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騎兵的威力在於衝鋒?錯!騎兵的這些特長才是最厲害的

騎兵的威力在於衝鋒?錯!騎兵的這些特長才是最厲害的

編者按:騎兵,是「男人的浪漫」,無數軍迷都曾有過同樣的夢——在兩軍陣前率領一支騎兵左沖右殺,橫衝直撞,立下不世功勛。在不少描寫冷兵器乃至拿破崙時代的戰爭影視作品中,都重點刻畫騎兵作戰場景。但遺憾的是,影視作品往往只著重表現將騎兵作戰中的正面衝鋒。這就容易給不少觀眾造成誤解,認為騎兵的作戰方式就是正面衝鋒。但事實並非如此,騎兵稱雄戰場憑藉的並非是正面衝鋒這種類似匹夫之勇的行為,而是其強大的機動性所帶來的對戰場的主導權。

一、 對戰場信息的主導權:當戰爭達到一定規模之後,指揮的重要性便愈加凸顯出來,兩軍對壘時,指揮更優秀的一方往往可以獲得最終的勝利。但是,因為指揮活動的流程是「偵查——通信——決策——通信」,所以如果想要進行成功的指揮,便需要實時了解戰場情況和及時將命令下達,換言之就是擁有足夠的戰場信息的獲取和傳遞能力。

而在冷兵器時代,騎兵強勢的一方不僅在這方面擁有優勢,並且可以摧毀對方的信息獲取與傳遞能力。

在冷兵器時代,戰場信息的獲取與傳遞主要都是依靠輕騎兵來完成的。由輕騎兵進行偵查活動,將偵查到的情況回報主帥,主帥根據偵查到的情況得出下一步應當採取何種行動的判斷,再派遣輕騎兵傳達命令給分散在各地的軍隊,各支軍隊再根據命令進行相關的行動。

在這一過程中,輕騎兵能否偵察到足夠多的情報並將其送達主帥和將主帥命令及時送達各軍,成為了己方能否佔據主動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說,輕騎兵較多一方的軍隊可以獲知更多的情報。在蒙古西征的過程中,蒙古軍隊就利用其數量眾多的輕騎兵進行頻繁的偵查,令歐洲各國軍隊的一舉一動都在蒙古軍的掌控中,結果就是蒙古軍隊總能了解到敵方的弱點與軟肋,從而向敵軍發起致命的攻擊。

而需要注意的是,騎兵在傳遞信息時,往往還要穿越大片的弱控制地區,這些地區因為缺乏雙方的軍事存在,會成為雙方輕騎兵交戰的戰場。在這一戰場中,雙方爭奪的是戰場信息的主導權。哪一方能在混戰中獲得上風,哪一方偵查到的情況和傳遞的軍令便能及時送到。反之,則不僅因為偵查情報反饋不暢而成為了聾子瞎子,還可能會因為命令傳達不暢而使大軍陷入癱瘓。

二、 對戰場交通的主導權:騎兵的機動性不僅可以助其爭奪戰場信息的主導權,也能助其奪取戰場交通的主導權。早在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孫臏就發現騎兵有「十利」,其中「遮其糧食,絕其軍道」「敗其津關,發其橋樑」。這指的便是騎兵可以破壞敵軍物資運輸的通道和毀壞重要的橋樑道路,從而獲取戰場交通的主導權。

從古至今,能令一支軍隊維持作戰狀態所需要的物資從來都是天文數字。這些物資因為規模龐大,軍隊不可能自行攜帶,所以往往採取由後方組織專門的運輸隊,以及由軍隊組織專門的小部隊在戰場周圍搜集物資兩種方式。但這兩種方式都有其明顯的弱點:專門的運輸隊為了將儘可能多的糧食運到前線,自身不可能再隨行大軍護衛,因此在遭到襲擊時往往沒有應對的能力;小部隊因為規模小、人數少,力分則弱,戰鬥力低下也是其主要缺點。

因此,一旦一支略有規模的騎兵部隊憑藉其極強的機動力搜索到運輸隊或搜集物資的小部隊,往往都是凶多吉少。在宋遼戰爭和拿破崙入侵俄國時,作為進攻方的宋軍和法軍都遭遇了同樣的問題:敵方擁有大量的騎兵,奪取了交通主導權,不僅行軍道路和橋樑經常被敵軍毀壞,無論是後方的物資還是前線搜集的物資,因為敵軍騎兵的攔截,都很難被送到己方軍隊的手中。

