如陰血、津液的運行,激發各臟腑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是人體的動力來源。現在氣不足,無法提供充分的動力,從臟腑到肢體,就表現出一系列不喜動而喜靜的現象,如上所示。

關於失眠多夢的問題。人體在運動時,血被輸布到周身以榮養四肢百骸;在休息時,血液則流回到肝臟,所謂肝主藏血。隨著神進入心臟,魂也會進入到肝臟中來休整。魂在休息時,需要大量的血液來營養,才能安心靜修。現在肝臟中血液匱乏,魂不得養,躁動不安,我們就會在夢中見到各種各樣的事物。

關於氣血虛的問題。前面生理一章中曾有涉及,這裡再稍作回憶。氣血之間的基本關係是「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無形,無法孤立存在,必須依附在有形的血上,才不至於被耗散掉。現在血不足了,氣無處依附,很容易同時出現虛損。所謂「皮之不存,毛將安附」。因此,血虛時,非常容易同時見到氣虛表現。若反過來,在氣虛時,就不一定同時兼見血虛表現了。

關於發熱時間的問題。一般來說,發熱是正邪相爭的表現。既然要交戰,就需要先準備好一切軍需物資。如果體內陰虛,戰略儲備不足,最好就不要輕舉妄動。等到午後,甚至天黑下來,天的陰氣逐漸充盛;人體得到天的資助,陰氣也逐漸強盛,正邪之間的戰爭才會真正開始。所以陰虛的發熱,通常是在黃昏以後出現。熱的時間越晚,說明陰虛的程度越重。所謂潮熱,是指發熱的時間很有規律,如潮水之漲退有時。

這些癥狀,是我們進行臨床辨證的基礎知識。為了幫助大家儘快地掌握這些知識,無疾特意編寫了幾句歌訣。希望有意學習中醫的朋友可以加以背誦,相信對培養自己識證的能力有些幫助。以下的實證、五臟證,無疾同樣採用編歌訣的形式,幫助大家記憶。不再贅述。氣虛乏力倦懶言,血虛目澀多夢淺;

陰虛舌小細盜汗,陽虛清冷無力寒。

實證

寒證:形寒肢冷、常年不溫、脈沉遲;

熱證:面赤、身熱、心煩、舌紅、舌苔黃、脈數;

痰濕證:頭重如裹,四肢困重、大便黏膩、舌苔膩;

燥證:口乾渴、大便乾燥;

風證:震顫、歪斜、走竄;

氣滯:胸悶、腹脹、肋下脹滿、喜嘆氣;

血瘀:口唇色紫暗,舌有瘀點或瘀斑,舌下靜脈青紫粗大。

熱紅黃數寒清寒,痰濕困重舌便黏;

風動歪斜善走竄,氣滯脹滿瘀紫暗。

還是對幾個問題作一點提示:

關於辨寒熱的知識擴展問題。上面我們講到的是進行證候辨識過程中非常典型的一些癥狀。實踐中,還需要對上述知識進行一定的擴展,將死的知識逐漸活化。僅以寒熱為例,為大家示範活化知識的一些方法。上述對熱證的描述看上去已經比較詳細,但實際上這些癥狀僅僅是一些典型的熱象代表。從紅色屬熱,除了舌紅、面赤之外,還可以引申出痘痘的色紅、斑疹的色紅、皮膚牙齦的紅腫熱痛都屬於熱證;從黃色屬熱,除了舌苔黃之外,還可以引申出鼻涕和痰的黃稠、膿的黃稠、小便的色黃也都屬於熱證。反過來,清淡的顏色往往就是寒證的反應。如舌質色淡白,舌苔白多津液,腫塊色暗淡,痰白清稀,小便清長,等等。以此法為例,大家可以在上述對各種癥狀的認識基礎上,悉心觀察各種生活中常見的癥狀,思考一下是虛是實,是寒是熱。

關於燥證與陰血虛的關係問題。所謂燥,主要是由於人體內的陰血津液等物質缺乏,機體失於濡養所致。可由外邪引起,也可從內而生。但在治療方面,與陰血虛的治療方法大同小異。所以在以後的講稿中,除特殊情況外,不再對燥邪做單獨講解。

