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這次回家,我感到了久違的年味兒

這次回家,我感到了久違的年味兒

春節期間,自覺沒有什麼年味兒,便想著出門尋找一些過年的感覺。母親提議去鄉里看看,我心想鄉里豈不更加冷清,但又沒有更好的出行方案,便和父母一同去了老家。令我驚訝的是,不僅僅是這趟回鄉之旅讓我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兒,鄉村文化的日新月異更讓我驚訝。

原文 :《久違的年味兒:鄉村文化重燃》

作者 |白冰雪(華中農業大學)

圖片 |網路

鄉村文化的重燃

回鄉後,我迅速被村裡熱鬧的氣氛感染。只見村裡新建的文化廣場上鑼鼓喧天,人聲鼎沸,兩隻活靈活現的獅子在高台上爭搶花球,「社火」表演正在進行,踩高蹺,劃花船、扭秧歌、打腰鼓應有盡有,熱鬧非凡。人們或認真觀看錶演,拍手叫好,或聚集閑談,仰天大笑,小朋友們嬉鬧玩耍,拉著風箏奮力奔跑,好不熱鬧。我只覺得久違的親切,兒時過年的回憶湧上心頭。記得小時候過年,各個鄉鎮都會出社火表演隊,舉著大旗,敲著鑼鼓,遊走於各個街道,我和玩伴們總是會挑選一支表演陣容最強大的隊伍跟在後邊,期盼著哪家門前能放上一掛鞭炮,給他們一點兒煙酒,這樣便有社火表演看了。現在能重新看到鄉裡邊的社火表演,我已然覺得驚奇,轉眼看到廣場的另一角,拔河比賽、籃球比賽在激烈上演。離廣場不遠的村委會中,新設了一處文化活動室,室內的熱鬧不輸廣場,叔叔們暗自較勁,博弈於棋盤。我問母親何時村裡多了這麼個文化廣場,母親道:「今年剛建好的,不僅咱們村有,各個鄉鎮都建的有呢!今天各鄉鎮應該都有活動。」說著翻出宣傳各鄉春節活動的微信推文給我看。我驚嘆今年鄉裡邊的文化活動建設真是搞得有聲有色,在與親友們的閑談中,也感受到了村民們參與活動的熱情,和他們現在娛樂文化生活的豐富多彩。

年過七旬的外婆是一名資深的文藝活動愛好者,鄉里要辦活動的時候都會請她去幫著編排舞蹈,家裡人都覺得她年紀大了,怕她累著,但她依舊熱情高漲,總覺得要為鄉里作點貢獻。我一回去她便拉著我炫耀她的「功績」,這個扇子舞是她教的動作,那個採茶舞的歌舞是她找的等等。她還說:「鄉裡邊現在可好了,表演的扇子、鼓都是統一買的,不用花錢,大家都願意來玩兒,前幾年沒人想參加這些活動,東湊西湊的還湊不夠人。」每年過年,各個鄉鎮其實都會組織文化活動,但組織難度一年比一年大,村民們也越來越沒有興緻。而今年鄉里的文化活動壯大不少,幾乎每個鄉都舉辦了各式活動,就連縣城周邊剛剛完成搬遷的集中安置區也熱鬧非凡。

鄉村文化何以重燃

筆者認為,現階段鄉村文化得以重燃,出現向好趨勢,主要歸因於農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凸顯和國家政府的「添柴加薪」。

農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凸顯是鄉村文化得以重燃的「引料」。農村勞動力外流,在使土地拋荒、無人種田的同時,也使得鄉村文化長期處於無人組織、無人發揚的局面,鄉村傳統的風俗文化被擱置,人們的文化娛樂活動大多局限於看電視、玩手機、打牌打麻將等,單調無新意。而近年來,網路信息時代飛速發展,各家各戶都通上了WiFi,智能手機全面普及,各種記錄生活的手機軟體受到追捧。在筆者家鄉,各個年齡階段的人都熱衷於用小視頻記錄生活點滴,時不時地在朋友圈曬一下自己的生活。有了公開化的網路信息平台和惠及不同人的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方式,人們在觀看娛樂的同時,也增加了自身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農民工返鄉迴流也帶回了更加多樣的文化需求。近年來,隨著第一批農民工逐漸返鄉,農村勞動力有迴流的趨勢。返鄉的農民工在城市打拚多年,早已適應城市中辛苦繁忙的快節奏生活,在重返鄉村後,面對陡然增多的閑暇時間和單調的生活方式,他們需要更加豐富多樣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彌合。

文化發展停滯不前造成的鄉村文化土壤貧瘠,使得村民對於文化活動的開展處於有心無力的狀態,沒有人願意自發牽頭組織文體活動,也沒有可供活動的場所設施。在這種情況下,國家政府的「添柴加薪」彌補了鄉村內部文化發展的推力不足的問題,成為現階段鄉村文化得以重燃的主推力。現階段,各項利好政策向鄉村湧入,為鄉村建設提供了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自上而下地推動了鄉村文化的發展。首先,資金的大力投入不斷健全了鄉村的硬體設施,路旁的太陽能路燈點亮了鄉村的「夜生活」,寬闊的文化廣場和嶄新的文化活動室為人們提供了廣闊的休閑空間,圖書室則為人們提供了充足的精神養料。而在硬體設施逐漸完備的基礎上,鄉村文化的推動主要是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展開的。為了春節期間各鄉鎮的文化活動能有效開展,各級部門實施了由上至下的激勵措施。縣文化部門為了鼓勵各鄉鎮積极參与文化活動,設置評比比賽,並對優勝村給予一定獎勵。而各鄉鎮除提供廣泛的資金和人力支持外,村幹部從春節前一個月就開始組織動員、大力宣傳、安排組織教學,爭取讓村民都能有所參與。在村民與政府的內外推力下,今年的鄉村文化活動才有了明顯的起色。

鄉村文化何以持續

如今鄉村文化重燃有了國家政府的外部助力,但就現階段的情況而言,鄉村文化的重燃還存在內部推力不足的問題。鄉村文化何以持久值得關注。

筆者認為,想要保持鄉村文化的持久穩定發展,僅僅靠國家政府從外部的鼓勵支持是無法持續的,更重要的是要回歸到鄉村文化本根,充分調動農民自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具有充分主體性的鄉村文化建設團隊。鄉村文化起源於鄉村生活,承載著鄉土人的生活習性與文明,鄉村文化因鄉土人而生,鄉土人才是鄉村文化發展的主要力量。在鄉村文化基礎設施日漸完備、政策經濟向好的前提下,農民不應當僅僅是政策福利的受益者,坐享其成享受服務,而應當充分發揚主人翁意識,發揮主體性。現階段,鄉村文化發展主要依託政策的支持和村幹部的發力,農民處於被動接受和被動參與的情況之中,更多的是抱著一種免費參與的受益者心態,對於鄉村文化建設的認同感和使命感還不足。在國家政策保駕護航的基礎上,鄉村文化建設需形成鄉村內部的有效發展,不斷重拾農民對於鄉村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形成良好的內部傳承機制,確保鄉村文化的持久力。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47期第8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立法禁止16歲一下學生玩手機,合適嗎?
我們:被「人情」枷鎖捆綁的囚徒……

TAG:社會科學報 |