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孩子拖拉磨蹭有計劃不執行,打罵說理都不管用,還是這樣做最有效

孩子拖拉磨蹭有計劃不執行,打罵說理都不管用,還是這樣做最有效

孩子們開學有一段時間了,慢慢擺脫了假期綜合征,但是老毛病、新問題又接踵而至。

最近,我們初一級部開了一次家長會。家長們紛紛吐槽,孩子拖拉磨蹭有計劃不執行,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哄了哄了,可以說軟硬兼施,就是不管用。坦言孩子太難管,感覺無能無力。

家長一:孩子回家先玩,玩夠了再做作業,做作業時一會兒上廁所、一會兒吃零食、一會兒聽音樂,看起來很忙。叫他快去做作業,孩子光答應著,就是不去干。催急了,就喊一聲「知道了!」「砰」一聲關上房門,留下我們兩口子大眼對小眼。

家長二:不管作業是多還是少,每次都要做到11點多。作業多的時候做的快一點,作業少的時候做的慢一點。怎麼說也不聽,真讓人頭疼。

家長三:本來計劃10點完成作業,孩子完不成,我又妥協了,繼續讓他做完吧。擔心他明天被老師訓,還要在群里公布沒有做完作業的名單,感覺沒面子。

家長四:計劃早上早點出門,孩子躲在房間里不知道幹什麼,不到7點20不走,我都快遲到了,他還不緊不慢。等電梯需要時間,在路上還有突發情況,萬一遲到了,他被老師訓,我也要扣工資。

家長五:孩子做事磨磨蹭蹭的,就是太貪玩。我們家是個男孩,拍他幾巴掌才管用,可是沒幾天,老毛病又犯了,到底怎麼讓他堅持下去呢?真是無能無力。

這種拖拉磨蹭的現象,不僅在學習差的同學身上有,在學習好的同學身上同樣存在。不管優等生媽媽還是差生媽媽,說起來都是一臉無奈。


拖拉磨蹭有計劃不執行的原因是什麼

要想解決孩子拖拉磨蹭計劃不執行的問題,就要先找到原因,分析原因,才能找到根本的解決辦法。

育兒專家胡明瑜說,孩子磨蹭的原因有感官體驗、天生氣質、隱形對抗。

親子教育專家何小英說,孩子磨蹭的原因有生理原因、行為原因、心理原因。

育兒專家崔璀說,拖拉磨蹭不是孩子的錯,而是看是誰的需求。

對於我們初中的孩子,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主要有下面的原因。


1、家長的問題

家長不信任孩子:家長總擔心孩子不做作業,有事沒事找個理由去看看孩子。一個媽媽在孩子做作業時總是去送水果、送水,孩子的本能反應是「你不就是想看看我有沒有在做作業嗎?」孩子對這種行為極其反感,而且這種做法也嚴重干擾了孩子的學習注意力。

家長原則性不強:家長太心疼孩子,明明和孩子說好了,如果不按照定好的計劃執行,就要對他懲罰。但是事到臨頭,家長就妥協了,只獎不罰。我們家就出現過數次這樣的情況,家長已經沒有威信力,孩子根本把父母的話當作耳旁風。孩子經過數次試探,他已經知道無論如何,他的利益不會受到任何侵犯,所以越來越肆無忌憚。

不願讓孩子承擔後果:家長總是希望孩子做老師心目中的完美小孩,為了維持孩子的美好形象,往往替孩子遮擋太多。比如作業做不完,可能會無限制的放任孩子去做,事先約定好的按時完成早已拋到九霄雲外。孩子因為磨蹭遲到,就跟老師說,我下次一定想辦法讓他早走。把責任全部攬到自己身上。

嘮叨太多:一旦看到孩子磨蹭拖拉,心裡就窩火,忍不住催促孩子「還不快點去做作業!真磨蹭!」「還不快點走!天天遲到!」尤其是平時辦事效率很高的家長,看到這樣的孩子,心裡總恨恨地說「怎麼就不像我這樣做事快一點!」