辨證是中醫臨床診療疾病的關鍵環節,而辨病性又是中醫辨證的重中之重。下面我們還是以兩則醫案為例,為大家展示中醫如何辨別病性虛實。病案3楊某,女,66歲,自訴半年前因陰道大流血而行子宮全切術。術後2個月逐漸出現周身乏力,形寒畏冷。20天前受涼後出現午後身熱(體溫37.4℃),發作時先畏寒,繼之身熱。靜點抗生素(不詳)無緩解。發病以來神疲乏力,口乾不思飲,納少,食後脘脹,時噯氣上逆,便難,日一行。舌質淡,舌苔薄白,脈細而略數。無疾按:此例患者年紀較大,又經歷手術之苦;使得本以日衰之氣備受打擊。觀其全身表現:乏力,畏冷,口乾不思飲,納少,等等,一派氣虛推動無力之象。其發熱,即是氣虛無力抗邪,必待正午後,陽氣隆盛之時,得天之陽氣相助,方見熱起,同屬氣虛之象。治療即當以益氣為主導。抗生素之類,多屬清熱之品,對實熱證效果較好。用於此類患者則多難以取效。病案4趙某,男,46歲。半年來右脅陣發滿痛,食欲不振,口苦,大便略干。近1周疼痛加劇,伴嘔吐,口渴喜冷飲。舌尖紅、苔黃膩,脈弦數。(山西杜艷麗案)無疾按:此例患者與病案3同見食欲不振、大便不暢等表現。但本例出現的主要問題集中在脅脹滿痛,口苦,口渴喜冷飲等,結合舌脈象,當屬實證,無虛。實證之中,又包括氣滯、熱、濕等三條,綜合分析,當屬濕熱中阻,氣滯之證。法當清利濕熱,理氣止痛。

在辨識病性的過程中,還有一點是需要特別關注的,就是患者的體質。下面舉無疾治療的3例蕁麻疹患者,希望給大家一些啟示。病案5女,34歲。務農。蕁麻疹反覆發作3年,經西藥抗過敏治療效果不佳,求治於中醫。症見:風疹時作,呈片狀,位置遊走不定,瘙癢;飲食以肉類為主,大便偏干,舌紅苔黃,脈數有力。

病案6女,45歲。務農。蕁麻疹反覆發作半年,經西藥抗過敏治療無效。現疹點散佈於全身,時隱時現,發作時瘙癢難耐,抓破後流水;畏寒甚,雖盛夏烈日炎炎,也必須穿秋衣秋褲,汗出而不覺熱;舌淡白,脈沉弱無力。

病案7男,57歲。司機。蕁麻疹3個月。疹點較大,全部分布在頸項以上,晚間瘙癢加重,抓破後流血;失眠入睡困難,性急易怒,嗜煙酒,舌紅,脈滑數有力。無疾按:蕁麻疹病位在皮膚,屬表,治法當以發散解表為主。但是面對不同體質的患者,在具體治療時,必須採取相應的處理方法。上述3例患者中,病案5的蕁麻疹表現最為典型。患者體質較強盛,直接採用解表,結合通里的方法就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病案6則不同,患者體質大寒,陽氣十分匱乏。此時單純採用解表法治療,根本無法取效,必須主以大量溫陽葯,扶助陽氣,解表葯的作用才可以充分發揮出來。病案7患者體質熱盛,且熱在血分。從其發病部位、發病時間、破後流血等都可看出,治療時就需要加大清血分熱的藥物比重。具體用藥方面的知識,我們在下一講會詳細介紹,還請繼續關注。

(二)辨病位

中醫將整個人體看作是一個整體,人體的核心是五臟。所以人身絕大部分的疾病,最終都會通過各種途徑,與五髒髮生聯繫。如六腑中胃腸的問題,我們常常責之於脾臟;蕁麻疹、鼻炎等問題,往往與肺臟有關;腰膝酸軟無力是虛在腎,等等。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中醫將病位最終歸結到五臟,標準是什麼。

肺:咳、喘、痰;

心:心悸(心慌)、失眠、心痛;

脾:納呆(食欲不振)、腹脹、腹痛、腹瀉、便秘;

肝:兩脅(肋下)脹,脈弦;

腎:腰膝酸軟無力、小便異常、性功能方面異常。肺病不外咳痰喘,心病心悸痛失眠;

脾病消化食慾減,腹脹腹痛大便難;

