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圖說三次英日同盟,英國給自己培養出了一個強大對手

圖說三次英日同盟,英國給自己培養出了一個強大對手

一個由自治領、殖民地和勢力範圍組成,利益遍及全球的帝國是英國攫取統治力的源泉,但同時也是英國最沉重的負擔。伴隨著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以後,列強間愈演愈烈的摩擦衝突使帝國防禦問題成了英國最頭痛的事情。因為工業壟斷地位的喪失和海軍相對優勢的下降,英國在面對同時發生在歐洲、中東、遠東和加勒比地區的挑戰時,開始顯得顧此失彼和疲憊不堪。因此英國逐漸放棄了以武力進行威懾、遏阻的積極進攻政策,轉而謀求與對手達成諒解,或是化解與某些列強的次要衝突,以集中力量應對最迫切的威脅。

圖說三次英日同盟,英國給自己培養出了一個強大對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最初,英國打算與其最大的對手沙皇俄國達成諒解。十九世紀末的英國在近東、波斯灣、中亞和遠東均能感受到咄咄逼人的沙俄帶來的戰略擠壓,而沙俄強行租借中國的旅順、大連,趁義和團運動之際出兵十萬佔領中國東北等一系列進攻性政策的實施,更使得英國的利益體系有著被分割的危險。所以英國為了避免直接的武裝對抗,向沙俄拋出了尋求諒解的橄欖枝。但聖彼得堡對此毫無熱情,而且沙俄提出的在中國劃分勢力範圍的意見與英國要求在一切地方進行無限制貿易的倡議是相悖的。鑒於此,英國開始尋求與其他大國結盟以強化遠東防禦。但因為美國奉行孤立主義外交傳統以及德國對遠東不感興趣,致使英美、英德同盟無疾而終。這樣,在遠東地區,唯一願意幫助英國遏制沙俄進攻性政策的大國就剩下日本了。

1902年1月,英國外交大臣蘭斯多恩和日本駐英公使林董在倫敦簽署《英日同盟條約》。條約規定:①締約一方為保護遠東利益與他國開戰時,另一方應嚴守中立並阻止其他國參戰;②如果有第四國或更多國家加入對締約一方的戰爭,締約另一方應立即出兵援助。也就是說,若日俄開戰,英國需保持中立並阻止與沙俄結盟的法國參戰。如果法國參戰,英國亦需出兵。

圖說三次英日同盟,英國給自己培養出了一個強大對手

《英日同盟條約》是在抵制沙俄擴張方面存在著共同利益的兩個國家簽訂的一個軍事同盟條約。其改善了英國在遠東乃至世界範圍內的戰略地位,緩和了英國維護全球利益的目的和帝國資源相對稀缺、海軍力量相對不足之間的矛盾。此後,英日同盟接連經歷了兩次修訂。

1)第一次修訂(1905年8月)

日俄戰爭中沙俄潰敗的結局引起了世界局勢的動蕩。一方面沙俄力量在遠東的削弱有可能促使聖彼得堡孤注一擲,在印度採取新的軍事冒險;另一方面則是沙俄的戰敗破壞了歐洲國家的安全體系,即日俄戰爭前德、意、奧匈三國集團和法俄同盟間微妙的平衡已不復存在。在此種情況下,德國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參與經濟競爭的姿態開始變得咄咄逼人。鑒於此,英國為了應對沙俄入侵印度的可能和德國爭奪世界權柄的企圖,決定拓展英日同盟的適用範圍,以讓日本幫助英國防衛印度,然後集中帝國所有的優勢資源對付最直接和最根本的威脅。所以此次修約相比前者有兩個明顯的變化,一是英國以犧牲其他國家利益為代價換取了日本對印度安全的保證;二是締約一方在遭到一國攻擊時,締約另一方就應提供援助並出兵參戰。

2)第二次修訂

第二次英日同盟的修訂發生在1911年7月,在此之前,英國和沙俄之間已實現了諒解,相互劃分了波斯、阿富汗等地的勢力範圍。英俄協約的簽訂大大緩解了英國的戰略防禦困境,亦標誌著英國的戰略重心轉移到了歐洲。然英國戰略重心的轉移卻在客觀上降低了英日同盟的價值,因為其已失去了維護印度安全的功用。那麼英國為何在英日同盟已經失去最初意義,並開始走下坡路的情況下,還要與日本修改和延長同盟條約呢?

圖說三次英日同盟,英國給自己培養出了一個強大對手

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收藏的英日同盟文件

這是因為英德矛盾成為了帝國主義國家間的主要矛盾。所以英國實施的一切外交政策都要服務於遏制德國挑戰現有世界秩序的戰略目標。而英國要維繫已經失去最初意義的英日同盟,一是該同盟是英國集中優勢軍事外交資源以對付德國的基石;二是防止因廢止同盟而把日本推向敵人懷抱;三是英國認為只有在英日同盟這個框架內,其才能對日本擴張行為施加一定的影響和約束。但英國為避免被牽連進美日間可能爆發的戰爭中去,特意在第二次修約中加入一項條款,即「兩締約國中若有一方與第三國締結仲裁條約,在此仲裁條約有效期內,此締約國沒有與該第三國交戰的義務。」這一規定避免了英國被捲入到未來美日戰爭的可能。

英日同盟緩解了英國最迫切的帝國防禦問題,但其卻也在無形中成為了日本侵略擴張的護身符。同盟條約簽訂以後,日本不再畏懼法俄軍事同盟而放心大膽地發動了對沙俄的戰爭。戰後,取得勝利的日本面對財政瀕臨崩潰和人力物力損失慘重的狀況,擔心沙俄會藉機報復,但英日同盟第一次修訂的適時出現卻打消了日本的顧慮。因為締約一方遭受一國攻擊,締約另一方就應參戰的規定使沙俄明白,其在任何情況下進攻日本,英國都會加入日本一方作戰。與此同時,英國還削弱了在太平洋的海軍力量,把五艘戰列艦調回歐洲水域以應對德國挑戰。沙俄的不足為慮和英國海軍實力在亞太地區的弱化無疑助長了日本擴張的野心,並使日本逐步確立了在遠東的強勢地位。

圖說三次英日同盟,英國給自己培養出了一個強大對手

而一戰爆發後,包藏禍心的日本更是打著履行英日同盟義務的幌子,把一戰延伸到遠東。除此之外,日本還憑藉經濟合作的旗號向英國在中國的傳統勢力範圍,也就是長江流域滲透。此時的英國開始對日本產生不信任感,並對日本的行動進行限制,比如要求日本的軍事行動,除保衛其自身的太平洋航線外,不得突破南海以南和以西洋面。但這些限制對日本毫無作用,因為其接連完成了出兵中國山東,佔領膠州灣,接管德國在赤道以北太平洋島嶼屬地等行動。持續了十餘年的英日同盟使日本變得肆無忌憚和不計後果,使日本在瘋狂的侵略擴張過程中缺乏一個強有力的制約力量。結果實力劇增的日本開始不斷挑戰英國在遠東的利益,可以說,英國給自己培養了一個強勁的對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明號 的精彩文章:

1990年法國為何支持兩德統一?因為德國答應放棄使用馬克
卡達為何敢挑戰中東大佬沙特?因為其手握三張王牌

TAG:大明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