2、孩子的問題

沒有目標:現在的孩子養尊處優,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無憂無慮,生活上得到極大的滿足,沒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不像父母那一輩,多是農村出身,為了不想面朝黃土背朝天,自己給自己加碼,努力想逃離農村,目標特別明確。

和家長對抗:因為家長總是催促,他一方面形成了依賴,另一方面有抵觸情緒,就是想把家長激怒,故意和家長對著干。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心理特別嚴重。跟家長對著干,他佔據了上風,感覺特別得意。

天生氣質:有的孩子天生就是這樣磨蹭的性格,催他也沒用,反而越催越慢。他自己有自己的生活節奏,催促太多,反而打亂了他的計劃,讓他有些手足無措。

作業難度大:有的孩子做作業時拖拉磨蹭,很可能有畏難情緒。上課時沒有認真聽講,做作業時看不懂題意,有些心煩意亂,無從下手。我們工作中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特別上手的工作,我們就會做的很快,但是棘手的問題,總是折磨著我們想迴避、能拖就拖。

休息不足:計劃執行不到位,做作業太晚,第二天起床困難,有起床氣,早上就會拖拉磨蹭,吃飯沒胃口、走路沒精神、做事很磨蹭。


3、家長和孩子溝通方式有問題

家長在和孩子溝通時,認為自己是家長,比孩子有權威,以命令式口吻和孩子對話,讓孩子感覺沒有得到尊重,地位是不對等的,這種溝通方式讓孩子感到反感。

家長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把自己的目標和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不考慮孩子的承受能力,讓孩子有畏難情緒、沒有自己的主見。

家長沒有開誠布公地和孩子坐下來一起聊一聊,聽一聽孩子的心聲。只是在看到孩子成績不好、不認真寫作業、拖拖拉拉時,忍無可忍。

比方說看到孩子的成績很差,家長很可能會直接要求孩子:下次你必須考到多少分,否則就別想玩了。

這種方式讓孩子不願意跟家長溝通,回家就是進自己的房間,關上門,不想多說一句話。孩子在心理上也形成依賴,認為都是給家長做的,我不快點,家長也會催著干,沒有自我主動性。

美國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說:「和」孩子說話,是我們和他一起思考,找尋解決問題或改善情況的方法。而「對」孩子說話,是在告訴他,我們要他怎樣,是在讓他順從,是我們在思考。而我們往往犯了「對」孩子說話的錯誤,和青春期孩子之間的溝通問題尤為突出。


磨蹭拖拉計劃不執行危害是什麼

長期的磨蹭拖拉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極為不利,面對老師的批評、家長的責難,自尊心受到嚴重的傷害,會變得更加磨蹭、做事無條理、沒有計劃性、脾氣暴躁,從而學習成績每況愈下。還可能會導致抑鬱症、生活焦慮等心理疾病。

所以,孩子的拖拉磨蹭一定要及時解決。現在不解決,以後等到泛濫成災、不可收拾時,那就晚了。

磨蹭拖拉計劃不執行怎麼解決

既然磨蹭拖拉是家長和孩子共同的原因造成的,那就要從兩方面協同解決這個問題,根據實踐經驗,總結了如下切實可行的辦法。


1、和孩子一起做一個雙方認可的計劃

制定計劃時,家長一定和孩子一起坐下來,平心靜氣地展開討論。家長的態度一定是溫和的、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一定是平等的。

以孩子為主,家長做補充改善,制定一個雙方都滿意的計劃。計劃中包括學習任務,也包括孩子自由玩耍的時間。

將學習任務進行分解,分時段進行。比如限定45分鐘時間做完數學,休息一下,吃點水果、娛樂都可以,再進行下一時段的學習。

不能讓孩子一直處於學習狀態,人的專註力都是有限的,大腦得不到休息,往往會取得相反的結果。

有一次,發現兒子做兩道數學題,連基本的計算都算錯,連續幾天出現這個情況。後來兒子說因為自己太累了,一上午都在做作業,頭腦不清醒。我們改成中間休息15分鐘,情況立即得到解決,沒有再出現計算出錯這樣的低級錯誤。