肝病脈弦脅脹滿,腎在腰膝小便艱。

將病性與病位相結合,就可以對患者的情況,形成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了。下面無疾以兩則醫案為例,為大家完整示範,中醫進行臟腑辨證的思路和過程。病案8李某,女,42歲,工人。腹痛、腹瀉病史3年余。遇勞累、飲食不甚則發作,1個月前因勞累、著涼舊病複發,腸鳴腹瀉,便下稀水,時夾黏凍,日便血四五次,有下墜感,四肢無力,氣短懶言,每日早晨及上午大便次數多,午後即不再大便,大便常規檢查無異常。診斷為「過敏性腸炎」,服中、西藥皆無效。後又住市人民醫院3個月未見明顯好轉。查舌質淡,邊有齒印,舌苔薄白,脈緩細弱。(河南陳光輝案)

辨病性:

——虛(氣虛)。依據:四肢無力,氣短懶言,每日早晨及上午大便次數多,午後即不再大便,舌質淡,邊有齒印,舌苔薄白,脈緩細弱。

辨病位:

——在脾。依據:腹痛、腹瀉。

綜合分析:患者出現的主要病症是腹瀉。經上述分析,病位在脾,病性屬氣虛。中醫辨證屬脾氣虛的腹瀉病。患者雖然出現了一些膿血便、里急後重等痢疾表現,但全身癥狀不支持實證,此痢疾亦當屬氣虛所致。治法當益氣健脾。病案9季某,女,患「慢支、肺氣腫」6載有餘,近因受涼後咳喘陣作,痰多胸悶,心悸息促,動則尤甚,口唇色紫,舌潤稍胖,苔白膩,脈沉滑。(江蘇張旭初案)

辨病性:

——虛(氣虛)。依據:動則尤甚。

——實(痰濕)。依據:舌潤稍胖,苔白膩,脈沉滑。

——實(氣滯)。依據:胸悶。

——實(瘀血)。依據:口唇色紫。

辨病位:

——在肺。依據:咳痰喘。

——在心。依據:心悸。

綜合分析:患者主病為咳喘。病位在肺心,病性為虛實夾雜,痰濕阻滯、氣滯血瘀,兼見氣虛象。具體來看,病位以肺為主,由肺之病久而傳入於心。病性以痰濕盛為主。痰濕長期阻滯於肺,氣行不暢則滯,血運不達則瘀;長期咳嗽,以及實邪阻滯,造成心肺之氣的損傷。治法當以除濕祛痰,宣降肺氣為主,佐以活血、益氣。

一個看上去很簡單的病例,用以上方法分析起來,似乎變得十分煩瑣。其實無疾這裡帶大家做的是最基礎的思維練習,是最笨的方法,也是最紮實的方法。日後所有的靈活變通,都需要以此為基礎。從這一個固化的模型出發,是學習中醫臨床思維的一條捷徑。

三、體質辨證

當下很多朋友都在關心體質的問題:究竟什麼是體質?體質是怎樣形成的?如何判斷自己的體質?怎樣根據自己的體質,來選擇適當的養生保健方法呢?

(一)什麼是體質

人是天地萬物的一部分,而天地在化生萬物的過程中,很少會把陰陽五行之氣完全均勻地分配到每一個個體。於是就出現了:有人陰偏不足,有人陽偏有餘,有人濕氣較盛,有人肺氣素虧。凡此種種,每個個體都有著屬於自己的一種身體特質,即是體質。在所有的體質類型中,陰陽平和的體質是最為理想的,但在人群中出現的機會非常少。大部分人,或此有餘,或彼不足,體質中都存在著某種「偏」性。正是這種偏性,決定著我們的身體最容易罹患哪方面的病症。比如氣虛體質者,比較容易出現腹瀉、腹脹、咳嗽、喘等病症;陰虛體質者,容易出現失眠、焦慮、夜間盜汗等問題。而所謂的體質養生,本質上就是要盡量糾正這種偏性,使其朝著陰陽平衡的方向來改善。