三、 對作戰時機的主導權:騎兵因為擁有遠超步兵的機動速度,所以在面對步兵為主的敵軍時,往往也能獲得作戰時機的主導權,即決定在何時何地對敵軍開始作戰,從而立於不敗之地。正如孫臏所總結的那樣,「掩其不備,卒擊其未整旅」「敗其攜帶,出其不意」都屬於騎兵的「十利」之中。

很多對軍事一知半解的人以為,面對騎兵集團時,步兵集團只要時刻處於防禦姿態,或是成功紮下營寨,就不必擔心騎兵集團的進攻。但他們認識不到的是,以上兩者在騎兵主宰戰場的時代,本身就是很難做到的。

冷兵器時代軍隊的作戰狀態,嚴重依賴于軍隊能否保持充足的體力和得到足夠的給養。而在騎兵集團的圍困下,步兵集團既得不到足夠的休息,也無法獲取充足的給養,結果自然是陷入失敗。例如在宋遼戰爭中的雍熙北伐中,面對宋朝方面由曹彬率領的東路軍,遼軍騎兵避其鋒芒,待宋軍因為糧道斷絕人困馬乏之後,才開始對宋軍發動進攻。因斷糧而精疲力竭的宋軍既不能拉弓射箭,也不能揮動武器,只能任人宰割。最終,宋軍在岐溝關被遼軍大敗,東路軍崩潰,雍熙北伐也宣告失敗。

另一方面,無論是冷兵器時代還是現代,軍隊從行進狀態轉為戰鬥隊形或是安營紮寨以抗擊敵軍進攻,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如果想要在敵軍騎兵到來之前將二者準備妥當,那麼就需要擁有足夠的預警時間。但現實問題是,在己方騎兵處於劣勢的情況下,戰場信息的主導權本身就不在己方,那麼自然就很難做出及時的預警。

在爆發於1041年的宋夏好水川之戰,宋軍主將任福一路追擊西夏軍隊,結果在好水川遭遇夏軍主力。在夏軍騎兵的迅速衝擊下,宋軍方面還沒有結成戰陣,就不得不與夏軍交戰,雖然宋軍作戰勇敢,但終因腹背受敵而潰敗,包括主將任福在內的多名宋軍將領戰死沙場。

其實因為預警時間不足導致慘敗的例子,在熱兵器時代更為典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途島海戰中,日本海軍因為沒有裝備雷達系統,並且對偵查任務敷衍了事,導致其長期沒有發現美軍航母,為最終的失敗埋下了禍根。

四、 對攻擊方向的主導權:騎兵的高機動性為其獲得了在戰役領域的各種主導權,在戰術領域也為其獲取了攻擊方向的主導權。兩軍對壘之時,雖然軍事家們都盡量保證己方的戰陣沒有薄弱環節,但是礙於自身條件的限制,往往還是會留下破綻。這些破綻可能是由戰鬥力較弱的軍隊組成的軍陣,也有可能是軍陣的側翼和後方,面對這些破綻,騎兵集團可以依靠其高超的機動性迅速接近並發起衝擊,最終撕裂敵軍的整個軍陣,從而獲得最終的勝利。

在爆發於1130年的宋金富平之戰中,宋金兩軍先是陷入僵局,難分高下。結果金軍方面發現了宋軍一方的軟肋——由隨軍民夫構成的營寨,便派金將完顏哲合率領3000騎兵衝擊民寨,導致民夫紛紛逃入宋軍陣營,使宋軍陷入混亂,最終潰敗,富平之戰也以金軍的勝利告終。在冷兵器時代乃至拿破崙時代的軍事史上,類似的例子可謂比比皆是。

冷兵器時代,騎兵這一兵種成為了當之無愧的戰場主宰,正如恩格斯所說的那樣:「任何軍隊如果沒有一支能征善戰的騎兵,就不能指望作戰勝利。」

但出於各種原因,很多人對騎兵的認識極為片面,以為騎兵的厲害之處就是可以披掛盔甲發動衝鋒,殊不知這其實只是騎兵的諸多用途之一,並且遠沒有一些人想像的那樣重要,如果騎兵只能在衝鋒時發揮作用,也許在軍事史上的地位,並不會比象兵高出太多。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正義必勝,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不給我花錢還想讓我對你好?趣談堪比情侶關係的唐朝與藩鎮
除了能讓魯智深擺脫人命官司,宋代度牒還有啥神奇功能?

TAG:冷兵器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