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龍、蛟、蛇、蟒、蚺、虺在神話傳說中有什麼區別?
《說文解字》:龍,鱗甲動物之王。能變暗,能變亮,能變細,能變大,能變短,能變長;春分時刻而登天,秋分時刻而潛淵。甲骨文里龍有四十多種寫法,個個生龍活虎,或獠牙龍鬚,或長尾盤旋,曼妙無匹。
形象為:馬面,蛇身,鷹爪,魚尾,鹿角。一般能力吞雲吐霧,呼風喚雨。其中燭龍是創世神,呼吸為風雨,睜閉眼為晝夜。
《說文解字》:蛟,龍屬。池魚滿三千六百,蛟來作水中王,能帶領魚群飛。
蛟,龍屬。無角曰蛟。——《韻會》
蛟,篆文(蟲,大蟒蛇)(交,交纏、盤纏),造字本義:名詞,經常以身體交纏姿勢盤踞的大蟒蛇。古人常常將大蟒蛇視同呼風喚雨、興風作浪的神龍。
古籍記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說為細長有四足,馬首蛇尾。一說為身披鱗甲,頭有須角,五爪。《本草綱目》則稱「龍有九似」,為兼備各種動物之所長的異類。其名殊多,有鱗者謂蛟龍,有翼者稱應龍,有角者名[多它]龍,小角名虯。小者名蛟,大者稱龍。
在神話中是海底世界主宰(龍王),在民間是祥瑞象徵,在古時則是帝王統治的化身。
(蛇字演變)
《說文解字》:蛇,「它」字有時採用「蟲」作邊旁,寫作「蛇」。
蛇的造字本義:名詞,一種身體圓細而長、有鱗無爪的動物,貼著地面蜿蜒前行,代表一種神秘的生存方式。
蛇:長蟲,無足,性淫。
在《山海經》中,我們可以看出古代人們對於蛇的記錄超乎一般的數量。記錄中的蛇,多為神怪之屬。
壁畫里和蛇相關的,最為有名的便是伏羲女媧了。山東沂南縣北寨漢墓出土的「三人合抱圖像」磚,圖像為兩蛇交尾圖。畫面上的三人是:中者燧人氏,左邊持「規」者為女媧氏,右邊舉「矩」者為伏羲氏,其中女媧伏羲二人為人首蛇身, 兩蛇尾呈螺旋狀交集。
而在馬王堆一號墓的T形帛畫中,頂部有一人人首蛇身,中底部二龍相交,雄壯粗獷。
蟒:相別於一般常見的蛇,主要就是比一般蛇粗長。沒有特別出眾能力。蟒蛇(又稱蚺蛇。一種無毒的大蛇。體長可達一丈以上);蟒袍(明清時皇帝、皇太子有龍袍,其下如皇子、親王以及一品官至七品官,皆有蟒袍衣上用金線綉蟒,形狀像龍,四爪。蟒數自八至五,按等級區別)。
蚺:是水邊生活的蛇的統稱,後來引進觀點:蚺是卵胎生,蟒是卵生。
虺:毒蛇;龍的幼年」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
TAG:國學堂說文解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