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語言暴力是一把刺向孩子的尖刀,家長應注意不要這樣對孩子說話

語言暴力是一把刺向孩子的尖刀,家長應注意不要這樣對孩子說話

昨晚睡覺之前,我和兒子聊天,兒子對我說「媽媽,我們前幾天不是考試了嘛,我的好朋友彬彬沒有考好,回家後被他媽媽臭罵了一頓,你知道他媽媽怎麼罵他的嗎?」

我搖了搖頭、

「他媽媽說他長的是豬腦袋,蠢得要死。彬彬告訴我他特別傷心,晚上睡覺的時候哭了好久。」

「媽媽,雖然這些話不是對我說的,但是我聽了也感到很難過,很傷心。」兒子停頓了一下繼續說「媽媽,謝謝你,你從沒有對我說過這樣的話。」

「你長得是個豬腦子嗎?」

「你怎麼不去死!」

「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

這樣的話,在很多家庭中都出現過,面對孩子的成績、錯誤,很多家長都忍不住大發雷霆,對孩子惡語相向。

可是當你們說這些話的時候有沒有意識到,其實你是在對孩子實施這一種可怕的暴力——語言暴力。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這些惡毒的語言就像是一把利劍,能瞬間刺穿對方的心,哪怕對方只是一個孩子,他也能感受到寒寒的惡意。

語言暴力是一把刺向孩子的尖刀,家長應注意不要這樣對孩子說話


01

全球兒童安全組織Safekids曾發布過這樣一則海報。

語言暴力是一把刺向孩子的尖刀,家長應注意不要這樣對孩子說話

孩子的雙手,拿一張26分的考試卷。整個人微微後縮,眼角下垂,神情緊張,看起來怯怯的樣子。 身上刻著的,是父母對他說的話: 你腦子讓豬吃了嗎?考成這樣,還有臉回家?

語言暴力是一把刺向孩子的尖刀,家長應注意不要這樣對孩子說話

無意中,孩子弄碎了花瓶,低著頭,用小眼睛偷偷瞥著你,等待暴風雨的降臨。 父母難聽的話語,如往日一般,席捲而來: 天天毛手毛腳,你上輩子是闖禍精啊?家裡有你,真倒大霉了!

語言暴力是一把刺向孩子的尖刀,家長應注意不要這樣對孩子說話

抱著足球回家的小孩,剛剛跟小夥伴一起,踢了一場超有趣的足球賽,嘴角的笑容還沒消失。 誰料一到家,就被父母拎到一旁站著,一邊指指點點,一邊嫌棄地說: 沒見過這麼髒的孩子,你是從垃圾堆里撿出來的? 海報中,這些話被刻在了孩子的身上,就像傷疤一樣。

顯示生活中也是如此,你對孩子說過的每一句話都被刻在了他的心裡,這種傷害永遠也無法被抹去。

中國少年研究中心對1000多名未成年人進行調查,發現經常遭受語言暴力的孩子中

25.7%的孩子表現出自卑,

22.1%表現出冷酷,

56.5%的孩子性格暴躁。

心理學家武志紅也說:「語言暴力有可能會變成一把兇器。」

在長期的語言暴力中,孩子會被父母的話語影響,開始將父母說的話貼在自己的身上,並按照這些標籤發展。語言暴力就像一發發無形的子彈,在孩子心裡留下深深的彈痕,甚至改變他們的人生軌跡。

1、孩子會變得自卑

哈佛大學醫學院馬丁泰徹博士發現:孩子的大腦尚在發育中,若他們總生活在苛責、匱乏的環境中,他們的大腦為了適應環境會發育成「求存模式」的結構,形成懦弱自卑型人格。

這些語言就像一把把重鎚,錘得孩子抬不起頭來,壓彎他們小小的脊樑,於是他們變得敏感,自卑,懦弱,沒有自信。

語言暴力是一把刺向孩子的尖刀,家長應注意不要這樣對孩子說話

2、出現扭曲性人格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電影《新警察故事》里,吳彥祖扮演的角色阿祖,就是在父親的語言暴力中長大的孩子。

「你這個廢物」,「你為什麼要活著,不如死了算了」。

日復一日地羞辱和打罵中,阿祖終於變得心理扭曲,併產生強烈的報復心,最終變成恐怖分子,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語言暴力是一把刺向孩子的尖刀,家長應注意不要這樣對孩子說話

2014年,謝勇導演的《語言暴力》影片中,曾採訪了瀋陽市少管所的幾位少年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從小生活在充滿語言暴力的家庭中。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長期的語言暴力會導致孩子產生情感上的錯誤認知,甚至認為只有暴力才可以解決一切的問題

語言暴力是一把刺向孩子的尖刀,家長應注意不要這樣對孩子說話

3、人際關係敏感

經常遭受語言暴力的孩子長期生活在語言暴力中,他對自己失去了自信,生怕自己說錯話或者做錯事導致父母的再次怒罵,於是孩子會變得小心謹慎,處處留心。長大後安全感不足,不會溝通,不敢與人交往,也不善於與人交往。


02

到底哪些話語屬於語言暴力,是不是只有罵人才算呢?