(二)體質是怎樣形成的

一般來說,體質由先天因素決定,受後天因素影響而成。比如說,父母的身體都偏於氣虛,孩子體質氣虛的機會就非常大;父親體質陽熱,而母親體質氣鬱,那麼孩子的體質或從其父,或從其母。這是先天因素對體質的決定作用。而後天環境,或飲食習慣等的改變,又可以對體質產生一定影響。如長期居住在陰冷潮濕的環境下,體質會朝著寒濕方向轉變;長期嗜食辛辣,容易把體質變得燥熱;長期大量飲酒,容易形成濕熱體質,等等。

體質是由先天因素決定的,通常很難完全改變。前面望診一節曾提到的那位患者,舌體中間有一條縱深大裂紋,幾乎要將舌體分為兩半,此人的體質就是典型的氣虛體質。隨著治療的持續進行,此患者的舌體逐漸變小,中間的裂紋也漫漫變淺,裂紋上也漸漸被一層薄薄的舌苔所覆蓋;但與普通人相比,他的舌體仍然比較胖大,裂紋仍然比較明顯。

(三)判斷體質的方法

如何辨別體質的方法,在上面臟腑辨證的內容中已經講過了。將「氣虛證」的名字,換成「氣虛體質」,諸如此類,上面給出的辨證百字要訣,就成了辨體質百字要訣,道理是一樣的。不同的是,體質是人身之常,表現出來的「癥狀」一般不會像疾病狀態時那樣突出。有類於食物用來充養,因其平和以為常;藥物用來治病,秉其偏甚以矯枉。

一般來說,最常見的體質類型分成虛實兩大類,與上面辨病性部分相同。虛性體質,主要有氣虛、氣血兩虛、陰虛、陽虛這幾種類型。

簡單來說,一個人平時說話聲音低微,不喜言語,懶於活動,時感疲勞乏力,反覆感冒不愈,舌體偏胖大,或見齒痕,即可判定為氣虛體質。

眼睛乾澀疼痛,視物不清(包括近視和老花眼),失眠多夢,女性月經量少色淡,多為血虛體質;血虛常與氣虛並見,即合上面氣虛體質的表現,形成氣血兩虛的體質。

身體瘦小,舌體瘦小,舌紅苔少,夜間睡眠時覺熱、盜汗等,多屬陰虛體質。

平素畏寒喜暖、四肢冰冷、大便不成形、小便色清量多、舌色淡白津液偏多者,屬陽虛體質。

實性體質與虛性體質相比,給人的印象是比較結實。比如同樣是體質偏寒,陽虛體質人更容易出現畏寒肢冷、小便清長這類虛性癥狀,實寒性體質者則較少出現。最常見的實性體質包括:寒性、熱性、濕盛、濕熱、氣滯、血瘀這幾種類型。

大體來說:形寒肢冷、常年不溫屬寒;面赤舌紅,性情急躁易怒屬熱;身體肥胖、大便黏膩、舌苔膩屬濕;胸悶脅脹、嘆氣連連屬氣滯;口唇紫暗,舌下青紫屬血瘀體質。

(四)如何改善體質

改善體質的基本原則就是糾正偏性,力求陰陽平衡。陽氣不足則補益陽氣,氣滯濕盛則行氣化濕。無疾根據既往經驗,針對上述體質的朋友給出一些改善體質的建議,以供參考。

1.氣虛體質養生建議

宜適當的增加運動量(氣屬陽,陽主動,動則養陽),但不主張劇烈運動(壯火食氣)。

忌冷飲及生硬食物,忌大量飲水(傷陽氣),慎肥甘滋膩(不利脾運);宜偏清淡飲食,宜牛羊肉。宜山藥、大棗。

常備中藥:党參、黃芪。(可以根據下一講中藥部分內容,選用10g參或芪,開水沖泡,代茶飲用)

常備中成藥:人蔘健脾丸、補中益氣丸。(癥狀明顯時,可根據中藥配伍章節內容,選用健脾或益氣,早飯前服用)

特效經絡:足陽明經、足少陽經、足太陰經的小腿部分。(日常保健,可敲打、按揉以上三條經脈,詳細位置及機制,請參照第十講經絡原理)

2.氣血兩虛體質養生建議

隨著學習、工作壓力的增加,電腦前工作時間的延長,越來越多的學生和辦公室白領朋友的體質傾向於這種類型。其原因多在於思慮傷血,血少氣耗。此類朋友需注意:

