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洗兒子冤情,母親散盡家財,成為女中豪傑,終讓正義回歸亂世

為洗兒子冤情,母親散盡家財,成為女中豪傑,終讓正義回歸亂世

西漢末年,朝綱混亂,民不聊生,不但許多貧苦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一些有錢的富人也難逃亂世的折磨。

當時海曲縣有一個呂母,家境富裕,在當地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富豪,兒子在海曲縣的縣衙里做一名普通的基層公務員,雖說收入可能不高,但也旱澇保收,加上家境本來不錯,也不指望縣衙里的那點工資生活,因此呂母一家人在當時可以說是生活的其樂融融。

但是當時時值王莽篡漢,建立新朝,由於頒布了一些超出當時生產力水平的法令,加上地方上為了邀功和中飽私囊紛紛執行走樣,而這個海曲縣的縣令就是執行走樣中的一位。

當時王莽的新政中有一條就是:禁止進行奴隸買賣,現有各戶的奴隸必須在截止時期之前,無條件放歸為自然人。這個法令本來是具有美國林肯總統廢除黑奴一樣的先進意義的,然而實際情況卻不同,美國黑奴大多數是被迫的,且解放黑奴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工廠對人力的需求。但當時的西漢卻不同,那些大戶人家的奴隸大多是失去了田地,無法生活的普通人,為了生活他們是自願賣身到大戶人家中為奴,新政讓他們成為了自由人,卻沒有給他們生活的出路。

當時的海曲縣縣令可以說是嚴格執行了這條法令,在數十天就「解救」了數百名男女奴隸,呂母之子作為縣衙的工作人員也全程參與了這一切,但是與縣太爺相比,作為基層公務員的他有了更多與這些解放後自然人的接觸。

他了解到了他們的真實願望,知道他們重新步入社會以後完全無法生活,於是他盡自己之力救助了幾個人,但這件事很快便被告到了縣令處,稱他違背法令迫人為奴,將其羈押在縣衙大牢內。

呂母得知消息以後,急忙到縣衙疏通,並稱按法令,其兒是救人在先,但縣令卻不予理睬,開出了天價的贖金,呂母回到家中後,經過商議,覺得自己的兒子最多也就是羈押數日而已,便只讓人送去了部分贖金,結果第二日,縣令便在刑場處死了呂母之子,並貼出告示,以儆效尤。

呂母得知兒子被處死的消息以後,悲憤交加,發誓要報此愁,但奈何家中並無人在朝廷任職,花錢疏通關係也找不到門路。

於是呂母花錢在縣城外要道上建設了幾座旅館,併購買了許多兵器和衣服,凡是過往的年輕人要喝酒、住店的,呂母都免費給他們提供,看到一些貧苦的人路過,還會送給他們棉衣,如此幾年過去了,呂母家中的萬貫家財都已基本散盡,幾座旅館也已經經營不下去了,過往在他這裡免費吃住的年輕人聽說了以後,都紛紛準備向她還債。

然而呂母卻掩面哭泣,稱自己之所以願意優厚款待各位,並不是想求利,只是因為縣令不講理,枉殺了她的兒子,她希望大家能夠可憐她,幫她報殺子之仇。

眾人聽了她說的話以後,都覺得她義薄雲天,忠肝豪氣,加上平時又受了她許多恩惠,便答應了她。

於是呂母周邊很快相聚了數百人,加上那些流離失所的人,後來他們聚集了數千人,呂母自稱將軍,帶兵回到海曲縣攻破了海曲縣縣城,活捉了縣令,並用縣令的頭顱在兒子的墳前祭祀。

數年之後,呂母帶著這些人發展到了數萬之眾,成為綠林中的女中豪傑,其死後,原來的隊伍相繼加入赤眉等反抗王莽暴政的起義中,即使是亂世,只要爭取,正義也會來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有風 的精彩文章:

鴉片戰爭前,大清在做夢、朝鮮在依偎,日本卻在焦慮
這所鄉小,在厚重的歷史與現代交通之殤中,困守與前進

TAG:歷史有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