2、引導孩子管理好時間

在計劃執行時,家長不要參與過多,放手讓孩子去做。在規定的時間之前,提前提醒孩子,給他一個緩衝時間。

比如我們假期時每天下午4點外出鍛煉,我會在3點50提醒他,讓他做好準備,比如作業收尾工作、穿衣等準備工作,這樣才能保證4點準時出門。如果不提前提醒孩子,孩子沒有心理預期,做準備還要花時間,你又忍不住催,反而越催越慢。


3、計劃要總結和收尾

制定了計劃,不是上了牆、簽了字就萬事大吉,還要定期進行回顧和總結。看看計劃執行過程中有什麼問題,要及時改善,防止計劃流於形式。

孩子畢竟是孩子,自律性不高。孩子常常管不住自己,沒有做好時間分配工作,玩的時間過長,導致計劃沒有完全執行,及時總結可以及時彌補。

我兒子出現過這樣的情況,本來計劃每天練字,偶然有一次機會,發現他4天沒有練。我才明白自己太大意,孩子的自制力沒有我們想像的那樣強大,如果每天都對計划進行收尾,就不會出現計劃執行不到位的問題。


4、家長堅持原則

在制定計劃時,一定要有原則,言出必行,獎罰分明,不能只獎不罰。

要求晚上10點睡覺,必須10點睡覺,也是對孩子的健康負責。孩子休息好,第二天才會按時起床,才會有食慾,才會有精力,上課效率高,做作業就不會覺得難,做的才又快又好,形成良性循環。

不要因為怕孩子完不成作業被老師批評而妥協,讓孩子承擔自然後果。早一點讓孩子承擔後果,孩子越容易養成積極執行計劃的好習慣。

心理學家艾麗卡·雷斯切爾說:當他們選擇了某個行為,旦結果並不令人愉快時,他們就會選擇不同的行為,最終,在這一過程中,他們學會了如何做出更好的決定。

讓孩子嘗到積極執行計劃的甜頭,比如說可以多玩一會兒自己喜歡的玩具,可以多看一會兒自己的喜歡的書籍。

當孩子不完成計劃時,也要按照懲罰規則進行懲罰,觸及到他的切身利益,讓他真正地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比如孩子喜歡看小說,就限制他看小說的時間。

心理學家艾麗卡·雷斯切爾說:言出必行,就是讓孩子知道,你是說話算話的。這能建立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相互信任和尊重,也是保持良好親子關係的基石。


5、家長管住手、管住嘴

家長一定要管住手、管住嘴,在孩子執行計劃的時候不插手、不嘮叨。不要動不動給孩子送東西吃,對孩子各種擔心和不放心。

自己做好自己的事,在家可以幹家務或者看書,也可以培養一項正向的興趣愛好,如畫畫、刺繡等,讓自己忙碌起來,就沒有多餘的時間和心思去管孩子的閑事了。但是要注意一定少看電視和手機,尤其是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總看手機,讓孩子感到不平等。


6、引導孩子制定自己的奮鬥目標

現在就要讓孩子設定未來目標,以後想側重哪一方面發展,就該定下來。我們以前上大學的時候才會選擇自己的專業方向,而現在到高中就要確立未來發展方向,所以初中早有目標也不算早。

現在設定自己的小目標,有助於提高孩子的學習主動性。知道學習是為自己而學習,不是為父母學習。如果還沒有大理想,可以設定小目標,比如在7年級完成兩門學業水平測試,自己有壓力就會有動力。

總之,孩子磨蹭拖拉,其實最大的根源還是在家長,家長不信任、無原則、愛嘮叨、心疼孩子,導致了孩子的磨蹭拖拉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認識到這一點,先從我們自身找原因,做到管住手、管住嘴,堅持原則,和孩子一起制定計劃和目標,促使孩子改善磨蹭拖拉的毛病。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為了讓孩子變得更好,我們一起努力前行吧!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台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凝媽悟語 的精彩文章:

寶寶幾個月開始攢肚?攢肚和便秘怎麼區分?攢肚和便秘時這樣護理
剖腹產打麻藥有什麼感覺?親歷兩次剖腹產,體會這3種感覺,爽

TAG:凝媽悟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