適當增加運動,動作以自由舒展為宜,不以量取勝,避免勞累。

避免過度用眼,不建議繼續戴眼鏡。

忌冷飲及生硬食物;宜偏清淡飲食、甜食,宜牛羊肉、豬肉、雞蛋。宜山藥、大棗、桂圓。

常備中藥:党參、黃芪、熟地黃、當歸。(可以根據下一講中藥部分內容選用,開水沖泡,代茶飲用)

常備中成藥:人蔘歸脾丸。(癥狀明顯時,可考慮每晚睡前服1丸)

特效經絡:足陽明經、足少陽經、足太陰經的小腿部分。(用法同氣虛體質)

3.陰虛體質養生建議

宜靜坐,每天至少20分鐘。(靜則養陰)

忌熬夜,晚十一點以前必須睡覺。(法於天地,順乎陰陽)

忌辛辣食物(易耗傷陰血)。宜酸味、甜味食物。宜牛肉、豬肉、雞蛋、奶、豆製品。宜山藥、木耳、黑芝麻。

常備中藥:熟地黃、何首烏。(此二藥味皆甜,可以各10g,燉肉、煮湯時加入)

常備中成藥:六味地黃丸。(癥狀明顯時,可考慮每晚睡前服1丸)

特效經絡:足太陰經、足少陰經、足少陽經的小腿部分。(用法同氣虛體質)

4.陽虛體質養生建議

宜適當增加運動量(動則養陽)。

禁食冷飲,忌冷食,忌大量飲水(傷陽氣),忌肥甘黏膩(不利脾運);宜牛羊肉。宜適度辛辣。

常備中藥:党參、黃芪、肉桂、乾薑。(可以根據下一講中藥部分內容,選用上藥,燉肉、煮湯時加入)

常備中成藥:附子理中丸、桂附地黃丸。(癥狀明顯時,可根據中藥配伍章節內容,選用上藥,早飯前服用)

特效經絡:足陽明經、足少陽經、足太陰經的小腿部分。

5.寒性體質養生建議

宜增加運動量(動則養陽,陽長則陰消)。

忌冷飲、冷食,忌大量飲水(傷陽氣)。宜牛羊肉。宜辛辣。

常備中藥:乾薑、肉桂。(可以根據下一講中藥部分內容,選用上藥,開水沖泡代茶飲)

常備中成藥:同陽虛體質。

特效經絡:足陽明經、足少陽經的小腿部分。(用法同氣虛體質)

6.熱性體質養生建議

宜大幅增加運動量(令熱有去處),如每周3次高強度健身運動。

慎辛辣、羊肉(助熱)。宜豬肉、鴨肉、奶。宜水果。

常備中藥:黃連。(癥狀較明顯時,可以此葯開水沖泡代茶飲)

常備中成藥:牛黃解毒丸。(癥狀明顯時,可考慮午飯後服1丸)

特效經絡:足陽明經的小腿部分。(用法同氣虛體質)

7.濕盛體質養生建議

宜增加運動量(動則養陽,陽盛則陰消)。

忌大量飲水(易傷陽氣生濕),慎冷飲、冷食(易傷陽氣)。宜牛羊肉。宜辛辣。宜薏米、雜糧。

常備中藥:薏苡仁、茯苓。(可以根據下一講中藥部分內容,選用上藥,開水沖泡代茶飲)

常備中成藥:參苓白朮丸。(濕熱體質宜二妙丸,余項皆同)

特效經絡:足太陰經、足少陰經、足陽明經的小腿部分。(用法同氣虛體質)

8.氣滯體質養生建議

宜調整心態,調節情緒,擴大交際,避免獨處。(疏肝為理氣第一要義)

忌肥甘滋膩(加重氣滯)。宜食酸、辣。宜佛手。

常備中藥:柴胡、香附、白芍。(癥狀較明顯時,可用三葯各10g,開水沖泡代茶飲)

常備中成藥:逍遙丸或加味逍遙丸。(情緒不佳,隨即服此,可將不良情緒對身體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程度)

特效經絡腧穴:足厥陰的太沖穴、手厥陰的內關穴。(各按揉3~5分鐘)

9.瘀血體質養生建議

宜增加運動量(動則氣血流通而瘀血得化)。

忌冷飲、冷食(傷陽氣)。宜牛羊肉。

常備中藥:當歸、丹參。(偏寒則用當歸,偏熱則用丹參,開水沖泡代茶飲)