百度百科上對「語言暴力」的解釋是:「使用嘲笑、侮辱、誹謗、詆毀、歧視、蔑視、恐嚇等不文明語言,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感受到痛苦和傷害。」

在家庭中,常見的父母使用的語言暴力的種類有:

1、將孩子比作動物

最常見的就是罵孩子是狗,是豬,甚至豬狗不如。

這樣的話對孩子是極其嚴重的侮辱,很容易導致孩子產生自卑心理,尤其是年幼的孩子會真的幻想自己是被罵的動物。

語言暴力是一把刺向孩子的尖刀,家長應注意不要這樣對孩子說話

2、不允許孩子有話語權

「閉嘴」,「這沒你說話的份兒」

父母總是喜歡以父母的身份來挾制孩子,關閉他的話語權。最終將導致孩子再也不敢爭取自己的正當權益,不願意向父母敞開心扉。

3、當眾侮辱取笑視孩子

有些父母很喜歡當著外人的面討論孩子的糗事。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當自己的缺點成為別人口中的談資,笑話時,就等於是將孩子的尊嚴碾壓在泥土裡。

導致孩子自尊心受到傷害,自信心受到打擊。

語言暴力是一把刺向孩子的尖刀,家長應注意不要這樣對孩子說話

4、恐嚇孩子

最常見的就是拿警察叔叔來恐嚇孩子。導致中國的孩子普遍都有一種害怕警察的情緒。

這樣的恐嚇,最終會導致孩子害怕真正能幫助他們的人,遇到危險的時候,很可能因為恐懼心理而放棄求助。造成可怕的後果。

5、打擊教育

很多家長都非常崇尚「打擊教育」,認為對孩子多進行語言打擊,否則孩子就會飄。

所以

當你考試考得不錯的時候,家長會說「有什麼了不起,還不是因為題簡單。」

當你英語成績不錯的時候,父母會說「英語好有什麼用,數學好才是真的學習好。」

當你各方面都不錯的時候,家長又會說「你看看***,人家的分數怎麼就比你好。」

總之,從他們的口中,孩子永遠聽不到表揚,永遠都是貶低和蔑視。

語言暴力是一把刺向孩子的尖刀,家長應注意不要這樣對孩子說話

美國著名兒童學家阿黛爾·法伯說過:「永遠都不要低估你的話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力。」

成人如何長期遭受語言暴力,也會開始自我否定。更何況是孩子呢。這樣的陰影會紮根在他們的心理,伴隨他們成長。


03

那麼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父母應該怎樣和孩子說話呢?

1、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首先父母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不要把孩子當做炮灰,當做你發泄怒氣的出氣筒。要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和心理,可以直接告訴孩子,你的心情很不好,是否可以讓你獨處一會兒。

如果沒忍住對孩子發了火,事後請第一時間向孩子道歉,和孩子解釋清楚,而不要讓孩子蒙受不該有的壓力和痛苦。讓孩子知道並不是自己的錯誤造成的。

當面對孩子的錯誤忍不住想發火的時候,請轉身離開,讓自己冷靜10分鐘之後再和孩子溝通。

這些不僅會改善語言暴力的行為,也會讓孩子學習到當人處於憤怒時應該如何處理。

語言暴力是一把刺向孩子的尖刀,家長應注意不要這樣對孩子說話

2、允許孩子犯錯。

人的一生,要經歷各種失敗和錯誤,這很正常,更何況是沒有經驗的孩子們。

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要允許他們經歷各種的磕絆。這樣在今後的路上,他們才知道應該小心,如何避免掉進坑裡。

要接納孩子的錯誤,即給孩子試錯的機會,也給孩子改正的機會。這樣的孩子成長的才會更快。

3、多鼓勵孩子

心理學上有一個「羅森塔爾」效應:心理學家羅森塔爾,隨即抽取幾名學生名單交給老師,並告訴老師,這幾個學生「最有發展潛力」。

8個月後的回訪中發現,這幾個學生成績取得了飛速進步,並且性格變得開朗、自信起來。

而原因就是因為老師經常鼓勵他們,讓他們充滿了自信和努力的動力。

就像你的責罵會變成孩子的標籤一樣,你的鼓勵也一樣會變成孩子前進的動力。

語言暴力是一把刺向孩子的尖刀,家長應注意不要這樣對孩子說話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他將呈現出一張什麼樣的圖畫,完全取決於家長。

所以,請用你的愛來為孩子畫上一副五顏六色的水彩畫,而不要用語言暴力將孩子的白紙塗成一片黑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