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皖南事變發生前,毛主席曾多次發出警言,為何悲劇卻依舊發生?

在皖南事變發生前,毛主席曾多次發出警言,為何悲劇卻依舊發生?

1941年1月6日,奉命北移的新四軍軍隊在行至安徽涇縣茂林時突遭國民黨軍隊8萬多人的伏擊,新四軍血戰七晝夜,除2000多人突圍外,大部壯烈犧牲。軍長葉挺下山與國民黨談判時不幸被扣,副軍長項英、副參謀長周子昆為叛徒殺害,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壯烈犧牲,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

皖南事變是一次非常嚴重的事件,它直接暴露了國民黨頑固派反共的本質,更激起了全國愛國人士的一致反對。

事實上,在皖南事變發生前夕,毛主席曾多次給新四軍發出了對國民黨反對派的警惕電文,然而由於新四軍內部某些人意見不一,最終釀成了這一慘重後果。

八路軍和新四軍自成立以來,就取得了許多驕人的戰果,其隊伍也在不斷壯大,到1939年,新四軍和八路軍已經發展到了五十多萬人,這就讓蔣介石集團非常恐慌。1939年1月,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召開,蔣介石在大會上發表了反共宣言,明目張胆的提出防共政策。不久,國民黨新一輪的反共高潮開始,他們殺害了許多無辜的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

蔣介石倒行逆施的政策引起了許多愛國人士的不滿,中共中央也在延安提出了針對性的方針。為了提高警惕,毛主席和王稼祥於1939年1月27日專門給新四軍副參謀長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國平等發出了電文,要求其堅決抵觸國民黨的反共政策。

1938年9月,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在延安召開,毛主席在討論游擊戰爭發展問題上,力主鞏固華北、發展華中。會後,周恩來帶著六中全會文件來到新四軍根據地,幫助新四軍確定了向南鞏固、向東作戰、向北發展的方針。

新四軍向北發展是中共中央既定的正確方針,1940年1月9日,毛主席、張聞天、王稼祥等人以中央書記處的名義再次致電新四軍副軍長項英和華南局,進一步強調向北發展的好處,要求其大力發展華中力量。然而時任華南分局書記的項英卻優柔寡斷,他缺乏戰略的眼光,舉棋不定,最終錯過了新四軍向華中發展的絕好機會。

華中發展的絕好機會失去之後,皖南新四軍陷入了國民黨的包圍之中。不過,毛主席依照他的戰略眼光,再次認定新四軍的出路在江北,於是他又多次致電項英,要求皖南新四軍做好開赴江北的準備。為了確保以後轉移的安全,毛主席甚至命令蘇北陳毅、粟裕等部努力向皖東發展。

毛主席一切部署都是為了皖南新四軍能夠脫離險境,但是新四軍副軍長項英卻依然舉棋不定。不久,國民黨第三戰區開始對皖南新四軍進行封鎖,毛主席再次致電項英要求皖南新四軍向蘇南靠攏。

1940年,國民黨五屆七中全會召開,蔣介石一邊限令新四軍軍部轉移至江北,一邊又密令國民黨第三戰區準備圍追堵截。在這種局勢下,毛主席又向新四軍發出了電文,要求其趁國民黨立足未穩時儘快北移。作為新四軍副軍長的項英卻依然優柔不定,危機時刻,毛主席終於以命令的口氣發出了電文,項英不得不選擇經茂林北移的方針。然而,由於長時期的拖延,新四軍最終還是陷入了國民黨第三戰區編織的巨網中,皖南事變這一歷史悲劇最終釀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新論 的精彩文章:

寧都起義領導人,季振同和黃中嶽的冤案始末
岡村寧次的結局,兩個兒子先後死在中國,晚年自嘆這是報應

TAG:歷史新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