常備中成藥:血府逐瘀膠囊、艾附暖宮丸。(氣滯血瘀則宜血府逐瘀,寒瘀交錯則宜艾附暖宮,隨癥狀輕重服,女性經期忌服)

特效經絡:足陽明經、足少陽經、足少陰經的小腿部分。(用法同氣虛體質)

當然,無疾此處所列各種體質,只是最常見、最基本的體質類型。實際生活中,還有很多朋友,是兼具以上兩種或三種體質,如氣虛濕盛、寒瘀體質等,可以將上述建議參合來看,無疾不再一一列舉了。

從上一講開始,我們已經進入了中醫實踐的部分。需要大家更多地開動腦筋,加強練習,在實踐中不斷加深對中醫知識的理解。所以,本次講稿為大家提供了比較豐富的練習案例,作為思考題。案例按照難易程度分為兩組,第一組案例較簡單,為基礎練習;第二組案例較複雜,為綜合練習,每組四例。基礎練習組

練習案例1邱某,男,48歲。20天來咳嗽痰多,痰色黃白,胸膈脹滿,噁心嘔吐,頭眩心悸,體倦乏力,舌苔白厚膩,脈濡緩。(山西孫英傑案)

練習案例2殷某,女,38歲。病大便難燥結如彈丸年余,臨廁欲便不得,三五日一行,常服中藥或用開塞露,便秘如舊。診其胸脅痞滿,脘腹脹痛,心煩易怒,納少,苔白膩,脈弦。(江蘇朱有銀案)

練習案例3張陳氏,女,80歲。主訴:小便赤白相兼,有半月余,刻診:形體消瘦,手足心熱,不思飲食,顴紅面赤,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口乾心煩,舌光薄無苔,脈細數。(福建韋忠儉案)

綜合練習組

練習案例4袁某,女,36歲。憂思過度,夜難成眠,遷延數年,屢服西藥艾司唑侖(舒樂安定)、異丙嗪等葯無效。近來心煩不寐與日俱增,甚則徹夜難眠。胸中痞滿,微咳多痰,口咽干苦,便堅溲赤,舌赤、苔黃膩,脈弦滑數。(江蘇徐劍秋案)

練習案例5陳某,男,62歲。胸部悶痛已3年多,初起胸脅脹悶不舒,近半年來胸悶且心前區時時作痛,伴有心悸、噯氣、納差,上月經某醫院診為冠心病。診其脈弦細,舌淡紅苔白,舌邊有瘀斑。(福建俞慎初案)

練習案例6患者,女,學生,17歲。自訴:因與同學去河裡捕魚,洗澡戲水,隨後飲食生冷之品,夜間覺身體不適,自服克感敏2片入睡。次日腰腹疼痛難忍,繼而經行不暢,量少,色黑有小血塊,伴身酸頭痛,噁心嘔吐,不思飲食。患者痛苦面容,脈沉緊微滑,舌質微青,苔白微膩。(雲南吉瓊珍案)

練習案例7周某,女,57歲,農民。頭暈反覆發作20餘年,高血壓病史20餘年。近1年漸出現頭暈較重,噁心,胸悶,納呆,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小便短少,下肢浮腫。(山東張勝茂案)請依照上述示範講解中,對病案進行辨證分析。請給出你對各案的病性、病位的判斷,以及依據。並對病情進行綜合分析,診斷出疾病的證型。有餘力的朋友,還可以嘗試考慮治療方面的思路。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王蓄之

——號天下無疾。本科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系,博士畢業於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在高校任教十餘年,主講針灸學、中醫學。曾作為美國Fulbright項目訪問學者,在猶他州講授中醫針灸課程半年。

2008年,作者發起自學中醫的線上活動,帶領千餘位朋友步入中醫大門。由其講稿精心整理而成的《零起點學中醫——帶你體驗中醫的12堂課》,8年間重印16次,深受廣大中醫愛好者喜愛,被奉為中醫入門經典。2016年姊妹篇《零起點學針灸》出版,將傳統針灸精華凝練為「傾聽脈語,憑針達意」的八字箴言,成為備受好評的針灸入門佳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在樂讀 的精彩文章:

《國學開講》國學的本質是至善之學
從中醫的角度來講,咖啡有沒有具備什麼特殊的功效呢?

TAG:自在樂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